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法律文本对比分析研究-功能语言学视阈

国内法律文本对比分析研究-功能语言学视阈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事情了。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语言观和以我为主的语法研究观,无疑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起,国内对比语言学界硕果累累。以上这四件事在汉英对比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对比语言学的不同分类,我国学者也有较多相关论述。赵世开指出,现代语言的研究可以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国内法律文本对比分析研究-功能语言学视阈

在我国,赵元任于1933年就发表了汉英语调对比的论文(A Prel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Intonation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s),1933年林语堂和黎锦熙分别出版了以对比为主要方法的《开明英文文法》和《比较文法》。1942年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以及1943年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83b)等语法名著也都是通过汉语和外语的对比研究产生的。而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事情了。根据潘文国(2002),我国对比语言学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起至70年代)”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在“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学者并没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但却大家辈出。我们知道《马氏文通》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早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20世纪20年代初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继《马氏文通》后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它既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之作,又是第一部将现代汉语与英语作对比的著作(潘文国,2002)。林语堂的《开明英语语法》(1933),采用了叶斯帕森的“从内到外”亦即从意义到形式的语法研究思路,是世界上这种写法的语法书的第一次实践。他接受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语言观,认为“语法是表现的科学,一切语法形式和结构只是表达意念的手段”。吕叔湘(1982)认为:“此书不仅解释了英语在表达相同概念时与汉语有什么不同,还深入指出了说两种语言的人对概念的理解本身就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英语的思维方式。人们早就感到有必要进行英汉语法的比较或对比实用研究,这本书可说是最早最认真的尝试之一。”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语言观和以我为主的语法研究观,无疑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和《中国人学英文》,对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做了最高度的概括,是不可多得的英汉对比优秀研究著作。他于1977年发表了著名的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提到“……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现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叔湘,1983)。自此,对比语言学在中国吹响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号角,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各种外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已渐趋成熟,英汉、俄汉、日汉、德汉、法汉在语音语调对比、词汇对比、成语(熟语)对比、构词法对比、语法对比、修辞对比等方面均有成果,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渐加快(王利众,2005)。

自“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起,国内对比语言学界硕果累累。就汉英对比而言,仅在1981年就出版了四本对比语法著作(任学良,1981;张今、陈云清,1981;赵志毅,1981;吴洁敏,1981)。1990年杨自俭、李瑞华主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是我国第一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吕叔湘先生为此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1991年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和1992年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的相继出版,前者为汉英对比建起了第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框架(潘文国,2002),后者标志着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成立(同上)。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以上这四件事在汉英对比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萧立明(1998)、连淑能(1993)、邵志洪(1997)、刘重德(1998)、潘文国(1997)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述都从各自角度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汉英对比研究体系。(www.xing528.com)

上一节曾提到卡尔·詹姆斯(Carl James)的著作Contrastive Analysis较早提出了微观和宏观的对比研究。对于对比语言学的不同分类,我国学者也有较多相关论述。赵世开(1985)指出,现代语言的研究可以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所谓微观的研究是指对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所谓宏观的研究是指把语言放到时间、空间和社会中去研究……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y)同样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进行。潘文国(1997:227)区分了语言的宏观对比和微观对比,“微观的对比是就一个个具体项目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不似点,宏观对比不仅是一种差异的研究,而且是一种本质的研究,目的是透过表层的差异来探索其在深层反映的本质。”杨自俭(2000:9-18)认为宏观层面的对比研究主要分为语篇与功能、语用与修辞、认知与思维三部分。宏观对比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语篇所反映的语言之外的那些“社会、文化、心理、意识形态”等内容。许余龙(2010:6)则根据语言学的一般区分方法,把对比语言学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部分,各部分又可分为一般和具体两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