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现代主义文学:探寻秃头歌女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探寻秃头歌女的特征

时间:2024-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部反戏剧,其最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就体现在其以“荒诞”为武器所发起的对理性的攻击和嘲讽。《秃头歌女》中其实根本没有秃头歌女这个角色,这个词组只在剧本的末尾出现了一次。传统戏剧主要通过剧情来展现人物性格,《秃头歌女》既取消了剧情,也就取消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人统计过,《秃头歌女》有36种喜剧手法,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对白语言。

后现代主义文学:探寻秃头歌女的特征

《秃头歌女》(The Bald Soprano, 1949)是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1950年5月10日在巴黎一家小剧院“梦游人剧院”首演。作为一部反戏剧,其最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就体现在其以“荒诞”为武器所发起的对理性的攻击和嘲讽。

首先,剧本的创作过程就充满了荒诞。《秃头歌女》中其实根本没有秃头歌女这个角色,这个词组只在剧本的末尾出现了一次。剧本之所以取名《秃头歌女》,是因为在有一次排演过程中,扮演消防队长角色的演员误把“金黄头发的女教师”这句台词错念为“秃头歌女”。在场的尤内斯库当时顿感这正是他要用的剧名,之后他修改了两句有关的对话,《秃头歌女》的剧名就这样确定了下来。在此之前,尤内斯库曾想取名《简易英语》,还考虑过《英国时间》、《疯狂的英国大钟》、《下着倾盆大雨》等等。但这些剧名要么太平淡,要么有讥讽英国人的嫌疑,直到荒诞的“秃头歌女”出现,剧名就这样定了下来。其实这部戏剧的创作是受到英语读物的启发而写的。尤内斯库当时在学习英语,但他发现自己在英语读物上读到的简单句子包含着惊人的普遍真理,比如“一周有七天”,“天花板在上,地板在下”等。这些语言所呈现的普遍、简单、透明的真理早已被现代生活和戏剧表面的繁华和理性所遮蔽隐晦,尤内斯库感到这些真理应该被人们所认识到,就决定创作这样一部戏剧。《秃头歌女》中,特别是开头,史密斯夫妇的对话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英语读物中的这些句子。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秃头歌女》完全没有传统戏剧的情节,全剧没有完整统一的故事,没有剧情的起伏、悬念、高潮和结局,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戏剧的过程——当然是在后现代意义上非连贯、不统一的过程:剧始,史密斯夫妇在闲谈,接下来女仆出场,马丁夫妇出场及对话,消防队长出场、交谈及退场,两对夫妇陷入争吵,剧终,马丁夫妇再出现,重复史密斯夫妇的开始时的姿态和对话。传统戏剧主要通过剧情来展现人物性格,《秃头歌女》既取消了剧情,也就取消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有的人物,史密斯夫妇也好,女仆也好,马丁夫妇也好,消防队长也好,都是没有个性的、平面的、机械的剧中演员而已。他们在舞台上唯一的活动——说话,也丝毫不能反映出各自的性格。这是一个取消了个性的荒诞世界,马丁夫妇一同到达史密斯家中时,竟然经过一大圈滑稽的对话才意识到他们原来是夫妇!结尾时,马丁夫妇代替了史密斯夫妇开始时的场面和对白,更进一步突出了剧情的和人物的可有可无。此外,作为人物几乎是唯一活动的对话则充满了日常生活的陈词滥调,如此大规模地铺陈与剧情没有关系的任意词语充分说明了世界的荒谬和生活的可笑。在马丁夫妇的对话中,“这多么怪啊”一共出现了35次之多,而他们感到奇怪的是竟是他们原是夫妇的事实,要知道他们是作为夫妇被邀请到史密斯家的!在整个戏剧中,语言与剧情、人物和环境都毫无关联,完全是一个能指的嘉年华!有人统计过,《秃头歌女》有36种喜剧手法,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对白语言。如果说时间和空间是人的存在的重要指标,剧中反复出现的时钟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的荒诞本质,那架钟总是胡乱敲打,钟声忽高忽低,九点时敲了17下,最多的时候竟然敲了29下!(www.xing528.com)

《秃头歌女》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惶恐和不安,以及对社会的前途和人类命运感到的不可捉摸。荒诞戏剧的作家通过夸张的、非理性的方式来反映人生和存在的荒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手法。不过,相比存在主义戏剧——虽然两者都反映社会和人生的荒诞——应该说荒诞派戏剧更为深刻曲折,但是在作品的基调方面却不如存在主义戏剧那样仍有积极乐观的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