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怨恨自我与当下自我的整合

怨恨自我与当下自我的整合

时间:2024-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撞伤了两个人,而且因为是酒后驾车、服用了镇静剂,被关在警察局里一段时间。(与前次咨询中的惩罚联系起来。处理不满情绪时的模式。不仅仅是惩罚自己,还要惩罚别人。(转到行为模式的“行为”上。

怨恨自我与当下自我的整合

心理咨询师:孙新兰博士

点评:严文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荷出于泥,花美于泥,但荷与泥不可分,如同自我的每一个部分。

咨询师:准备好后,你可以先释放一种情绪出来。愤怒也好,哀伤也好,焦虑也好,都可以的。这些愤怒、焦虑、哀伤你感觉在你身体的什么部位呢?你感觉一下。

来访者:它们都在我心里。

咨询师:在你心里是吗?到你心里去看一看,看看你现在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很久都没看过你自己的心,你进去看看,你的心现在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意象技术的引导。)

来访者:(叹气),以前说过我父亲过世的第二年,我结婚了,因为我想做最孝顺的那个儿子,所以选择在他生日那天,他们当年结婚的教堂。说实话我(在婚姻中)没有坚持很长时间,我(停顿,喘气)我觉得我们的沟通有些问题。(来访者最先浮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婚姻问题。)

咨询师:你和前妻的沟通?

来访者:(停顿,喘气)最大问题就是什么都不说,或者是我什么都不说。

咨询师:有很多的情绪其实是搅在一起的,是吗?(共感。)

来访者:(停顿)那应该是九年前,那天,我们其实为了一件蛮小的事情吵架,根本都不能用“吵架”这个词,因为根本就没有吵。(叹气。)

咨询师:不开心,大家生闷气?

来访者:对,那时候我就一个人走。一个人走到公司,在电脑(停顿)……写好遗书了。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感情,你觉得这个人是这么重要,你根本就不可以(停顿)……

咨询师:失去她。

来访者:你根本不可以失去这个承诺,这个承诺是(停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承诺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会跟那个很勇敢的人一样保护那个家。虽然未必保护得很好……

咨询师:你很崇拜你爸爸吗?(点出父亲对来访者的影响。)

来访者:(思索)现在看来是,结果连这个都没做好。我在电脑上写好遗书,然后离开。我记得我走到家里要走两个多小时。一路上我情绪很恶劣。回到家,她在家。我们没有讲话,她在房间,我在客厅。那时候已经很晚了。我喝掉两杯洋酒,吃下10颗镇静剂,我不知道家里为什么会有这个,但就是有。然后打电话给我同学,去找他再喝一杯。那时候我内心觉得我不会回来了,我没打算要再回来。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面对。那天晚上,我就出车祸了。我醒来的第二天在医院,我老婆在旁边。我撞伤了两个人,而且因为是酒后驾车、服用了镇静剂,被关在警察局里一段时间。然后……

咨询师:你有什么感受呢?(确认感受。)

来访者:那段事情我不记得,第二天早上起来觉得头痛欲裂,因为受伤了,撞破头缝了几针。等到两天之后,再去警察局录口供,因为之前我不能录。晚上十一点录完口供。之前我老婆跟我讲要怎么讲怎么讲,因为她很清楚要怎么说对自己比较有利。但是实际上,我实在说不出来那些话,(停顿)其实我根本就不记得讲了什么话。出来之后她情绪蛮失控的,她说:“你知道为了你我去跟受伤那家人赔罪,他们态度很不好,我前面都已经安排好,你居然这样做!你这是故意伤害我!”讲了很多很情绪化的话。那天晚上,在很热闹的路口,我在那路边跪了四个小时。

咨询师:为什么呢?(确认动机。)

来访者:一方面她的情绪很坏,一方面(音量提高)我觉得自己很窝囊(停顿)……连这个事情都做不好。

咨询师:连这么一点事情都做不好?

