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石油战争真相-石油战争

揭秘石油战争真相-石油战争

时间:2024-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的“荷兰病”还体现在对外关系和战略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79年的苏阿战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然而由于政治上的诸多限制,阿富汗最终打成了苏军版的“越南战争”。长达十年的战争,虽然苏军一直压着阿富汗的反苏武装打,可始终没有达到任何目的,苏阿战争打成了一场闹剧。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虽然勃列日涅夫为了避免刺激西方国家已经对苏军做了大量的限制,但西方国家依然给了苏联一记耳光。

揭秘石油战争真相-石油战争

苏联的“荷兰病”还体现在对外关系和战略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79年的苏阿战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这里我们还是先交代一下这件事的历史背景。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失败告终,纳赛尔的继任者萨达特有了进一步攻击苏联的借口。1976年萨达特宣布废除《苏埃友好合作条约》,之后苏联海军被禁止使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大量的苏联顾问还有情报人员被驱逐出埃及。

当时的中东一共有这么几支力量:伊朗、埃及、伊拉克、沙特、土耳其。这几个国家中土耳其、伊朗都是美国最可靠的盟友;沙特更不用说,沙特王室在1947年以后就已经和美国形成了利益同盟;伊拉克在萨达姆上台后事实上也倾向于美国——萨达姆最早就是靠反共才得到中情局的支持。所以中东的几个大国当中,真正站在苏联一边的只有埃及。

埃及和苏联反目之后,苏联在整个中东的地缘环境开始迅速恶化,从进攻态势一下子变成了防守。美国人和沙特、约旦这些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看准整个时机开始把手伸向中亚地区。伴随着沙特的传教人员的渗透,地处战略要地的阿富汗国内的局势开始动荡起来。这对于苏联来说威胁是非常大的。一旦阿富汗局势失控,那么来自中东的宗教势力就可以以它为跳板,向苏联中亚地区的加盟共和国进行渗透。事实上在1979年苏阿战争爆发前夕,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加盟共和国境内,已经发现了来自中东的宗教人员在进行地下传教。从苏联的角度来讲,在阿富汗地区建立一道“防火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当时阿富汗的阿明政权,名义上是苏联的盟友,实质上却一直在美苏之间两头下注,而这最终导致苏联出兵阿富汗。在当时的苏联高层看来,对阿富汗的用兵,其实和“布拉格之春”一样,是一场“清理门户”的军事行动。

而这样一个关系到苏联地缘安全的军事行动,最终却被高层搞成了“半吊子工程”。

20世纪60年代的“布拉格之春”让军方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那场军事行动之后,众多指挥员获得了军功,1976年苏共二十五大后军人代表数量骤增,苏联的政治天秤随之向军方倾斜。这引起了外交部门和克格勃的不满;到1978年时,之前签署的《赫尔辛基协定》的影响在波兰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团结工会的活动日益频繁,波兰国内已经有了动乱的迹象。基于这两点,军方开始有人主张在波兰复制布拉格之春模式。

对勃列日涅夫来说,一方面他需要从军队那里获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他也不想让军队权重过于强大,那样会使得苏联政治生态失去平衡,进而威胁到他本人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西欧已经成为了苏联石油出口的大客户,为此苏联在面对西方国家时一直采取的是能妥协就妥协的态度。勃列日涅夫认为对波兰用兵可能会对欧洲刺激太过强烈,从而影响到已经成为苏联命门的石油贸易。(www.xing528.com)

最终他就做了一个类似于商人的决断,把用兵方向从波兰挪到了阿富汗,因为那时候在阿富汗也确实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但是还不能让军方行动太大,一来会过分刺激西方国家,二来会使得军方过于坐大。所以勃列日涅夫决定把军方提出的用兵人数打一个对折,从20万人减到了10万;并且为了不太刺激西方,对苏军的获得范围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这些加加减减的妥协从办公室政治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一旦到了战场上,就不再是那么一回事了。战争只会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前进,而不会屈从于任何政治考虑。如果当时一次性投入足够多的兵力,把整个阿富汗境内的反苏武装彻底肃清,战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结束。然而由于政治上的诸多限制,阿富汗最终打成了苏军版的“越南战争”。长达十年的战争,虽然苏军一直压着阿富汗的反苏武装打,可始终没有达到任何目的,苏阿战争打成了一场闹剧。

这段时期,在苏联的对外关系领域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就是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就曾申办过奥运会,在东西方冷战的情况下,莫斯科理所当然地失败了。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1974年莫斯科再次申奥并且获得了成功。前脚石油危机爆发,后脚苏联申奥就能成功,想必所有人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奥运会起源于希腊,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奥运会在政治上必然存在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个世界上原本也不存在纯粹的体育)。苏联举办奥运会除了彰显国力之外,更多的考虑可能还是想向西方世界表示善意——我愿意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可以说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寄托着苏联高层的一个梦想——苏联可以和平地融入到西方世界。可是西方国家的回应却不是那么美好。

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虽然勃列日涅夫为了避免刺激西方国家已经对苏军做了大量的限制,但西方国家依然给了苏联一记耳光。包括美国在内,众多西方国家都宣布抵制这届奥运会,不算苏联自己,当年参赛的国家只有80个,参与报道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比参赛运动员的人数还要多。开幕式上,这80个国家里又有16个国家的代表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新西兰代表队干脆打了面黑色五环旗,有10个国家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干脆没出场,后来在获奖时这些国家也不升国旗、不奏国歌。西方记者的报道重点也不是放在当时的赛事上,而是费尽心机抹黑和丑化苏联的形象。即便是这样,莫斯科的高层依然没有放弃他们那个非常搞笑幻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