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下面,该老佛爷班师回朝了。虽说八国联军已经撤出北京,但慈禧太后仍旧心有余悸,不敢立刻返回,后在臣工的强烈要求下,才决定还都。出发前还命令各省先把回京的路修好,不只是修路,沿路还要修人,我说的是各地方官。太后三千人马过来,相当于三千只野兽出笼,糟蹋啊。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1901年11月30日),太后从西安启程了。十一月二十八日(1902年1月7日),太后抵达北京车站。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记述道:“当西太后乘舆经过使馆人员站立的阳台时,她在轿中欠起身来,以非常和蔼的态度向他们回礼。”十二月十九日(1月28日)接见各国使节,“召见从头到尾是在格外多礼、格外庄严和给予外国代表以前所未有的更大敬意的情形下进行的;这件事之所以特别值得注意,乃是因为这是西太后第一次在召见中公开露面”,而不是在纱幕后面。十二月二十三日(2月1日)复接见使节夫人。她对那些经受过围困之苦的夫人们“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一边和她们说话,一边流泪”。(31)看来,太后挨了这么一次,“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的。至少,她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德龄回忆,一天,太后曾问她,洋人是否向她问起过1900年拳乱的事。德龄告诉太后,拳乱那会儿自己正在巴黎,所以对这事不是很清楚,自然也就说不出什么,并向太后保证,自己从未与洋人说过这事。于是太后跟她谈上了:
我最不愿提起那次事件,也不喜欢外国人向我们的人打听这方面的问题。你知道,我常常认为自己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女人,谁也不能和我比。虽然我曾听说过许多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事,也读过她的一些传记——当然是中译本,但我还是认为,她一生所经历的大事和趣事,还不到我的一半。我的一生尚未完结,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总有那么一天,我要用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或是做一些和我过去所作所为完全相反的事,叫洋人大吃一惊。英国是世界上的强国,但这不是维多利亚女王一个人统治所造就成的。她有国会里的才俊之士一直在做她的后盾,他们讨论所有的事情,直到得出最好的结果,她只要在文件上签个名就行,国家大事也用不着她说什么话。再回过头看看我,我有四万万的人民,所有的事都要靠我一个人判断,虽然我也有军机大臣可以商量,但他们只关心开缺候补,逢到重大的事情,还是要由我亲自决定。皇上他知道什么?我一直都很成功,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庚子拳乱会给中国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过失。我本可以及时颁布诏令,阻止拳匪的妖言惑众,但是端王、澜公二人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这些拳民是上天派来的,能使中国摆脱一切我们所痛恨的洋人。当然他们指的主要是传教士,你也知道我有多恨这些传教士,我一直是个多么虔诚的佛教徒,所以我寻思自己先不忙开口,等等看会发生些什么。我的确也感觉到了,他们太过火了。有一天,端王带着拳民头领到颐和园,把所有太监召集到大殿的院子里,逐一检查每个太监,看看他们的头上是不是有一个十字。那个头领说:“这些十字平常人看不到,但我能凭着他头上有没有十字来判定他是不是基督徒。”然后端王又到我的宫里来,说那个拳民头领正在宫门口,他已查出了两个太监是基督徒,问我如何处置。我当即大怒,告诉他:没有我的许可,他无权把任何拳民带到宫里来。然而他却说,这个头领法力无边,能杀尽洋人,刀枪不入,所有天神都保护他。端王告诉我,这些都是他亲眼所见。曾经有一个拳民用火枪向另一个射击,子弹打中了,但那人却毫发无损。端王建议我把这两个被认为是基督徒的太监交给拳民头领去处理,我只好答应他。后来我听说这两个太监就在附近的村子里被他们杀了。第二天,端王、澜公又领着这个拳民头领到宫里来,叫所有的太监都焚香祭拜,以此证明他们不信基督教。这之后,端王又建议,最好让拳民头领每天来宫里教太监们各种法术,整个北京城差不多都在学拳民的法术呢。第三天,太监们都换上了拳民的装束,使我大吃一惊,他们穿着红马甲、红头巾、黄裤子。我看见我所有的仆从们都脱下了朝服,换上这身滑稽的装束,心里很是难过。澜公还送了我一套拳民的衣服。那会儿荣禄是军机大臣,正在生病,请了一个月假。每天我都要派一个太监去看他,这天太监回来禀报,荣禄的病已经完全好了,明天就要进宫,而当时他还有十五天的假。我不免有些困惑,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多天没休完的假呢。虽说如此,我还是很想见到他,因为我急着要和他商量拳民的事。荣禄来了,当听说了宫里发生的这些事,神色凝重。他说这些拳民都是不中用的,只不过是些革命党和煽动者,他们鼓动老百姓帮着他们去杀洋人,他很担心这会给朝廷招来祸患。我对他说,他的话或许是对的,问他应该怎么办?荣禄说他这就去找端王。然而第二天端王对我说,他昨天因拳民的事跟荣禄吵了一架,他说现在全北京都成了义和团,如果我们要驱散他们,他们就会杀尽北京人,连宫中也不能免,他们已定好日子杀尽外国的代表。那个董福祥,是个保守的将领,已和一个拳民商量好,答应领着他的骑兵去帮拳民攻打外国使馆。我听了这话大惊,预感到要坏事了,于是立刻差人去叫荣禄来,又留住端王。荣禄来了,看上去很是着急,我告诉他拳民正要去攻打外国使馆,他听了更忧虑,建议我立刻下谕,就说拳民是一个地下帮会,叫百姓不可信他们说的话,并饬令九门提督,立即驱散京内拳匪。端王闻此大怒,正告荣禄,说此谕一下,拳民必杀进宫来,无人能免。听端王这么一说,我心想不如把所有的事全都交由他去处理。端王离宫后,荣禄就说端王丧心病狂,必将闯下大祸。又说端王此去必定帮助拳民攻打使馆。这些拳民都是乌合之众,又没读过书,以为世界上的洋人只有在中国的这么几个,杀了他们,便算斩草除根了,却不知道外国是如何强大,中国的洋人被杀了,数以千计的外国人就会来为他们死去的同胞报仇。荣禄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一个洋兵可以毫不费力地杀死一百个拳民。他请求我谕令聂将军率部保护外国使馆(聂将军后被拳民所杀)。我自然立即发布了诏令,同时又叫人马上去找端王和澜公,告诉他们事态严重,不可冒失,最好依荣禄的计划行事。然而事态已经一发而不可收,而且只有荣禄一人反对拳民,奈何寡不敌众,无力回天。一天端王和澜公来了,叫我颁布诏谕,令义和团先杀了使馆里所有的洋人,再杀尽剩下的洋人。我非常生气,拒绝下诏。我们商议了好半天,端王说事不宜迟,义和团已经做好了攻打使馆的准备,明天就要动手。我大怒,叫几个太监把他赶了出去。他临走时对我说:“如果太后拒绝下诏,不管你愿不愿意,我终究是要替你去做的。”他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发生的事你也知道,他瞒着我发布了诏令,害死多少性命。后来,他见计划不能实行,又听说洋人已兵临城下,不免惊慌失措起来,迫使我们不得不离开京城。(32)