来访者:死也死不好,人家安排的东西你也做不好,做一件这么傻的事情。

咨询师:你跪在那里,你的内心是怎样的?(再次回到感受。)

来访者:那个时候其实我蛮恨她的,因为她实在讲话蛮狠的,可是一方面,也是自己做了件那么笨的、酒后驾车的事情。你自己想死死不了,还撞到别人,撞到别人还(停顿)……

咨询师:扯出那么多事情?(比来访者更快地反射其内心。)

来访者:对,还扯出那么多事情,人家都安排好,你还做不好。

咨询师:你既恨她,也恨自己。为什么要跪到那里呢?(再次确认动机。这是个关键点,所以第三次回到这一点。)

来访者:我不知道。

咨询师: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呢?是想惩罚自己,还是惩罚她?还是两个都惩罚?(与前次咨询中的惩罚联系起来。处理不满情绪时的模式。)

来访者:我觉得两个都惩罚吧。

咨询师:这种方式为什么能惩罚到她呢?(面质。)

来访者:我不知道,我觉得……

咨询师:就像你自己憋着不呼吸,除了自己以外,你还能惩罚到别人,为什么这个方式能够惩罚到别人呢?(没有滑过,继续追问。这是一种行为模式。值得深挖。)

来访者:我不知道。

咨询师:但是你觉得好像可以做到。不仅仅是惩罚自己,还要惩罚别人。为什么你觉得半夜跪在那里几个小时可以惩罚到对方?(关键性的地方,第四次追问。)

来访者:我不知道,至少是我希望可以惩罚她吧。

咨询师:你希望她感觉怎样呢?

来访者:希望她觉得愧疚。

咨询师:让她觉得愧疚,感觉自己做得过分?(在来访者所说基础上略做拓展。)

来访者:对,我不知道我希望什么。我希望……(停顿。)

咨询师:你觉得你希望她什么?

来访者:我希望她能够痛苦,让她知道这件事,让她体会现在我多内疚,或者我有多痛苦,或者我多恨自己。

咨询师:然后……

来访者:让她体会我多恨她吧。

咨询师:为什么说要多恨她呢?你经常会很戏剧化地做一些事情?(转到行为模式的“行为”上。)

来访者:我们有个默契,我们家的亲戚比较多,其实我们已经蛮清楚的,我们两个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只要在我家一定是我说不,然后再让我老婆去说,“他脾气不好了,其实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只是……”

咨询师:去缓和、协调?

来访者:我觉得如果是我在这样的家庭也压力很大。我觉得我们之所以不沟通,因为我们都很清楚,“你知道我的态度的,你为什么不了解、不懂,其实我是非常想要照顾(家庭),我没有办法说谎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就是这样个性的人,你让我去到任何地方都没有办法说出来的,不管你做得多好”。

咨询师:你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好像就像你说,你的沟通不是很通畅,会用一种比较强烈的方式表达一些东西?

来访者:我不理解她为什么不懂,就像在之后的事发生,我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她之后,她没有做到,我们一个原来可以很幸福的家庭,等到……某个人跑过来说,你那个支票其实是不能兑现的……

咨询师:你对你前妻有很多的埋怨或者说怨恨,是吗?(用“埋怨”、“怨恨”点出来访者所说内容背后的情绪,是一种深层次共感。)

来访者:其实好像前两礼拜我才跟同学说,这些都过去,这些都不重要。现在……

咨询师:你是怎么表达你的怨恨呢?(没有顺着来访者的话题往前走,而是回到关键点,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来访者: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怨恨。我真的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怨恨。

咨询师:那你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表达你的怨恨呢?(进一步明确问题,启发来访者思考。)

来访者:不说话。

咨询师:对爸爸,特别是对妈妈的不满你用的方式是不表达,但是你同时会用一种惩罚自己的方式?惩罚自己你觉得你希望唤起他们的某种感觉?

来访者:其实我想惩罚他们,但是没有办法惩罚。也许那时候,我觉得被妈妈骂,我这个动作就是惩罚她。

咨询师:哪个动作是惩罚?(澄清。)

来访者:就是想憋死自己。

咨询师:就是在惩罚她,所以你是用惩罚自己的方式去惩罚自己又惩罚别人。所以你对自己的惩罚是双倍的,很强烈,或者很剧烈的。这个方式你觉得奏效吗?有没有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呢?(实质。)

来访者: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知道有没有达到目的。

咨询师:你用这个方法生活很多年,在你家里面、在你婚姻里面都用了这个方式,也许在很多地方都会重复这个方式,有没有达到目的呢?

来访者:如果他们还爱我的时候我觉得是达到目的了,但是如果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睬你,我自己也觉得有时候自己很傻的,你是个屁啊。你自己把心揪在那边,然后会把所有的跟那个人有关的小动作都记录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当然对我来说有些帮助,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但其实在情绪上面来说,很多很小的动作,会被夸张解释。

咨询师:你希望他(她)在乎你、爱你?

