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故事创作之道-故事工程

开启故事创作之道-故事工程

时间:2024-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故事创作的起因,想法的那一点星星之火,燃起了另一个想法,最后燃遍了整个故事的原野。至于哪个要素居首,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其他三者必定随之而来,在故事创作过程中总会整合到一起,就如同最初的想法会慢慢发展一样。主角兰登是贯穿于所有系列故事的主轴,可能还包括一个关于天主教的主题。这正是故事创作过程的定义。故事创作存在着诸多的艰辛,因为如果你假装自己无所不能,就必须承受由此而来的代价。

开启故事创作之道-故事工程

哪一个核心技能排在最前面?

这无关紧要。核心技能就如同人身体里的那些重要器官,在故事能够呼吸之前必须全部呈现出来,且要功能健全。即便如此,在故事创作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首先定义各个技能。是故事创作的起因,想法的那一点星星之火,燃起了另一个想法,最后燃遍了整个故事的原野。而最初的那点星星之火,总是起源于四大基本要素之一,不管是立意、人物、主题或者是用得不太多的结构。至于哪个要素居首,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其他三者必定随之而来,在故事创作过程中总会整合到一起,就如同最初的想法会慢慢发展一样。

很多人写故事,一开始可能想到了一个人物,或是产生了一种想法。你想到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恶棍,这时你想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印象,以及简短的事迹。想想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柯南道尔突然灵光一现的产物,然后才开始在大脑中考虑这个想法。

很多故事都始于一闪而过的想法,有时候是在回答“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时猛然想到的。也许在德克·皮特闪过克莱夫·卡斯勒的脑海之前,克莱夫就已经在思考把泰坦尼克号从海底打捞上来会怎样的问题了。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式——这是问题的关键。事实是,《泰坦尼克号重见天日》是克莱夫的第三部以德克·皮特为主角的作品,也就是说,克莱夫先构想了人物。不过,如果克莱夫先想到了立意的问题,其余的也会迎刃而解。

我们也不必费心从其余的作家作品中寻找证据了,它们大同小异。关键是,只有把四个要素都找全了才能开始写故事,而不必纠结于四个要素到来的先后顺序,因为从哪一个开始都可以。

有时候,一个故事始于一个主题,作者希望通过编撰一个故事,来阐释某个问题或探讨某个领域(比如文化地理环境小说《可爱的骨头》、《糖衣陷阱》以及电影《壮志凌云》便是如此),但是,却还对故事和里面的主人公没有一点概念。只有在主题中加入立意和人物,有了创作故事的素材,才能产生故事。

很多人认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始于一个立意、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引人注目的“如果……将会怎样?”命题。为什么?因为“如果……将会怎样?”这个命题在故事中非常引人入胜。他一定是从回答问题开始的,难道不对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布朗会把他的主人公与其他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融合在一起,将其浸入一个有着丰富背景主题的、连贯的结构中。然后,他只要再发挥一下那两大不可或缺的技巧,就可以坐等三亿美元的稿费了。

但是,如同卡斯勒一样,布朗也是反其道而行之。《达·芬奇密码》是关于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天使与恶魔》。也就是说,《达·芬奇密码》的原始“种子”并不是一个立意,而是始于一个人物。主角兰登是贯穿于所有系列故事的主轴,可能还包括一个关于天主教的主题。布朗不得不把其他三大基本要素——立意、主题和结构——与故事最重要的谜面人物整合在一起。他需要为兰登编造一个故事,不然就没有续篇了。

这一过程说明了我们在策划故事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从核心技能的四大要素之一获取想法,通常想法总是来源于前三个要素:立意、人物或主题;然后,再融入其他三个要素。

这正是故事创作过程的定义。

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不然故事注定失败。但四者的顺序无关紧要,因为它们终有一天会聚在一起,共同为故事的成功发挥作用。

当然,极有可能布朗在创作两书之前,就一直在酝酿《达·芬奇密码》的立意和主题方面的事情了,但只有把立意和主题与最初的要素人物本身相结合时,这个故事才可能成为最畅销的当代小说

很多作家都会犯的致命错误

作家有了那种最初的想法,便开始创作故事。但是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其他三个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或者在写作中根本就没有展开这三个要素,而是在打草稿的过程中期望故事自己送上门来。凭直觉写作的作家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草稿来拓展他们的故事,其实是在寻找其余三个要素,让它们与最初的想法结合,使其丰满起来。按照计划写故事的人则事先深入探索四大要素,创造一种线性结构,然后循着这种线性结构,开始对人物和主题进行探索,从而创作出第一稿。