太后说完这些,不觉哭了起来。德龄赶紧慰安。太后接着说:
你不必为我过去经历的这些磨难感到难过,但应该为我的声名就这样给毁了而感到伤心。这是我整个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失误,由于一时的软弱,终成大错。从前我就好比是一块无瑕的白玉,我为国家所做的一切,人人都钦佩赞赏,但自从拳乱之后,白璧其污,终生莫濯。我也时时为此懊悔不已,想我平日也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这回却听信了那该死的端王,这一切全是由他而起。(33)
这位领导,不出问题自己全负责,一出问题,就得手下全负责!还什么无瑕白玉,帝国的体制下,拥有权力的人能干净起来吗?有干净的吗?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有多大权,也就有多大胆!
————————————————————
(1)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2)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3) 同上,第437页。
(4) 李希圣:《庚子国变记》,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5) 同上,第23页。
(6) 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228页。
(7)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页。
(8) 景善:《景善日记》,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另,《清代野史》所载《景善日记》与此版翻译有所不同,感觉《义和团》版本于此处翻译精当,故择优采用。
(9) 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27·电报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10) 同上,第285页。
(11) 牟安世:《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443页。
(12) 同上,第447—448页。
(13)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45—946页。(www.xing528.com)
(14) 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513页。
(15)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98页。
(16) 廖一中,李德征,张旋如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17) 廖一中,李德征,张旋如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1、194页。
(18)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19) 廖一中,李德征,张旋如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2页。
(20) 邓向阳:《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89页。
(21) 王树增:《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页。
(22) 郭豫斌:《燕京旧闻》,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
(23) 张鸣:《历史的空白处》,珠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24) 王树增:《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316页。
(25) 邓向阳:《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86—88页。
(26) 张鸣:《历史的空白处》,珠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27)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40页。
(28) 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3、486页。
(29)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6、388页。
(30) 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16·奏议十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27页。
(31)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88页。
(32) 德龄公主:《紫禁城的黄昏:德龄公主回忆录》,秦传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254页。
(33) 同上,第2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