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的时候,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县、府、道三选第一,最终考中秀才,可谓春风得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后他屡屡应试,却屡屡败北。无奈之下,二十多岁的蒲松龄为了谋生,只好回家乡给孩子们做老师,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一六七○年,也就是蒲松龄三十岁的时候,他选择离开家乡,南游谋生。奔波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回到家乡参加乡试,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
一六八七年,蒲松龄再次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乡试,还是名落孙山。
一六九○年,蒲松龄已经是一位五十一岁的老人了,这一年,雄心不死的他再次奔赴济南应试。这一次非常幸运,一试通过了,可是在进行二试的时候,他却突然生了重病,这次考试的结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很多人从风水的角度加以考证,他们声称,蒲松龄之所以人生潦倒,就是因为家里的风水不好。
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现在还存有争议,但是这一说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蒲松龄一生坎坷的原因,应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在蒲松龄故居的山东淄川地区,有两条河交汇流过,一条名为”孝妇河”,传说是为了纪念当地一位孝顺媳妇而得名的;另一条是”般水”,弯弯曲曲地与”孝妇河”汇合,然后一起流入大海。从地形上看,这里是南高北低的格局。按照风水学中的”形法”来看,这个地方属于”凶格”。
在蒲松龄笔下,淄川被描述为”四面环山”。但是,如果按照地理格局来分析,蒲家故居东、西两侧有山,西北有湖,北和东北方向却没有山,所以这里的地形没有形成聚气的”山环”形势。因为当地的地势原因,蒲松龄故居形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按照风水学”气遇风则散”的道理,在蒲松龄故居的西方应该有一座山,以遮挡西面而来的”刚风”;西北也要有山,以遮挡西北方而来的”折风”;北方还是需要山,以遮挡北面而来的”大刚风”;东北同样还需要山,以遮挡东北方而来的”凶风”。可是蒲松龄故居的地理形势却没有能把这些风挡住。(www.xing528.com)
按风水学的又一个说法:”风为送气之媒。”这种聚气之风,就是来自东方的”婴儿风”、东南方来的”弱风”和南方来的”大弱风”。令人遗憾的是,蒲松龄故居东方的”婴儿风”正好被东山拒之门外,这正应了风水学上的大忌。
如果我们有机会前往蒲松龄故居所在的蒲家庄,而且由东大门入庄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走在一条成S形的曲径上。按《水龙经》原理来解释,这种曲水可以有效防止”直泄水”的散气。
由此可见,诗书传家的蒲氏祖先们,还是挺注意用风水知识去矫正地势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曲径通过蒲松龄故居门前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反弓水”,本来应该聚气的地方反而不聚气了。
从这个地势可以看出,蒲家虽然世代读书,却和仕途无缘,人生坎坷和蒲家的地势风水都是成对应关系的。如果我们认真梳理一下蒲松龄的先人们,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印证:蒲松龄的高祖叫世广,才冠一时,可是终其一生也只得了个”廪生”;曾祖父蒲继芳同样也是才华出众,可是一生刻苦攻读,最终也不过得了个”庠生”而已,离所谓的光宗耀祖、飞黄腾达有着太远的距离;蒲松龄的祖父蒲生也很不简单,其一生却更加落魄,以致于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到了蒲松龄的父亲蒲般这一代,虽然他知识渊博,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在科举上取得功名。
在蒲松龄的祖先中,似乎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他的叔祖蒲生信,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并最终被选授玉田知县,整个蒲姓家族似乎又有了转运的可能。可惜好景不长,蒲生信没多久就得到母亲重病的消息,因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所以内心焦虑不已,没过多长时间就吐血身亡了。
客观地说,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单纯归之于风水;但是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观照蒲松龄的一生,无疑也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