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相思。
时时的送别。
寒塘·司空曙(一作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早晨对着水梳头,坐在寒塘边,见到了秋天,产生了秋意,我们要理解“见秋”这两个字的意思,不只是见到了秋的景色,还应有秋意。见到了秋,生了秋意,便引发了乡思。正当诗人乡思无限的时候,一只大雁飞过南楼,在他的视线中飞过。那么这只大雁给乡心无限的诗人带来了什么感受呢?诗人没有说,全凭读者体会。
送谭八之桂林·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客心仍在楚,说谭八不舍湘楚;江馆复临湘,说到了湘水了,从此就别去了。唐人诗中如果地名和方位转换得好,诗意倍增,有时能出神品,王昌龄这首的上联算不上神品,但也还可以。好的是下联,“别意猿鸟外”,将诗意一下子扩展开去,蕴藉无限;“天寒桂水长”,说别意远出猿鸟之外,直达那寒冷的桂水(谭八要到的地方)。唐人许多诗中都这样,相送之心,一定要伴随对方到达目的地。
送张四·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王昌龄这首诗纯用景色渲染情绪,用一派凄景,形容离别的愁绝,意境构造得很成功。“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意境上比较接近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过这首诗多了些凄凉,清猿哀啼不断,离别的伤感不息,在那冰冷的山月中,这份别情便足感凄切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www.xing528.com)
王勃的五绝在初唐时算是一道很清丽的风景,他得到了五绝的真味,作出的小诗都比较耐读。这两首小诗以意境见长,两首都算得上情景交融,但第一首尚平常,第二首则达到了意象之境。乱烟飞月,以迷茫混乱之景,道出了送别心绪之乱,而乱烟不但笼罩了碧砌,后来连离亭也掩盖了,使得诗人在离亭中,倍感寂寞,而在大江之畔,夜便格外的寒冷,这个寒也体现了一种孤独的心绪。
送王司直·皇甫冉(一作刘长卿)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人心有情,胜过潮水无情。诗人自表友谊之心,却不让人觉得虚假。上联写去路之长,云山之远,但诗人却一心“相送过浔阳”,更反衬了“人心胜潮水”的情谊。
送郭良辅下第东归·李端
献策不得意,驰车东出秦。
暮年千里客,落日万家春。
暮年,千里客,献策不得意,写出了郭良辅的失意;落日万家春,以美妙的景涵括了前三联的这种失意,使之淡淡地散落,弥布于万家春色中,于是,这种失意便有了意象的寄托。落日万家春,象征了人生的归宿,恬淡、宁静,既有作者的怜惜和同情,也带了一丝温暖的慰藉之意。
瓜洲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刘长卿
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
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
这首诗写出了一种动态的依依之感。片帆何处去,写对故人远去的感伤;匹马独归迟,写自己情怀的依迟。上联分别写了别者和送者,都很概括。下联以景结情,用青山欲暮时,造出一种隐隐象征思念之情徘徊无归处的意象。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刘长卿
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朝无寒士达”,写天下寒士想要功成名遂的困难;“家在旧山贫”,写张起、崔载华的家境贫寒,语境中似有抱怨之意,怕也有劝二人认清现实的意味,旧山虽贫,总归是现实的,在朝中发达,对于寒士来说太不现实;“相送天涯里”,刘长卿也是久客他乡,可是,张崔二人的客路比他还要远,于是相比之下,诗人怜他二人的处境比自己更不好,情义便因此写得更真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