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哪咤,很多天津人都把他认做老乡,说他出身陈塘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公子。然而果真如此吗?
据考证,哪咤这一艺术形象,至少在唐代笔记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唐代文人郑还古的《开天传记》中记载哪咤:”毘沙门天王子也。”毘沙门天是佛教北方护法天王,所以民间称哪咤是托塔天王的儿子。在宋代笔记小说中也有关于哪咤的故事,宋朝洪迈所著的《夷坚志?程法师事》中载:”值黑物如钟,从林间出。知为石精,遂持哪咤火球咒,俄而见火球自身出,与黑块相击。”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载:
哪咤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咤,次木咤,帅三胎哪咤。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
从古代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哪咤从佛教神转变为道教神。哪咤最早被写作那咤,是印度梵文的简译,全称是”那咤俱伐罗”或”那罗鸠婆”,也译作”那拿”。哪咤的故事到了唐朝才流传日广,这与密宗的传入有关。据说,唐玄宗时,西域五国来犯,毘沙门天王率二子独健(不是木咤)和三子哪咤,击退敌军。还有一个故事说,唐僧道玄夜行跌倒,忽觉有人捧足扶起,乃是一个少年。道玄问少年何人,少年说,我乃毘沙门天王之子哪咤,专管护法,一直在保护您。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哪咤实际上应该是印度的神,是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本土化的。(www.xing528.com)
在宋代以前,哪咤还是一个”色相殊妙,面现微笑”的翩翩少年,他手持日月和兵器,腰系龙,能变化,还能降龙求雨。但是到了宋代,他已经变成一位三头六臂的神童,之后又成了”八臂哪咤”。
大约因哪咤是北方守护神,他的事迹在北方颇为流传。据说,元世祖令大臣刘秉忠监修大都(今北京)城时,刘秉忠根据哪咤三头六臂两足的形象,在京城开了十一个门:南面三门象征三头,东西六门象征六臂,北面两门象征两足,因而大都又称哪咤城。到明朝,又有刘伯温建造八臂哪咤城的传说。
把那咤写作哪咤,大约是《封神演义》开始的。该书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咤出世》说,哪咤是陈塘关总兵官李靖之子,生而灵异;以下又用了两回叙说他的神通。恰巧天津有陈塘庄,又有通海的海河,因而哪咤闹海的故事很容易为天津人接受。何况哪咤又是个神通广大、活泼可爱的英俊少年,有他做同乡当然要引以为荣了。但陈塘关在何处,书中并未交代,关与庄又有区别,扯在一起未免牵强。好在哪咤本来是神话中的人物,说他是哪里人都无所谓,实际上也没必要那么认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