来访者:他(她)就是透过这个去表达对我的不满意。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咨询师:其实你觉得这是在乎你的,因为在乎你,对你失望了,所以才做出某种不在乎你的样子?

来访者:这样子不是听起来很合理吗?!

咨询师:你愿不愿意我们再尝试一下,我们感觉到在你里面有两个力量,一个力量是惩罚自己的;一个力量是对别人有怨恨的,有不满的。他俩经常一起。我们把他们分开,怨恨自己的形象,就是好像这个也做不好,这也做不了,死也不能死得利利索索的。怨恨自己的这个形象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咨询师进行小结,把来访者呈现的模式意象化为两个形象,顺理成章地进入意象对话。从上次咨询的三个形象到这次的两个形象,灵活地跟着来访者揭示的深度走。)

来访者:怨恨自己是一个很小时候的形象,很小很小。

咨询师:几岁?

来访者:最多是小学吧。

咨询师:七、八岁,还是九、十岁?你感觉一下,看不到不要紧。

来访者:九岁。

咨询师:一个小男孩,好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个小男孩,你感觉这个小男孩在做什么,好像我们能够看到他。

来访者:在学校,这个小男孩永远要姐姐带,姐姐带着我,还有弟弟。

咨询师:这个小男孩憎恨自己,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这是个憎恶自己的小人形象,需要不时地提醒来访者以吻合该特点。)

来访者:没有办法。

咨询师:这个小男孩看上去什么样子呢?你感觉到什么呢?

来访者:很小。

咨询师:九岁。

来访者:很小,很瘦小,他什么都做不好。

咨询师:他很瘦小,站着,坐着?(形象一点一点变得具体。身体动作。)

来访者:站着,没有什么精神。

咨询师:无精打采的。他神情是怎样的呢?(神情。)

来访者:在发呆。穿的是学校的制服。

咨询师:会是什么颜色?(颜色。)

来访者:白色衬衫,绿色裤子。

咨询师:他感觉怎样呢?(感觉。)

来访者:他就一个人。

咨询师:他站在露天吗?(地点。)

来访者:站在操场上。

咨询师:那个天气怎么样?环境。)

来访者:旁边有同学。

咨询师:但他好像是一个人?(与前文的信息不一致,进行确认。)

来访者:同学不会跟他玩。

咨询师:为什么?觉得他怎么了?

来访者:人家会玩的,他都不会。

咨询师:有怨恨吗?(回到主要情绪点。)

来访者:怨气很大。

咨询师:恨那些人,怨恨。(停顿)惩罚自己的那个形象,他看上去是什么?(第一个意象稳定之后,引出第二个意象。)

来访者:其实他还是蛮害怕的,他害怕一个人去面对那些事情,一个人去面对,他自己觉得陌生啊,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啊?其实很无助,一点计划都没有。(害怕和无助是新出来的情绪。)

咨询师:就是很无助的。

来访者:就是一副走投无路的样子。

咨询师:感觉他多大年纪呢?(年龄。)

来访者:三十岁吧。

咨询师:看上去神情怎么样呢?(神情。)

来访者:挺呆气的。

咨询师:他也很瘦吗?(形象。由怨恨形象的瘦小,确认惩罚形象与其相似性。)

来访者:他很瘦。

咨询师:如果对很多人有种怨恨的时候,他就会离开这些人,是吗?(行动。)

来访者:他怨恨别人。

咨询师:他会怎么做?

来访者:他会转身。

咨询师:转身以后掉头离开,但是离开以后心里什么感受呢?(感受。)

来访者:感觉他们俩很像的。

咨询师:像兄弟两个是吗?

来访者:我觉得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其实我还觉得他们蛮可怜的。

咨询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整合前的接触和碰触。)

来访者:想跟小的时候自己说,“小的时候应该快乐一点,其实你没有那么差。如果你可以看到以后的话,你会知道其实你有很多能力,只是在那个时候你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你特别懂得去爱别人的。一种站在别人立场去想的,总会觉得好像别人的感觉很重要。”

咨询师:那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引入自我。)

来访者:(叹气)我觉得我会拍拍他们,“其实你们都可以做得很好的,其实你们都能做得很好的”。

咨询师:两个人都是爱着你,接纳着你,在乎着你,无条件地爱你。内心愿意对他们怎么说呢?你是不是想说:“很客观的看到你有这样那样的能力,或者潜力,你会做好很多事,但是很多事你也会做不好,没有关系,他们一样在乎你,一样的爱你。”(开始引导整合。)

来访者:这些话真的好难说出口。(www.xing528.com)

咨询师:“在乎你,无条件地爱你们”这句话?

