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埔对决:参谋总长请缨东北行

黄埔对决:参谋总长请缨东北行

时间:2024-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的原因是,陈诚嫌参谋总长的职务没有实惠,加上他在关内指挥作战屡战屡败,想到东北出出风头,同时可以捞点实惠。与第二十九军合并为第一兵团。8月3日,打着如意算盘的参谋总长陈诚,正式接替熊式辉的职务,并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陈诚来到东北,使国民党军的内部矛盾大大加深了。林彪立即表示同意。

黄埔对决:参谋总长请缨东北行

四平守城胜利后,当陈明仁换掉破损的军装,偕夫人到南京时,多疑的蒋介石听信了总参谋长陈诚的谗言,不仅未能重用陈明仁,反而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参议的闲职。战役结束后,有人举报陈明仁伙同部属贪污了大批库存的粮食。那是巷战正酣之时,陈明仁为了在城中抵挡潮水般的民主联军,情急之下打开仓库,将一袋一袋粮食搬到街上筑垒工事。一些装有黄豆的麻袋使陈明仁得以步步为营。据说战后这些粮食再也没有入库,而是被私分了。

陈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的原因是,陈诚嫌参谋总长的职务没有实惠,加上他在关内指挥作战屡战屡败,想到东北出出风头,同时可以捞点实惠。他认为杜聿明、陈明仁是他做“东北王”的障碍,因此,将他们设计“请”出东北。

陈明仁被调离东北后,气愤不已,1948年10月应白崇禧邀请,到武汉就任“剿总”副总司令。不久,蒋介石为了安慰陈明仁,恢复了第七十一军建制。与第二十九军合并为第一兵团。陈明仁任司令。1949年2月,陈明仁率部开赴湖南。8月,解放军向湖南进军时,他与程潜一道通电起义。1955年,国民党中将的陈明仁,被共产党授予上将军衔,演绎了一个黄埔学生的传奇人生

7月8日,坚守东北的杜聿明病情加重了,以重病之躯是无法应付东北日益混乱的局面,加上国内舆论的压力,军内小人的攻击,陈明仁的调走,使杜聿明决定离开东北,到美国治病。

蒋介石也知道了杜聿明的不满,杜聿明到上海后不久,恰逢自己母亲的生日。他没料到宋美龄亲赴上海祝寿,杜聿明感动之余,接受了宋美龄的挽留,取消了出国的计划。以待康复之日,为蒋介石再度效命疆场。

8月3日,打着如意算盘的参谋总长陈诚,正式接替熊式辉的职务,并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陈诚来到东北,使国民党军的内部矛盾大大加深了。

第七十一军的将领全是陈明仁一手培植起来的。陈明仁一走,这些将领纷纷给老首长写信,向陈明仁表示,决不与陈诚合作,白为陈诚卖命的人不会有好下场。此后,一些师团军官也借故离开,该军的战斗力很快削弱。

陈诚还先后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箴、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和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刘玉章,以及各保安支队司令,改由自己的心腹接任。

赵家骧留任了,他曾劝道:“总长将保安支队司令全部撤换,他们会率部叛变投奔共产党的。”

陈诚口气强硬地说:“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

陈诚大肆扩充军队,准备露一手给蒋介石看一看。不到一个月,他将东北的部队扩充到十四个军,四个兵团,共54万人。蒋介石宠信陈诚,也下了本,装备、军饷顷力投向东北。

陈诚准备打仗了,他认为杜聿明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扫清沈锦线以西的中共军队。因此,陈诚的第一仗就选在沈锦线以西地区。

9月9日,陈诚命新由苏北调来的第四十九军和由华北调来的第四十三军,及暂编第五十师、暂编第二十二师等部共五个师的兵力,“进剿”锦州以西的共产党冀热辽根据地

在陈诚扩军备战的同时,民主联军方面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将大批地方武装编入了野战部队,到1947年9月,野战部队共发展到九个纵队、二十七个师、十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另组成了一个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朱瑞,政委邱创成)辖四个炮兵团,共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22.7万人,总兵力为51.8万人。

9月13日,程子华、黄克诚率第八、第九纵队和独一师等部,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将敌先头部队暂编五十师的两个团歼灭于梨树沟。敌暂编二十二师闻讯后,急忙掉头东逃。民主联军跟踪追击,15日深夜,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于杨杖子地区追上敌人,趁敌立足未稳当即展开攻击。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在歼灭梨树沟门之敌后,也赶来加入战斗。

