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唐诗之美:探秘汉字在造境中的妙用

发现唐诗之美:探秘汉字在造境中的妙用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的最终奥妙就在于汉字的排列组合,造境的奥妙当然也在这里。刘禹锡的这两首诗,就是诗境未达气象和意象的例子。同样的,造作意象,最终也是要归之于每一个字的。关于古人炼字的典故我们很少能看到了,仅有的王安石的个案也算不得详尽,在此以下面这一首诗的炼字过程来再作说明:春意帘外浓香促游晨,桃露杏蕊沾满襟。而且“应”字还含有“应风之约,风柳相契”的意象。

发现唐诗之美:探秘汉字在造境中的妙用

一个字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一字一意,一字一境。

唐诗的鲜明境界是气象和意象,而气象和意象的创作,其实有一定的技巧。诗歌的最终奥妙就在于汉字的排列组合,造境的奥妙当然也在这里。

送客之江西·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这首诗的境界也很不错,二三联都很出色,具有唐诗中那最鲜明的特征——气象和意象。可以说,唐诗的杰作都是有气象和意象的。这里举几首气象佳作和几首气象不显的诗作,来解析一下,帮读者找出最简单的创作气象之作的方法,然后,逐渐深入,发现更好的构造气象的道路。

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刘禹锡

柳动御沟清,威迟堤上行。城隅日未过,山色雨初晴。

莺避传呼起,花临府署明。簿书盈几案,要自有高情。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刘禹锡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刘禹锡的这两首诗,就是诗境未达气象和意象的例子。

登河北城楼作·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刘禹锡的两首都只能算是普通的描写,谈不上气象和意象,读者自己体会。王维的这首诗其实并没有用什么独特的写法,但他就是用凝练的字把气象和意象构画了出来。这首诗构造气象的主要是第二联,他用一个“高”字,一个“极”字,为我们构造出了广阔的视野,用落日映苍山,给我们构造出了一种大气,天地间唯一一色的美,这一联与第四联结合,就变成了具有美妙意象的一联。王维用“寂寥”和“心闲”两词,结合天地、广川,给我们构造出了在广阔天地之间,心灵得以安宁的意象。(www.xing528.com)

望秦川·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远近”将境界拉得很广,这远近的山河,用一个“净”字概括联系了起来,在这山河中,有重重的城阙,这样一幅江山图画,确实富有气象美。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这一联紧扣秋景,虽然写的是秋声和寒色,但有万户、五陵两个物象配合,还是写出了一种气象的阔大。竹和松,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挺拔的力感。而秋声和寒色,则给这种阔大染上了一种凄冷、孤独的意象。两联一结合,这首诗的诗境里也就具有了气象和意象两重美妙。从这首诗里我们要学到气象的字词组法和意象的字词组法,秋声和寒色是意象流,“万户”和“五陵”是气象流,唐诗的奥妙就在其中,如果领悟了这一点,就可以构造出奇美之境。

所以历代诗人们都重视炼字,我们举王安石炼字的例子:“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到了江南,这个“到”字在诗中,诗确实是很平常的。“春风又过江南岸”,“过”较之“到”其实好些,春风过去了,多少有些时光流逝的遗憾。“春风又入江南岸”,“入”字不妥贴,是个失败的例子。“春风又满江南岸”,“满”字比“到”字好些,“到”字对诗意的作用是蜻蜓点水,“满”字则令诗意更丰厚些。“春风又绿江南岸”,有这个“绿”字,这句便是神来之笔了。“绿”字使诗意显得更丰厚了,春风的形象不再单薄,而是有能有情,有故事的了。在这样把江南岸吹绿的春风中,作者想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明月,皆似有情,情意殷殷,意象细微,诗意便浓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可以令一句诗化腐朽为神奇。同样的,造作意象,最终也是要归之于每一个字的。关于古人炼字的典故我们很少能看到了,仅有的王安石的个案也算不得详尽,在此以下面这一首诗的炼字过程来再作说明:

春意

帘外浓香促游晨,桃露杏蕊沾满襟。

鱼入新流怯深浅,鸟辞枯树快啼音。

绿柳应风成舞韵,飞花触地开禅心

万物含情皆有以,碧草鳞虫俱可亲。

这里只说第三联,“绿柳应风”的“应”字,原来作“摇”,后来改成“迎”,又改成“因”,最后定为“应”。“摇”字固然写出了柳在风中的姿态,但还是很普通的境界,而“迎”字使得柳有了主动的意思,它不再是死物一个了,变成了活的,但这个境界仍不够好,于是改成“因”,因为有了风的存在,所以柳树变化出了舞韵。这个“因”字还是不够好,“因”显得是风的水平高,一切都是风成就的,不关绿柳什么事,绿柳是被动成就了舞韵,最后把这个字改成了“应”。什么叫“应”呢?我们来体会下面这些词:回应,应答,对应,应变,我们说应声而答,表明一个人反应的敏捷,所以这个“应”,就把绿柳写得很聪慧,水平很高,随你什么风来,我就能跳出什么舞蹈,狂风有狂风的舞法,轻风有轻风的舞法,好比“随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有了“应”字,后面这个“成舞韵”就比用前面几个字更好了。而且“应”字还含有“应风之约,风柳相契”的意象。

又如“飞花触地开禅心”,一作“红花入目开愁心”,一作“残花满地开禅心”,一作“飞花落地开禅心”。满地落红的凄美,这境界不灵动,残花满地虽美,但境界是死的,于是又改成了“残花落地开禅心”,“落”字就是动态了。佛经中讲,辟支佛观飞花落叶而悟道,因为看到万物的摇落而领悟无常的道理,残花落地和飞花落地,“飞”字比“残”字的意思要更适合本诗的意境,所以又将“残”改为“飞”,于是在“落”字上面又更添了一层动态。

不过飞花落地还是太普通,于是就把“落”改成“着”,飞花着地,差别在于这个“着”字,因为“落”是着地前的动态,而“着”是着地时的动态,在动态上更丰富了。可惜“着”字还是不够惊艳,于是最后变成了“触”字。

佛经说:千秋万岁不过弹指瞬间,三世古今,始终不移当前一念;又有电光火石之悟的说法。这个“触”与“禅心”联系起来才是最恰当的。因为“触”是一瞬间的动态,飞花触地的那特定一刻,行者因之蓦然开悟,飞花、诗意和禅机就在刹那间真正地融为一体了。

以上两句诗,总的排列组合也有十几种吧,唐人作诗想必也如是,每一个字都要追求匠心独到,在排列组合之中,诗意变化无穷,最终会找到最适合的字词,组合出自己想要的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