来访者: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这样对我说。

咨询师:因为没有人尊重他们,没有人爱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很难过,才会很瘦弱。你对他们说,“我无条件地爱你们,不管你们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有能力也罢,没能力也罢,成功也罢,伤痛也罢,有吸引力也罢,没吸引力也罢,我都爱你们。”(非常具体地引导。)

来访者:(停顿)其实我已经接受,说实话,(停顿)我内心觉得你们都是很好,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不好的是我自己,当你们出现的时候,我还是这样想,我一定还有哪里不好。其实你们已经很好了。

咨询师:他们两个人一起都对对方说,我们是亲人。抱着对方,对对方说,我无条件地爱你……

来访者:(打断)怎么可能?!我这样挑剔他们。(整合的阻抗力出现。)

咨询师:你怕他们不能无条件地爱你,接受你?(揭示阻抗力背后的担心。)

来访者:(停顿,流泪)我想他们应该会拒绝我吧。

咨询师: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渴望被无条件地接受和爱?

来访者:要是那时候有人跟他说:“你其实是很好的”……从来没有想象会有人这样说。(反事实思维的出现,有怨恨感。)

咨询师:那个时候你是可以这么对他们说,以前没有人跟他说这是事实。你现在可以对他们说啊:“我无条件地接受你,无条件地爱你,不管你们怎么样。”

来访者:其实不管你们怎么样,真的,不管你们怎么样……(开始尝试。)(处理怨恨感,把关注焦点引回到当下。)

咨询师:我都爱你们,不管你们怎么样,看着他们,我都无条件地接受你们。(再次示范,鼓励来访者这样说。)

来访者:其实我都爱你们,我只是担心,也许你们不接受我。(仍有些阻抗。)

咨询师:你渴望被他们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吗?(耐心地处理。)

来访者:如果你们可以原谅我的话(来访者情绪激动,流泪,停顿)……(从“拒绝”、“不接受”走到“原谅”,来访者在一点一点向前走。)

咨询师:你不相信自己会被无条件地接受和爱?(关注来访者的迟疑和担忧。)

来访者:这句话在我心里说了很多遍,但是我说不出来,其实太担心。

咨询师:太担心什么呢?

来访者:不会有人跟我这样说的,也许他们也不会。(从意象中跳回现实。没有现实试验的基础。)

咨询师:我们对自己不同的部分,必须无条件地爱和接受,这样我们才能人格健康,这样才能内心不矛盾,这样人格才能变得饱满、健康,否则永远是内讧、自我消耗。这个可能是蛮难的,但其实也是容易的,就像你的手对你的脚完全接受一样。(解述,接纳,鼓励,比喻。)

来访者:(流泪)为什么我说不出口,我觉得小的时候,他已经接受了,肯定了,他肯定也不会说,感觉得出来。

咨询师:你在心里对那个小的和那个大的人可以说,是吗?

来访者:其实我是无条件地可以接受,我也无条件地爱。

咨询师:但是?(敏锐地察觉到背后仍有不接受的地方。)

来访者:但是我觉得你们一定要原谅我。(再次出现“原谅”这个词。)

咨询师:你有资格对他们说。哪怕你身上有很多毛病,有很多缺点,你也有资格对他们说,“我无条件地爱你们,我无条件地接受你们”。不是因为你完美了才有资格说这个话,你有这个资格,哪怕你全身的毛病,哪怕你是麻风病患者你也有这个资格说这个话。你能用有资格的感觉对他们说一些话吗?(处理“没有资格”的情绪。)

来访者:不知道,你们的确过了一段很苦的日子,如果让你们知道你们接下去会那样的话,也许在那一刻,你们(停顿)……可能会做别的决定。

咨询师:避开你?(敏锐地捕捉。)

来访者:(停顿)我不知道他们会做什么事。

咨询师:先对自己讲,不管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不管在我生命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不堪的事情,我都无条件地接受你,包括接受这些事情。无条件地接受自己这样那样的状态。否则你永远消化不了,你有太多的事情不能接受。(承接住来访者的千头万绪、万千感觉,温暖地鼓励。)

