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学中人们对“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诸方面研究得较多,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多数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思考

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 鲁跃萍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后称《大纲》)明确地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但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学中人们对“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诸方面研究得较多,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步调查表明:教师在教案中有意识地、明确地把个性品质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目的的为数不多。《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下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教材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更高的目标。

一、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大纲》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能促进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也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1.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对学生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学习中具有动力、定向、引导、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培养比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有更深远的意义,对人的后继学习有较强的维持和强化作用。

2.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要有顽强的学习毅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习要有更强的专注力。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深化、减弱条件、加强结论、一般化、推广、特殊化、类比等引出或转化出另外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保证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无法落实。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多数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转化差生首先要从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入手。离开必备的个性品质,智能转化就没有基础,就可能落空。我们接触的许多学困生,多数是因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导致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因素下降。相反,也有一些后进生转变很快,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增强了信心,这无疑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起作用。

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1.教师的品格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影响

教师的楷模作用为古今中外所提倡。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自己应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书面表达要整洁、清楚、符合逻辑,教师上课时的板书也要整洁、清楚、符合逻辑;要求学生不要怕困难,敢于研究某些“难题”,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也要表现出对困难问题进行探索的顽强精神;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复述概念、定理、性质、法则,教师在教学时也要能准确地进行讲述。总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应做在学生前面,做学生的榜样。

2.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个思想素质的提高。数学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及其精神品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

推理意识的长期训练,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以及遵守纪律、尊重科学等良好的品格,有助于形成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抽象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整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从全局考虑问题的习惯及既重视局部和各局部间的关系,也重视从全局审视局部的习惯。化归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防止思维的僵化。(www.xing528.com)

总之,数学观念不只在数学范围内发挥其作用,而且它还具有一系列道德色彩的特征。这就使我们能够把过去分散提出的几项个性品德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渗透到数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这对数学教育本身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3.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正是由于这一点,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发想象力,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新知识,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金钥匙。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成正相关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懂,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困难

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是由于他们学不懂或碰到的困难长期无法解决,这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产生“兴趣”与“学不懂”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学习困难就十分必要了。而注意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准确分析数学思维过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概括性,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等,都是促使学生“学懂”数学的有效方法。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呆板、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反之,教学方法多样化,师生在课堂上配合协调,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堂活动,学生不只是“听数学”,而且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克服一定困难而获得成功时,便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成功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在某个问题上引起学生突然警觉,从而产生强烈的注意效果,激发起他们兴趣。学生之间的讨论或争论、辩论,既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辨明是非,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思索,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4)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感

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异的美。在创造、发现的喜悦中,对美的感受最灵敏、最强烈。让学生参与探索、发现活动,将发现过程与审美过程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总之,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内涵十分丰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意义深远,是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林兆其等:《教学优化与评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4]杨崇龙:《邓小平教育思想专题》,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