暂编二十二师师长龙泽汇立即向陈诚求援。陈诚命王铁汉率第四十九军火速驰援。王铁汉初来东北,与陈诚的心理一样,想寻民主联军主力决战,在东北露一手。当第四十九军进至虹螺规时,暂编二十二师已经被歼。王铁汉以为抓住了中共军队主力,督师向杨杖子地区疾进,一头扎进了民主联军的口袋形阵地。战斗于21日上午开始,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第四十九军军部、第七十九师、第一〇五师师部及所属四个团,共1.2万人。王铁汉率200余名残兵化装逃脱。

陈诚初显身手就挨了当头一闷棒,不仅没有肃清锦沈线附近的民主联军,反而使民主联军得陇望蜀,乘胜前进,截断了北(平)(辽)宁线。对陈诚心怀不满的军政官员,编了一个顺口溜,趁机挖苦讽刺:“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意思是说北宁线能控制的,只剩下沈阳附近南站到北站一段了。

为了打通北宁线,陈诚请求华北傅作义的部队配合行动,傅作义立即派侯镜如率第九十二军和第一〇四军北上。陈诚则派廖耀湘率新六军南下。结果傅作义的部队顺利打通了北宁线南部的锦(州)承(德)段,而陈诚的部队遭到重大挫折才勉强打通沈(阳)锦(州)段。

陈诚到东北就是想打几个胜仗,出出风头,没想到自己出师不利,反倒给了傅作义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北宁线虽然被打通,但陈诚把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为了加强南线作战,他把新一军由长春调到沈阳,把新六军主力调到锦州和锦西,使中长路兵力单薄。而中长路附近有林彪的主力近30万人。

1947年10月1日,林彪针对中长路四平至铁岭段敌防守空虚之际,集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十共七个纵队和大量骑兵、炮兵部队发动秋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

在杨杖子围歼战激烈进行之时,林彪伏在一张军用地图上思考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他把刘亚楼唤进房间的,指着桌上的地图说:“没有意见的话,就照此执行吧!”

刘亚楼见地图上已标好了整个战役计划,这就是林彪思考一天的结果。林彪低声说:“此次作战方针是:以远距离奔袭包围的手段,对四平、铁岭地段之敌,进行联合的、秘密的、远距离的大奔袭,求得抓住分散守备之敌,以各个击破之,达到歼灭敌第五十三军和扩大地区的目的。”

9月27日,刘亚楼向各部队下达了命令。部队开始行动后,由于第三纵队第八师过早逼近了敌人,使西丰、孤榆树、莲花街及叶赫站等地之敌相继逃跑,其他各地之敌也警觉起来。针对这一敌情变化,刘亚楼建议把作战时间提前一日。林彪立即表示同意。

10月1日,各路部队几乎同时与敌接触。首先发起战斗的是韩先楚的第三纵队,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毫无准备的威远堡门守敌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主力展开了围歼之战。当日下午2时开始攻击,激战19小时,全歼第一一六师主力。

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一昼夜强行军160里,于10月1日突然包围法库守敌,经两小时激战,全歼保安七支队,俘虏1700人,其奔袭时间之短,创奔袭作战的模范战例。第七纵队主力和辽吉第一分区骑兵部队在新民东段,大规模破袭铁路,并在公路上设障,以阻止新六军北返。

陈诚见开原、铁岭相继告急,慌忙调四平新一军乘汽车南下解开原之围。10月2日上午分,林彪突然变更作战计划,命令第二纵队由四平西北南下,与第一纵队协同于双庙子地区阻击新一军;命令第六纵队主力两个师向公主岭进击,另一个师钳制新一军于郭家店。以独二师包围昌图车站守敌,吸引新一军,并准备在昌图以北将敌阻住,以造成主力歼灭开原之敌的有利条件。

10月3日,新一军先头部队新三十八师四个团进抵双庙子地区,遭第二纵队主力痛击,慌忙窜回四平。昌图守敌因独二师包围不严,会同敌第一九五师一同逃往开原。

10月6日,刘亚楼正式下达围歼开原守敌的命令。为阻击新六军北返支援,命令第七纵队主力和骑兵部队继续破袭北宁线新民段铁路。刘亚楼曾于9月28日明确指示:“……骑兵部队,即日先行开动,大胆迅速不怕暴露,必须于10月1日前切实将黑山、新民段铁路彻底翻毁。”