来访者:我觉得好想把它说出来。(一直在尝试。)

咨询师:没关系,你在心里也可以这么说。(方式不重要,接纳感更为重要。)

来访者:其实我无条件接受,那时候觉得很傻的事情。我现在还是这样,如果你可以看到现在的话,我跳下去没有关系的……球打得不好,考得没有别人好,每次都是这样,永远不是考试考一百分,其实根本没关系。如果你看到现在的话,你就会知道其实你做得很好的,挺好的。我无条件地接受你。(走入悦纳的境界。)

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那个怨恨的自己,那个三十多岁的自己,包括现在的自己尝试着进去,你们三个可以手拉手,甚至手可以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尝试整合。)

来访者:我情愿那样做,如果真的那时候有人这样做的话。(反事实思维再次出现。)

咨询师:不是那个时候,就是现在。(强调当下的时空感。)

来访者:我能感觉他们真的很需要我。(“需要”的感觉。)

咨询师:他们也会搭着你。因为你也很需要,需要他们爱你。你们手臂搭在一起,看着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感觉着对方。彼此讲“我无条件地爱你”,找准那个感觉,你们三个,你不仅仅是给予者,你也需要,被爱、被支持、被接受,每个人感觉着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对对方说,我无条件接受你。(非常具体地引导。)

来访者:他们都对我说。

咨询师:心里的能量能够传递进去,不断地传递到彼此的心里。(感觉的描述。)

来访者:我觉得他们眉头松开了,我们可以看着对方。

咨询师:全都眼睛能够对视对方是吗?看的神情是什么样呢?(目光接触、神情。)

来访者:我觉得他们还是有点怀疑。可能会失去。(不确信感。)

咨询师:你觉得会失去吗?

来访者:总是会失去的。

咨询师:你们三个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活着都一起活着,不活着都一起没有了。这三个人是你的一个部分,你们是不可能分开的,永远不可能分开。以前的分开其实也没有真的分开,只不过彼此不知道而已。不可能真的分开的,因为他们都是你,那个感觉是不可能分开的。(处理“失去感”。)

来访者:我应该抱起那个小的,应该把他抱着。(意象的整合。)

咨询师:好,那你抱着他。

来访者:我觉得他真的很需要我。

咨询师:你抱着他,你会以什么神情看着他呢?会以什么眼神看着他呢?(神情、眼神。)

来访者:(停顿)会跟他说未来很好的,其实很好的。

咨询师:你以什么神情看着他,并且跟他说这番话呢?你抱着他,感觉上是什么神情看着他并且说这番话呢?(再次追问神情和感觉。)

来访者:我会说,傻孩子,将来你是很好的,现在别想不开了。

咨询师:你这么说,他会什么感受呢?(继续整合。)

来访者:我不知道,我觉得他会(停顿),会笑吧。至少有人说……不用担心。

咨询师:不用担心你的未来?

来访者:对,虽然他可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会碰到什么事情。

咨询师:一个安慰还不够。你抱着他,对他说:“不管你现在会碰到什么,未来不会一直碰到不好的事情”。同学会不会不理他呢?(夯实一些细节。)

来访者:同学会过来找我。

咨询师:“不管你碰到什么,我都无条件地支持你,爱你。”对他说。

来访者:未来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糟糕的事情,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真的,那些事情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不管在你今后的生活中碰到什么,不管你表现如何,我都一直会无条件地接受你,爱你,以你为荣。”你现在看着这个小孩,你眼中的神情是怎样呢?(继续整合。)

来访者:我会笑吧,我觉得我会很开心的,如果我知道这个孩子其实会比别人多……说实话是让他觉得难受的能力,但是他比别人多了能感觉别人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

咨询师:他比别人多了个什么呢?(澄清。)

来访者:他会特别敏感。他会特别敏感。他那时候也许不知道,说实话,他那时候真的是不了解那个难受。

咨询师:对你无条件地接受,他会感觉怎样?(继续整合。)

来访者:他会觉得很安全。

咨询师:他会有安全感。(解述。)

来访者:解答了我好多问题。

咨询师:他现在看上去……

来访者:傻笑。

咨询师:为什么?(确认细节。)

来访者: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笑。

咨询师:为什么不知道怎么笑呢?是因为好久不笑了?(确认细节。)