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让故事奏效,除非四个要素全都包括在内,还要保证彼此之间相互平衡,每个要素都有效发挥作用。你应该了解这一事实,并加以练习,不然就只能沦为直觉的奴隶,别无他法。很少有人能达到斯蒂芬·金那样的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忽略他的建议,转而学习本书的知识,将其用于写作的全过程中去。

故事的想法从何而来

这是作家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它可能是让你深夜突然起身的梦,可能是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生出的一个无意识的想法,也可能是萦绕心中多年的一个念头。(www.xing528.com)

但是,无一例外,这个想法来自于写作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立意、人物、主题或故事结构。诀窍就是在下笔之前找出让你灵光一现的那个要素,然后把该要素再加入到其他三个要素之中,让它们融合在一起。往往是人物这第二个要素让你突然兴奋。比如你可能在深夜突然坐起,迫不及待地想写一部描述失业者的小说,不出几秒你就设定了主角。最初的立意与人物塑造这两个想法是如此接近,看似同时出现在脑海中,但其实一个在前,一个紧随其后。我可以告诉你,找出第三、第四两个要素,然后仔细思考和琢磨前两个,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想法和有价值的创意

灵光一现的创意几乎同时出现于你的脑海中的确是个好征兆。其中一个要素非常丰满,以至于另外一个或多个要素也会马上显现,让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创作出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故事。但是此时,不能犯简化创作过程的错误——不考虑其他,只是拿起笔就开始创作初稿——这就好比在开始烹制班尼迪克蛋时,却没有在荷兰酱上浇黄油一样。

其实,我们都有那种最初创作故事的天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其他三个要素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召唤它们现身,描写出它们的外形,然后使之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之后,我们就可以尽情发挥了。

故事创作存在着诸多的艰辛,因为如果你假装自己无所不能,就必须承受由此而来的代价。

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

如果知道六大核心技能模式不会去教你写作的过程,你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该模式主要侧重于你需要了解、需要实施的东西,而非教你怎么做。

换句话说,你仍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你的故事。如果你从六大核心技能这样一个全知全能的角度思考,你的付出终将有回报,甚至可以说是速成。如果不运用六大核心技能,则可能事倍功半,尤其是在你的初稿阶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初稿就变成了一条探索未知的冒险之路,仅此而已,除非所有的要素都各得其所。

你可以提前构思好故事,也可以运用直觉写作法来写作,边写边整理,哪种方式都可以。总之,如果你理解并运用了这一模式,你的初稿就能成功包含所有必要的基本元素。

规则之外,就是你自由驰骋的天地了。

当然,有些问题也在所难免:你对六大核心技能了解得越多,尤其是故事结构方面,就越有可能提前考虑故事的各种重要事件和各个不同的部分,而这构成了故事的最终结局。换句话说,这种模式可能只是把你变成一个做做笔记,记录故事大纲的故事策划者,虽然这看似是最不可能的结果。

知识就是这样传递给人的。只有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策划才有意义。

这就好比一个飞行员,在他第一次学习驾驶飞机时,可能连雷达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的驾驶技术依然不错,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只依靠肉眼、仪器以及直觉,来躲避其他飞行物,在燃料耗尽之前抵达目的地。然后有一天,他发现了雷达和导航系统(如同在写作中,从我那儿发现了六大核心技能一样),突然,一个全新、高效、安全的图景展现在他面前,这跟休息室里那些老驾驶员所说的完全不同,但是丝毫没有减少飞行的乐趣。实际上,这为他的安全飞行提供了保证,从此他学会了如何制定飞行计划,然后根据指示,利用剩余的燃料从一地飞到另一地。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即便是一个前期的计划构思型与直觉写作型整合在一起的写作过程,都能让你在考虑故事的主要事件时,自由探索各个主要事件之间的关系。附带说一句,这种创作方式尤其受到那些凭直觉写作的作家的欢迎,因为你也参与了同样的创作过程。

不论你如何创作,都是在寻找自己的故事。要对故事进行充分展开,考虑不同的选择,做出判断,优化戏剧张力和节奏,为你的人物设定最佳的探险、成长和救赎之路。

因此,不论你是前期构思大纲者还是凭直觉写作者,无论你是策划者还是埋头写作者,在写作完成的那一天,我们都是一样的,都创作了自己的故事。根据六大核心技能模式的精髓,对标准和实践方法了解得越多,你的写作就会越快、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