但是,骑兵部队并未完成任务,误报破坏的铁路两个月内难以修复,而实际上敌人一天就修通了。致使新六军主力于10月7日返抵铁岭。因此,民主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开原的战斗。随后,北线民主联军分兵北上,扫除吉林、长春外围据点。

西线民主联军于10月9日开始,向北宁线发起新的攻势,10月22日攻克号称“金城汤池”的朝阳城。

秋季攻势自9月14日至11月5日,历时50天。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6.9万人,收复城市15座,扩大解放区面积3.84万平方公里,使蒋军孤立于沈阳、长春等24座大中城市。攻势结束后,民主联军开始休整。在此期间,由罗荣桓提议,经东北局讨论,要求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批准了这一要求。

这时东北大地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罗荣桓和刘亚楼忙于整补部队和进行“诉苦复仇”教育,使部队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士兵进一步明白了为谁打仗。这是国民党军无法学会的。

林彪对部队不闻不问,依旧关在房里,像和尚打坐似的做他每日的“功课”。罗荣桓为了不打扰林彪“面壁”,让他集中精力思考作战计划,把所有工作一肩挑起。

陈诚也在加紧整补、扩编部队。他以为冬季来临,严寒的气候会暂时阻止解放军的行动,可以求得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段时间他显得精神多了,整天昂首挺胸,尽管他是个矮个儿,看起来却像高大了不少。

坐在办公室的参谋长赵家骧整天忧心忡忡,他知道陈诚与杜聿明不一样,说了真话遭陈诚烦。只有他知道东北的冬天意味着什么!寒冷的天气和厚厚的积雪阻止不了解放军,他们是一群能吃苦耐劳的军队。

12月1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开始了。第二、第七纵队和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冒着呼啸的北风和狂舞的大雪,向沈阳外围进军,突然包围法库、彰武等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锦州、义县地区进击。第一、第三、第六纵队主力分别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之间,准备打援。第十纵队主力抵昌图、开原地区,第四纵队首先奔袭歼灭辽阳、本溪间分散之敌,后进至辽中地区,会同主力作战。

12月16日,陈诚得知法库被围的消息后,异常震惊。他望着窗外在风中狂舞的树枝喃喃问道:“今天的天气如何?”

参谋长赵家骧回答:“西北风4至6级,气温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40摄氏度。”

陈诚仍未清醒:“共军是佯攻,还是……”

赵家骧知道战况的严重性。“杜长官马失前蹄就是在去年冬天。冬天是共军最猖狂的时候,因为我军将士要‘冬眠’。而共军全是亡命之徒。”说完,赵家骧几乎是叫喊道,“快命令新六军和新三军驰援法库吧,晚了就完啦。”

陈诚如梦初醒,亲自打电话给廖耀湘和李涛。赵家骧在一旁提醒道:“让他们在路上当心点,围城打援是共军惯用的战术。”

17日,第二纵队主力奉命转向法库东南,从侧翼进击援敌新六军第二十二师。当日下午2时,在法库东南娘娘庙、沙后所一带展开激战。由于第二纵队第四师轻敌大意,伤亡900余人,而未将敌歼灭。

同时,第七纵队一部在法库以南大孤家棚子等地,歼敌新三军暂编五十九师主力。

陈诚发觉解放军主力集结于沈阳门户,严重威胁大本营的安全,急令新一军、第七十一军、第五十三军、新五军等分别由长春、四平、开原、锦州和辽南等地,调往沈阳、铁岭、新民地区,加强沈阳外围防御。(www.xing528.com)

当陈诚调兵遣将解法库之围时,解放军声东击西,以一个师佯攻法库,主力于12月23日突然包围了彰武,28日发起总攻,仅五个小时即围歼彰武守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九师共9000余人。

彰武战斗期间,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东北解放军放弃了冬季休整,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向沈阳周围的小据点扑去。一时间沈阳四周日闻炮声,夜起战火。市内军政官员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为了安定民心,给部下打气,陈诚在1948年元旦,发表《告东北军民书》,声称作战准备完成,东北危险时期已过。

