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福路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以及典型个案进行人才需求的分析,从中透视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性。
关键词:人才需求发展职业教育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人才市场日渐规范的今天,出现了如下现象: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280万人,就业率只有73%;2005年大学毕业生为380万,力争完成73%的就业率。
200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3月19日,福建厦门市工商局公开招考15名合同制工人,结果849名参加笔试者,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全国重点大学的3名硕士生。
2005年春节后山东省在济南市举办了3场人才招聘会,在达成就业意向的人群中大多数是本市的下岗工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大量的农民工转来转去,却最终不能达成就业的意向。
这些现象是否预示着中国人才不仅已经饱和,而且出现了过剩?其实,这恰恰说明了中国“专业人才”的缺乏。
2004年,浙江一企业以年薪73万元聘请精通模具制造的高级技工,在国内却普选无果,最后从日本引进了一名退休高级技工。
这些现象无疑是反常的!
但这种反常究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还是像泡沫经济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呢?很多人在这种反常的现象面前迷惑了,不禁在问:人才市场,你怎么了?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反常现象的必然性。
一、专业人士的分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为,人力资源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即上层是决策管理层,包括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中间层是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最下层就是操作执行层,主要是普通工人。
第一种情况是在GDP[用收入法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企业的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来核算]人均3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间的起飞阶段,上层和中间层的人数都很少,人力资料结构呈三角形。这时候,对上层和中间层的需求比较小,对一般性的普通工人需求比较大。
第二种情况是在GDP人均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增长阶段,大批决策管理层人才被培养出来,上层开始变大,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这个时候,上层和最下层人数增多,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小。
第三种情况是在GDP实现人均3000美元以后,中间层人才不断增长,下层人员开始锐减,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啤酒桶”形状。这时,需求量最大、最急需的就是技能型人才。
现在我国基本处于第三种情况的初级阶段,所以,从2004年起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一般岗位人员找工作难、而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欧美诸发达国家的技能型人才占到人才总量的4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一般工人数量几乎都下降了近20%,这也证明了一般的操作工人会越来越少,而相应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及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在大增。但是我国现有技能型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5%,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二、各地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
全国各主要城市如广州、北京等的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如下:(www.xing528.com)
(1)广东东莞市2004年人才交流会上高级技工不能满足需求,其身价紧逼硕士、博士。在首届广东省中高级技能人才交流会上,很多企业以年薪10万的待遇也未能寻觅到合适的人才。其中,特别是美容行业的美容师和高级厨师最受欢迎,而拥有高级证书的焊工、铣工、刨工同样走俏。
(2)据《21世纪初人才需求分析典型调研》表明,实践中需要且存在着理论型(三线)、应用型(二线)、实践型(一线)等类型人才。据北京人才现状与需求类型结构调查数据表明,2000年、2005年、2010年,此三类人才需求比例分别是2000年为1∶10∶37;2005年为1∶11∶40;2010年为1∶14∶70。
通过对2000、2005年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及对2010年趋势的预测,我们发现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在整个人才总量中所需求的比例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将呈现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在2010年预计将会占到总需求量的83%,和2005年相比要提高30个百分点。
如果说广州、北京等主要城市的人才需求分析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话,我们可以看教育部刘占山司长的一篇文章:
刘占山司长2004年12月20日出席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会议时,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和改善职业院校的管理》一文中指出,我国短缺数控技能人才60万,汽车维修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40万,IT行业软件蓝领每年需要增加30万;我国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当前全国4000多万建筑从业人员中80%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里面真正接受过职业院校教育培训的仅占7%;在纺织行业,随着2005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对纺织品出口增长的促进,预计纺织行业需要的技工达到2000万人。
三、典型个案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山东省人才招聘会上农民工很难找到工作,充分证明没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就没有出路。宁津县尤集乡盖家村有一个叫李××的学生,1993年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一年,后因技术工资太低而辞职。回家后,入宁津职业中专机电专业学习。由于有工作中的坎坷经历,他学习机电维修技术特别用心。在学校组织的技术下乡实践活动中,因技术好受到群众的好评。毕业后,他在家中开起了机电维修门市。经过三年的努力,李洪治在宁津县机电维修行业小有名气,后去了沈阳发展。两年后,他在沈阳不但凭精湛的维修技术站稳了脚跟,而且开设了多个连锁维修商店。现在凭技术吃饭的李洪治说:“没有宁津职专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技术,也就不可能有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2)浙江一企业以73万元聘请精通模具制造的高级技工,在国内却普选无果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比电荒、油荒、煤荒、水荒、地荒等更为严重的技工荒、技能型人才荒,在各行各业正迅速蔓延开来。
(3)宁津县张宅乡学生李××1997年在宁津第二中学毕业后,被德州双语学校录取。但由于家境贫困,没能去上学。后入宁津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时参加天津大学入学考试,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被天津大学职教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录取。在宁津职专和很多好心人的关心下,2003年李延军在天津大学毕业,进入鲁能集团软件公司。一年后李延军凭优秀的软件开发能力,被公司任命为软件开发项目经理。2005年李延军已经还清了所有的助学贷款,并为父母安装了电话、电扇,购置了彩电,使他的家庭亲人走向了富裕之路。
三个例子都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而这一艰巨的任务要由谁来完成呢?
2005年3月31日教育部发表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5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更多地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于普通高中的目标。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在将来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将占到人才需求量的50%~80%以上,而大学教育必将变为精英教育,因为在人才需求总量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15%~20%。
这一形势令职业教育界所有的同仁热血沸腾!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地面对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时,师资不配套、设备陈旧、招生之难难于上青天等状况却又会使我们迷茫和手足无措。
由此可见:现实中的职业教育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谁能认清形势,把握目标,练好内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谁就是股市中的绩优股,一路飘红。
我们相信职业教育的春天将会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