来访者:从小我的照片都是傻笑的,对着镜头做出笑的表情。

咨询师:你对他不会自然地笑感到很心痛?(回到感觉。)

来访者:练习练习就好了。

咨询师:为什么要练习?(敏锐地察觉到“练习”背后是对目前形象的不满。)

来访者: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

咨询师:一不小心你又开始要改变他。接受他,要感觉他的傻笑也好可爱。并且你为他到了九岁都不能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或者很少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感到很痛心,会有吗?很心痛,觉得这个小孩都不会笑,其实会很心痛,是吗?(解释“练习”与“心痛”不一样。强调悦纳而不是改变。)

来访者:(沉默,叹气。)

咨询师:你告诉他,你很高兴他终于笑了。

来访者:其实真的,我记得你小的时候没有笑,(停顿)那时的事情几乎都不记得了。能笑是挺好的。

咨询师:你会不会有点心痛呢,他到九岁真正开怀大笑的时候很少?你会有点心痛吗?他到九岁都不能自然地开怀大笑。他是否接收到了你的这种心痛?(耐心地引导。)

来访者:我觉得他还是会继续傻笑,不过笑不太一样。

咨询师:那是一种什么笑呢?

来访者:就是第一次感觉到对方……

咨询师:理解了自己?

来访者:很不容易被理解。也许小孩子不用被理解吧,那时候。

咨询师:他需要被理解。也许他不会说,意识不到,但是至少感觉到被理解了,你体会一下。(没有让这个点滑过。不被理解就不能被彻底接纳。)

来访者:可能他会皱着眼睛歪着头这样看着我。

咨询师:会用怀疑、探询的目光?

来访者:其实是探询,既然对方知道好多事情。

咨询师:他原来以为没有人知道的。

来访者:没有人会在意的。

咨询师:他原来以为没有人会在意的,正当的需要其实都是被压抑的,是吗?(和前面的咨询对应。)

来访者:其实不习惯。

咨询师:他的需求是可有可无的,别人不知道不理睬,不回应是正常的。你知道这是他的心路历程,你心里会……

来访者:(接上)应该让他说出来,应该去问他。

咨询师:你心里什么感受呢?作为一个跟他朝夕相处的成年人。

来访者:感觉委屈了他。

咨询师:感觉他挺委屈的,这个小孩活得挺不容易的,没有人去在乎他要什么。你对他的理解完全进到这个小孩的心里,他会什么感觉呢?(继续整合。)

来访者:(停顿)我觉得他应该很开心。可是实际上,(停顿)我翻了好久找不出他开心的样子。

咨询师:你没有这个图片是吗?(理解来访者。)

来访者:我找不到他。

咨询师:你不要去找,你只是看着他。他真的开心了,那个图片会呈现出来,好像你就是他。你感觉他开心了?(继续整合。)

来访者:我只能说感觉他很开心,但是我看不到他的样子。他不会有那个样子。

咨询师:好像你感觉他很开心的时候,你体会一下你什么感觉?(继续整合。)

来访者:我觉得能够感觉到的,因为我抱着他,我们那么靠近。我觉得我可以感觉到他会很信任。

咨询师:很有安全感。

来访者:接下来他会把很多事情都跟我讲。他有太多太多事情要说,他没有人可以说……

咨询师:(打断)好,这三个人,包括你自己,这个小孩,不要说话,什么也不要说。因为你的脑子太喜欢说了。搂在一起,感觉着对方的存在,找一种一体的感觉,就像感觉你的心脏和你的胃是一起的,你能够感觉,什么都不要问,好吗?只是感觉到三个人,什么都不问,体会抱在一起的感觉,甚至体会一下对方的感受,你是一个细腻的人,你会有感受的。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没感受到不要紧,只是去感受。(温和地面质“说”和“感觉”。总结。时间原因,今天我们的咨询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刚才的那个练习回家后每天10到15分钟,坚持做,好吗?(家庭作业法,是认知和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需要具体才有可操作性。)

