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教学实践与心得-2009东陆职教论坛

中职教学实践与心得-2009东陆职教论坛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道路,使学校能更加主动地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心得。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现象,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中职教学实践与心得-2009东陆职教论坛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与心得

延安市黄龙县职业中学 孙岳洁

摘 要: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道路,使学校能更加主动地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教学改革 教学思考

一、引 言

中职学校必须主动地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且学习目标不明确,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学习一些专业课程特别是计算机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有相当的英语数学基础及扎实的物理基础,而中职学校学生这些方面的知识却是欠缺的,因此许多学生对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从而失去对专业的兴趣。另外,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只是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方面,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却毫无兴趣。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现象,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体系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程开始时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授课初,学生会习惯性地跟着教师走,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学生以后的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刚开始就要将活的思想传输给学生,要告诉他们好东西需要自己去找。教师要将书本的知识高度概括,将这些知识的特点、规律加以分析,点出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这一思想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2.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通俗性

教学中不光语文教师需要有生动的语言,所有教师都一样,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开口就抓住学生的心。如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短期培训中,时间短,内容多,一般一门课三四天就要讲完,按照常规方法去讲,学生们接受起来普遍感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书本的条条框框,高度概括各个知识点,这当然离不开灵活的教育思路、灵活的学习方法。如:电脑是怎样操作的,这门课要掌握什么内容,各用十个字就讲完了,那就是:“单击、双击、右键单击、拖动”。去击谁呢?不外乎“菜单、工具栏按钮、列表框”。这几乎涵盖了电脑80%的操作。这样讲,既生动又简单,学生当然愿意听。

三、知识与技能要有机结合

当前由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投入不足,硬件设备落后,实践操作不能落实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应该改善硬件条件,增加计算机操作课的课时比重,增加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时间,并配以授课老师的细心指导,这既是其学科特性的要求,也是培养大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能够促进能力的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操作课既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在讲计算机硬件这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进行“解剖”,这样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就一目了然了。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当堂就能得到解决,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四、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方法,使教学具体化、直观化(www.xing528.com)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使同一信息同时用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形成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举些最简单的例子,如让学生利用Word进行排版,老师一步两步讲的不管多有条理,也比不上直接采用多媒体先演示,再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一遍有用。又比如你说电脑可以看电视、发邮件,跟千里之外的朋友聊天,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给他们演示一下,学生就会有很感性的认识。在讲动画制作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先展示这些动画,然后分步演示,最后再让一部分学生上台操作,老师当场点评,纠正其中的错误,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有差异,这很容易造成一个班级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经常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差学生“吃不了”,久而久之失去信心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个体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体化教学中,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学习得更深入一些,特别是在实践课上,老师可以额外给他们安排一些内容;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这种有层次的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六、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坚持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效和职业需求,把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除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或将被淘汰的理论及软件课程的开设,增加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与此同时,教学上应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就业准入的技能考试中所确定的项目,对各种不同的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分类,设置各种技能模块,突出专业特点,围绕“考证”或“考级”开展实践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专业化方向教学。

七、转变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转变以往笔试闭卷的单纯考核形式,建立以操作技能为主的、灵活多样的、能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考核方式。课程不同,考核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如一些以操作为主的课程,操作分值比重应该占有绝对的优势;一些操作性较强但理论知识也很突出的课程,操作课程的分值应具有相对优势。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所以必须建立与其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以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

八、加强师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会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手段的也会不断出现,这对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计算机教师必须积极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有三个来源:一小部分来源于技术师范院校,大部分来源于高等学校,还有小部分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应该根据他们明显的不足,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培训。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课教师可以进入教育学院进行相应的教学技能培训;来源于高等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可以直接入公司、企业及第三产业进行生产实践,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计算机教学储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多年的职业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粗浅经验,以期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新礼、周桂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指导》,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龚尚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