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催眠状态解读与评估:学会心理催眠

催眠状态解读与评估:学会心理催眠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呆、入神的状态,就是催眠状态。接下来,就来介绍进入催眠状态时,细微身体线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你就知道受术人什么时候进入催眠,是否有苏醒迹象,引导是否取得了效果等。这些行为信号,同样也可用于判断催眠的苏醒。

催眠状态解读与评估:学会心理催眠

相信大家都见过发呆或想事入神的人吧,在咖啡厅地铁上、公交车上和电梯里常可看到这种现象,有坐公交车坐过头的,搭电梯下错楼层的。发呆、入神的状态,就是催眠状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语言会减少、不会喜欢走来走去、面部表情松弛等。

接下来,就来介绍进入催眠状态时,细微身体线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你就知道受术人什么时候进入催眠,是否有苏醒迹象,引导是否取得了效果等。

催眠的常见行为信号

1. 假如睁着眼:眨眼反射减少或消失;眼皮跳动;眼睛凝视;瞳孔放大;眼睛追踪外物减少(眼球转动减少);自发闭眼

2. 没有身体动作

3. 言语抑制

4. 肌肉放松

5. 呼吸变化:变成腹式呼吸;更慢更有节奏

6. 脉搏减慢(www.xing528.com)

7. 心跳减慢

8. 脸部肌肉(尤其是脸颊)平滑(变平)

9. 定向反应(更亮——表明进入更深的状态;更红——说明更深的肌肉放松)

10.反应时间延长(如在说话或移动过程中)

11.自发的意念运动行为(如手指颤动、手部抬起、眼皮跳动)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到进入催眠状态的常见行为信号,你可以根据这些信号来判断,但你仍然要明白一点,虽然大部分人进入催眠时会出现上述的大部分信号,可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别,也并不是某个信号一定会出现的。比如在人际互动催眠中,受术人就不一定需要闭上眼睛,很多时候应治疗的需要,受术人也会说话,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受术人也可以有动作(一般是重复的规律性动作)。

这些行为信号,同样也可用于判断催眠的苏醒。例如:当受术人在催眠中有苏醒迹象时,可能会有以下信号,如吞咽、睁眼、自发地讲话、身体运动、皱眉、定向反应等,此时无需慌张或失望,接纳和利用它就好,先停止深度催眠的工作,转向诱导工作,待受术人再次回到你所需的催眠深度时,再进行你的治疗工作即可。

除此之外,作为治疗师还要学会监测受术人的情绪状态(紧张、放松、焦虑、悲伤等),特别是情绪的强度,例如:假如你诱导时用的是海边的情境,当受术人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时,你就需要考虑受术人是否有过溺水的经历,还是海边和他某种特定情节有联系,可以考虑中止诱导,询问情况,或更换诱导情境。了解情绪状态也并不总是需要知道准确细节,一般来说,判断哪种情绪是不愉快、愉快还是中性,就可以了。如不愉快时:呼吸中断、脸红、肌肉紧张、流泪、脸的左右两边不对称等;愉快的情绪则常伴随吸呼越来越放松和平稳、轻叹、微笑、“看上去很满足”、左右脸对称、脸肌平缓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