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体, SimHei; font-size: 18px;"> 未央宫前殿--路寝殿位于未央宫乡西马寨以北、大刘寨以西、卢家口以东。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七年(公元前200年)始建。由萧何监督工程,为皇帝朝会之处。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多次发掘,未央宫平面呈方形,四面各有一门,周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2250米,周长合汉代21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总面积1/7左右。东、北两门外有阙,称为东阙和北阙。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和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居全宫中轴线南端夯土台基北部,至今残高达15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有前、中、后三大殿,是利用南北向的龙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筑。台基由南向北分为三层台面,中间台面是大朝正殿,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前殿两侧有东厢、西厢;北部还有宣室殿和皇帝下朝后所居的非常室,以及清凉殿、温室殿等等。
未央宫遗址复原图
距前殿西北880米,有一管理全国工官的官署遗址,西距未央宫西宫墙105米,发掘总面积9600平方米。围有夯土墙,围墙内有外壁柱,对称分布。除东墙外,其余三墙均有廊。墙外均置斜坡散水。院内中部有一南北的排水渠将其分为东西并列的两座院子。东院东西宽57米、南北长65.5米,有北、西两门,院内有两排共6座房屋。以南排西房面积最大,达215.04平方米。西院东西72.7米、南北65.5米,有两排共7座房屋。东、西院内均有天井、地漏、回廊等遗迹。
前殿西北400米处,又发掘一处官署遗址,高出地面1米多,发现有成排的柱础,内有封泥,是西汉皇室的少府或其所属的官府遗址,是执掌皇室钱财物品收入开支的管理机构。
位于未央宫乡大刘寨村西180米处,是皇后居住的宫室。1981~1983年发掘探明,面积12392平方米,发掘回填仍作村民果园。遗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发掘资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厢房及宫内暗道等建筑。(www.xing528.com)
出土文物有汉代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另外还有汉代铜器、铁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品等。
麒麟阁,汉未央宫阁名。《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以为名。'"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思股肱之美",图画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十一人像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扬之"。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即自此开始。麒麟阁遗址在今未央宫乡小刘寨西北。
天禄阁,汉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南距前殿730米。《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刘彻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图书、档案馆。汉成帝时,曾命著名学者刘向、扬雄等人在此阁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故刘向被后人誉为中国目录学之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纪念刘向的功绩,后人在此阁原址上修建了刘向祠。天禄阁遗址在未央宫乡天禄阁小学内,今尚有高约10米、边长约20米、底部呈正方形的夯土台基可见。并立有文物保护石碑一座。
石渠阁,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距天禄阁约520米。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此阁为一座高台殿阁建筑,现仍有一南北65米、东西67米、高约8米的夯土台基可见。石渠阁遗址在未央宫乡小刘寨村西南、周家河湾村东。
柏梁台,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建。《三辅黄图》卷五载,柏梁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二十丈(合今约47米)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以香柏木为梁架,"香闻数十里",故名柏梁台。又因台顶之上置有铜凤凰,故亦称为凤阙。柏梁台遗址在未央宫乡卢家口村,今村东仍有一高约7米的夯土堆遗址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