来访者:好。

以上两个个案是同一个咨询师对同一个来访者两次咨询过程的实录。

其实全文记录并呈现心理咨询的个案是有风险的:一是文字无法重现心理咨询中的多重线索,如语气、语调、表情、身体动作的细微变化,所以它缺失了很多内容;二是咨访双方互动的现场感无法再现,那些奔逸的思想、默契的接传,在当时的语境中清晰无比,化成文字却并不容易懂;三是心理咨询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来访者是独特的,咨询师是独特的,这使得每一个示范都不具有可被重复性。这里的“示范”并不是说咨询师的每个细节都做得完美无缺。把完整的咨询过程记录成文发表,对咨询师来说需要勇气,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咨询师敢号称自己咨询的每一个细节是完美的。我们也不是从细节来评价一个咨询的好坏,而是从咨询的效果。如果读者误以为这些是可以拷贝的模式,那就误解了心理咨询的本质。

在这两个示范个案中,咨询师成功地抓住了来访者最主要的情绪问题,运用意象技术对人格当中冲突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处理。咨询有如下特点:

一是咨询过程具有流畅性,节奏把握得张弛有道。表面看上去咨询师是顺着来访者的思路走,其实咨询师非常清楚方向是什么,什么时候该追问,什么时候该跳过;什么时候放缓,什么时候加速。这和咨询师对专业技术的掌握有关。咨询师善用的理论技术就像一个框架,不论来访者提供了怎样零碎的信息,都可以放在这个框架不同的地方,再根据缺失的信息来确定需要补充收集的方面。新手会为了提问而问问题,但对收集到的信息却不知该如何处理,缺乏的就是理论工具。

二是语言特色具有丰富性、善于使用比喻,比如“蛇吞蛋”等。比喻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处理成简单。使用比喻可以帮助咨询师直接切换到意象,如通过“放出一大堆坏人”的问题,可以直接切换到意象画面:“放出来都是些什么人?”意象技术本来就强调生动的画面,咨询过程中借助比喻和画面,往往能快速启动来访者的情绪、回忆、整合等,更不具有威胁性。

三是咨询师的敏锐性。在阅读个案时,大家会发现咨询师有时要比来访者快一拍说出其内心的感受,或者更早看到呈现在来访者头脑中的那幅画面,或者揭示出来访者语言背后的情绪感受。这使得来访者产生对咨询师的高度信任,认为咨询师是理解自己的人,是能够为自己提供专业帮助的人。这种敏锐性和咨询师个人的直觉力、经验和受到的训练分不开。在三个形象融合的过程中,来访者不时停下来,咨询师并没有急躁地往前推进,而是耐心地确认这些迟疑的背后是些什么,一点一点细心地处理完,再往前推进。如果来访者停下来,这种停顿是有原因的。要察觉到来访者的迟疑、不确定、犹豫,并进行回应和处理。

四是咨询师的定位。对这位来访者而言,他具有很强的个人意志力,不会轻易信任他人,他给咨询师安排好的角色是倾听者、同情者。咨询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不轻易做判断、做评价,以化解其防御。咨询师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你的陪伴者,陪伴着你清理自己的内心,陪伴着你解决问题。”在处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时,来访者一开始表明自己害怕失控,成长环境不断强化着他的控制模式,这么多年他就是靠这个模式生存下来的,所以他不能放弃这个模式。这是最常见的阻抗,咨询师没有直接去触动它,只是告诉他有另外一个可能性:“以前的防御方式确实保护了你,但还有另外一些方式,它们可以让你更舒服。”在咨询中把另外的可能性呈现出来,来访者接受了它们。

五是咨询的功效非常高。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来访者在自己过往经历的时间线上纵横往来,从当下从到童年,在人际关系的线轴中跳进跳出,有自己的婚姻关系,有与父母、兄妹的关系,有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对这个来访者来说,只要给他一个问题,他就可以天马行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带着咨询师去参观他的世界。如果是咨询新手,完全会被淹没在这些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或者会花很多时间去确认事件和细节。咨询过程会被大大拉长。但对这位经验丰富、非常敏锐的咨询师来说,她关注的是行为模式、防御模式、情绪反应和表达模式以及人格特征,不论信息怎样多,都是放在围棋盘上的棋子。模式一出来,有些细节就不重要了。这样的咨询,其后效是很长的,因为它直接触及的是人格部分的整合,涉及的是情绪表达方式、防御模式的松动和改变,人格、情绪和防御模式是非常深的部分,会影响到很多外在行为的改变。它要比直接改变某个行为有更深远的意义。只是,来访者内在会有强大的惯性,如果没有持续的咨询跟进,有可能会重新回到原的模式上。仅就这两次咨询而言,能在三个小时内达成这样的咨询目标,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1] 诗出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