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探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探讨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也成为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应由“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型”。同时,由于“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流动缓慢,并且具有封闭性,只有部分在其位的人知道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学管理服务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不高。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探讨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江西冶金工业学校 胡金民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近几年中高职院校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但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很滞后,在高职院校中实行管理信息化,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 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大环境发展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是其主要的标志之一,而高职院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也成为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力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一个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及信息化的现状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起步较晚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近几年由原来的中职学校转型为高职院校的。原来的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学管理相对简单,管理信息化底子薄,转型为高职院校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才逐渐在信息化方面加以投入。有些院校还停留在中职的管理模式上,信息化建设就更加薄弱。

2.教学管理人员“知识老化”问题凸显

教务管理人员没有完全从中职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掌握不好信息系统的规律,做日常的教务管理工作有时还用老的方式进行。新时期中,培养既懂教学管理规律又能维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不断升级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务管理的局外人、旁观者

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很难参与教务管理。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受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也只能是教务管理的局外人、旁观者。只有高度的信息化,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务管理工作。

4.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时时面临挑战

安全性是任何网络系统的关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由于网络病毒层出不穷,如果信息安全没有在系统设计环节中考虑周全,大量的系统数据很有可能会失真、泄漏,从而产生系统数据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即使是教学系统管理人员在进行系统维护操作时,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二、信息化对高职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

1.优化资源配置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工作体会,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多、细、杂、乱”的重复性工作,特别是教学管理中与学生有关的数据(新生与毕业生、考生的成绩等)的采集、处理工作。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入学人数的增加,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有关的数据更多、更杂,并由基层重复采集,其数据的准确性、共享性较差,增加了基层的重复性劳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数据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有关的数据由统一的部门通过校园网或其他的方式按一定的数据标准采集并在网上发布,并及时更新,其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共享性更强,改变了资源利用的方式,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另外,网上招生与录取以及网上公布就业信息,减少了招生及招聘单位到各校招生及招聘的时间、财力和物力。

2.优化管理结构

现行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以“金字塔型”为主,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也普遍采用这一模式。教学管理组织一般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校(院)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学科组),这是对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垂直领导主线;另一条是主管教学副校(院)长—院(系)主管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管,这是在实行分工主管制领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实际管理线。主管教学的副校(院)长下还有教务处。这中间有太多的中间管理层,组织结构分工过细,管理幅度过小,必然造成组织层次重叠,降低工作效率。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应由“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型”。

3.加速了信息流动

“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要求信息的传达由上向下一级一级传送,信息的上报则是由下向上一级一级申报,信息的流动速度缓慢,信息反馈不及时甚至失真,导致高职院校管理层进行教学决策的时间滞后,或者由于信息不全面或失真而导致教学决策的失误。决策层把做出的决策发布在网上,执行层可以迅速地从网上查询决策层所做出的决策并执行,同时把执行结果及时反馈到网上,决策层得到及时反馈的信息,便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能及时调整所做出的决策以满足需要。信息化条件下决策层可以利用网络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来自教职工和学生的、其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与非教学管理部门的,甚至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建议,有助于决策层做出科学的决策;另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根据决策的需要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各种分析、统计和处理,为决策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保障。

4.促进教学管理服务的公正和公平(www.xing528.com)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服务是整齐划一的单向服务。同时,由于“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流动缓慢,并且具有封闭性,只有部分在其位的人知道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学管理服务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不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的各种服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用电子的方式进行。所有的公共信息都发布在网上,每个人面对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教学管理服务能真正地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只要是规定的服务,具备资格与条件,在网络上都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师生和校外人员只要上网就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方式。

5.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手工操作,所有的数据由各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收集、上报,并且部分如选课、成绩管理由各二级学院完成,这一中间环节会因人情等各方面的原因易导致执行各项管理条例时尺度不一。在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实行网络化全校集中管理。全校的学生通过网络选课,学生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情况都在网上记录下来,各有关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数据。对这些数据的访问有规定的权限,只有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在有根有据的情况下可对数据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随意删减数据文件的情况,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为公正、公平、合理地执行管理规章制度提供了保证。

6.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

有学者指出:“在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是游离于教学质量管理之外的‘旁观者’和‘局外人’,是被‘评价’的对象。”教师只能接受结果,别无选择,更说不上教师参与教学管理了。而要搞好高职院校管理,必须依靠教师发挥能动作用,一切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决策,还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一是教师与学生是信息技术的掌握者,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有能力参与教学管理,他们在具备了信息分析能力后加入到决策过程中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参与学校管理。二是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教师与学生坐在家里或在宿舍轻而易举地获得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网络针对与自己相关的问题出帖子(即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来参与管理。这些帖子就成了教学管理决策部门广泛收集的对象并用于做出科学的决策。三是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就与教师和学生有关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在网上组织论坛,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也参与了管理。

7.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国际化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世界各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相互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因为交流的代价比较高。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将走向国际化。教学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是指各国之间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的相互借鉴、教学管理经验的交流、教学管理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等。信息化为高职院校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你在网上,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个上网的人或机构取得联系。教学管理人员以前急需而又找不到的资料,现在只要上网轻轻点击就可以找到,还可以访问任何一所上网的高职院校,交流和讨论,学习他们的优点。

三、信息化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模式,大部分教学资料基本为以纸张手写方式存档,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只要认真、仔细、肯吃苦就能把工作做好。在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基本上使用计算机平台操作,需要使用如教务管理系统、排课系统、网上选课系统、网上招生与录取系统、就业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来工作。信息化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能力。由于了解有关教学方面的数据(教学管理文件、教师学生的信息数据、有关课程的安排等等)都要上网,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能力;要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需要集思广益征求各方面的信息,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收集信息(主要是从网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本身的存在一些不安全不可靠的信息,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辨别信息的虚实、真假能力;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同时要求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教育方法和法规方法,后来又有了目标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等。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些方法仍然有效,但又对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管理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新方法,学生成绩的查询、网上选课系统、通知的发布、有关教学的调查等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3.对教学管理的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是用手工操作,对教学管理的平台要求不高。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纸张和笔就是最重要的工具了。信息化条件对教学管理的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办公室除了以上设施以外,还需要有能上网的电脑、打印机,有的还需要有扫描仪等。教学管理人员的办公室都要连上接入互联网的流畅和稳定的校园网,这就要求加大教学管理的投入。

4.对教学管理信息的安全提出新的挑战

教学管理信息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籍信息、教材信息、教研信息、教学场地信息等。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大部分收藏在教务处的各科室或档案馆,要获取必须按一定的规章制度经过有关人员的同意才能得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信息化条件下就不同了,所有的管理信息都上网了。访问时虽然可以根据一定的权限,但有一些机密的信息还是会被某些不法分子(如网络黑客)窃取或篡改,甚至于攻击服务器,导致信息变更或系统瘫痪,从而对教学管理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胁。另外,如果存储了重要管理信息的计算机出了故障,那些管理信息就可能丢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现今高职院校都会设立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专门负责学校网络运作的顺畅和安全。

四、小 结

面对中国现在的高职院校,传统的、手工的、落后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管理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这也是高职院校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高职院校当务之急就是要尽自己所能,尽快、大力地把教学管理实行信息化,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陈雅:《浅谈互联网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广东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