陈诚的声明并非吹牛,他是受到了“自作聪明”的愚弄。根据飞机侦察和特务提供的情报,得知解放军第二、第七纵队夺取彰武后,留在原地未动,自以为解放军在彰武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无力再战。因此,他的“作战准备”在元旦以前确实已经完成。当然,对于国民党来说“东北危险时期”不是“已过”,而是正在加剧。

1948年元旦,陈诚为了除解沈阳面临的威胁和法库、新立屯之围,调集五个军的兵力,在近100公里的正面,呈扇形向沈阳西北推进。兵分三路:以新三军、新六军主力为右路,由沈阳、铁岭向沈阳西北进击;以第七十一军、新一军主力为中路;以新五军第一九五、第四十三师为左路,由新民向法库进击。

刘亚楼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较弱的左路,林彪点头默许。

1月2日,新五军在第三纵队的引诱下进至公主屯地区。节节后退的六纵队,突然组成一道坚固防线,在公主屯顽强抗击。新五军步、炮、空协同进攻三天,仍然无法前进一步。这时解放军各纵队纷纷赶来。新五军军长陈林达见势不妙,向陈诚紧急电报,要求放弃原计划,退守巨流河。

陈诚对改变原作战方案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耽搁了整整一天时间。副总司令郑洞国在一旁摇头不语,他已经看够了主帅的“英明果断”,只有参谋长赵家骧一个人干着急。

当陈诚终于被赵家骧说动,采用退守辽河的方案,此时,新五军已陷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天罗地网中挣扎的陈林达,一遍又一遍向陈诚、廖耀湘、刘安琪等求救。廖耀湘虽离新立屯不远,却畏缩不前,不敢前去解围。

刘安琪率第七十一军向左翼疾进,却遭解放军顽强阻击。解放军将雪堆起来,打结实,浇上水,构成“冰坝”,以此为阵地阻击援军。

14日,第二、第六、第七纵队同时对敌发起猛攻,第三纵队队切断后路。至下月6日黄昏,新五军大部被歼。陈林达率残部几千人逃至温家台妄图坚守待援。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钟伟得知这一情报,用电话报告纵队指挥所。陈林达已成瓮中之鳖,几千个人龟缩于一个村庄,夜间攻击,易将敌人打散,抓不到俘虏,不如稳住敌人,连夜调集兵力严密包围,天明后抓俘虏。

吴信泉将计划上报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当即得到批准。

7日凌晨,钟伟请示要求发起攻击。吴信泉见温家台浓雾弥漫,炮兵无法瞄准目标,于是命令继续做好战斗准备,不可盲目冲锋。8点以后,大雾散去。60门大炮迅速校正射击诸元,8点40分,吴信泉一声令下,炮弹在敌群不断爆炸,温家台乱成一团。解放军趁机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喇叭队一齐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新五军军长陈林达见大势已去,继续顽抗只会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下令投降。公主屯战役于1月7日下午结束,东北解放军一举全歼新五军第一九五、第四十三师,共2万人,其中俘军长陈林达以下1.3万余人。

新五军被歼使蒋介石极为震惊。1月10日,蒋介石飞往沈阳。陈诚将责任推到部下身上,说将领不服从命令,要求惩办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六军军长李涛。

当日晚,蒋介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师以上军官全部参加。蒋介石满脸怒容,痛斥黄埔学生廖耀湘、李涛:“你们不服从命令,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新五军被围,你们近在咫尺,却按兵不动……”

蒋介石气得声音发抖,说不下去。廖耀湘、李涛惊恐异常,他们没想到陈诚会拿他们做替罪羊。于是当即站起,申辩道:“校长,我们并没有接到援救新五军的命令呀,这实在太冤枉啦。”

陈诚也站起来,三人黄埔校友相互争吵。到最后陈诚理屈词穷,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新五军被消灭,责任完全在我,不怪各将领,请校长按国法军纪惩办。”

蒋介石见状,生气地说:“功过是非待战争结束再评,现在仗正打着呢!”

蒋介石离席后,陈诚为了表示他对党国的忠诚,找到蒋介石信誓旦旦地说:“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如果共军攻破沈阳,我将以手枪自杀。”

蒋介石离开沈阳后,陈诚认为东北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他想尽快脱身,跳出东北这个坑人的冰窟窿。他让夫人谭祥去南京走“内线”。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两个女人私交非常深。宋美龄经干女儿一缠,心动了,对蒋介石说:“辞修已经病得没法起床了,东北局面这样乱,赶快换个得力的人去应付。”

蒋介石道:“陈诚很令人失望,他在东北跟各将领关系不和,是该换了。可谁能扭转东北的危局呢?”

宋美龄说:“你看卫立煌怎么样?”

蒋介石想到卫立煌在“围剿”红军和在打日本时的战功,说“看来也只有他了”。可随后又叹道:“可卫立煌是个不听话的人。”

宋美龄说:“挽救战局要紧啊!”

于是,卫立煌被召回南京,蒋介石让他去东北替换陈诚。卫立煌当即推辞,说:“东北非陈总长难以力挽狂澜,我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蒋介石见卫立煌推辞,便让张群、顾祝同等人当说客。卫立煌在各方压力下,只好说先到东北看看再说。

陈诚的夫人谭祥三番五次跑到卫立煌家,说陈诚身体病重,催他早日赴沈。1月22日,无奈的卫立煌飞抵东北。陈诚简单交班后,2月5日带郑洞国一起飞往南京,让郑洞国在蒋介石面前作证,说东北的危局是因各将领不服从命令造成的,并非他陈诚指挥无能。

陈诚逃离东北战场,引起舆论哗然。特别是东北的高级军政人员和地方知名人士议论纷纷:“陈诚初来东北不可一世,到了紧要关头就溜之大吉,真是个大草包。”“他说与沈阳共存亡,沈阳陷落就以手枪自杀,原来是骗我们自杀,他才不会自杀呢!”

南京的舆论也越来越对陈诚不利,他只好请假到美国治病。刚到上海,正逢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白崇禧作军事报告时,台下代表纷纷站起,大喊:“杀陈诚以谢国人!”“不让陈诚逃往美国!”“到上海把陈诚扣起来,解京法办!”“国民大会风波”吓得陈诚不敢出国,只好躲进上海联勤总部陆军医院。

卫立煌来到东北的第三天,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在新立屯被解放军全歼。当时,陈诚还没将权力移交给他。陈诚离开沈阳的第二天,解放军攻占了辽阳,全歼暂五十四师。随后,解放军乘胜进攻沈阳南郊白塔堡,守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九师弃阵逃往沈阳。

2月19日,解放军连克法库和鞍山,全歼新六军暂六十二师和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

卫立煌到东北前后不到一个月,就丢掉了五个整师。这不是他无能,实在是大势已去。2月27日,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枪毙擅自弃阵而逃的第七十二师师长白文礼。卫立煌心里明白,白文礼弃阵而逃并非坏事,起码保存了实力。而辽阳、法库、鞍山守将妄图坚守待援,结果全被解放军吃掉了。当解放军围攻以上各城时,蒋介石命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一概置之不理,他将部队集中在沈阳周围按兵不动,加紧整训部队。避免让各城守军陷于绝境。

无奈之下,蒋介石同意放弃打通沈锦线的计划,让卫立煌加紧整补部队,一迄整训完毕,再分别由沈阳、锦州南北对进,打通交通线。

卫立煌为了“固点”,将吉林守军撤往长春。由于第七十一军主力调往了新民,四平防守空虚,解放军于3月9日进占吉林,13日轻易攻克四平。

仍在上海养病的杜聿明昼夜牵挂着东北的局势。夫人曹秀清将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东北日报》从地毯上拾起,揉成一团,说:“卫立煌比起你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嘛,他的日子恐怕更难过。”

杜聿明感叹道:“林彪的冬季攻势刚结束,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本溪、锦州、抚顺几座‘孤岛’啦!”“卫将军当了陈诚的替死鬼,我真为他捏着一把汗哟!”

曹秀清叠起报纸说:“你安心养病吧,别人升官发财也好,天灾人祸也好,都挨不着你的边,管他干什么?”

杜聿明说:“我不管还看什么报,收听共产党的电台干什么?校长待我不薄。料他马上就要请我出山啦。”

曹秀清嚷道:“你还去东北呀,卫立煌正找不到替死鬼呢!”

杜聿明笑道:“我当然不会同意再去东北。”

曹秀清问:“那你要去哪里?”

杜聿明说:“校长可能会让我去徐州。”

后来,他果然去了徐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