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煮杂鱼仔,品种多,汤汁浓郁

煮杂鱼仔,品种多,汤汁浓郁

时间:2024-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月赤棕(真鲷)穿红袄,八月红鱼(鲱鲤)做新娘。近海捕获的鱼类多为杂鱼仔,品种多,但数量少。很多时候,大排档所卖的鱼虽然品种多,但数量少,多数是潮汕人所谓的“杂鱼仔”或“抛溪仔”。有一种可能是潮汕独有或首创的烹煮方式,叫“杂鱼鼎”。相比起杂鱼鼎,我更喜欢用上汤来煮杂鱼。而用杂鱼鼎煮鱼,要控制的其实不是鱼肉的火候而是汤汁的浓度。

煮杂鱼仔,品种多,汤汁浓郁

潮汕人吃海鲜时有这样一句食谚:“一鲜二肥三当时”,这里的“鲜”指新鲜,“肥”是肥美,“当时”即汛期。在这句食谚中,“肥”与“当时”往往是重叠在一起的,比如《南澳渔名歌》列出了一年各个月份的鱼汛:

正月带鱼来看灯,

二月春只(黄姑鱼)假金龙

三月黄只(雀)遍身肉,

四月巴浪(蓝圆鲹)身无鳞。

五月好鱼马鲛鲳,

六月沙尖(多鳞)上战场。

七月赤棕(真鲷)穿红袄,

八月红鱼(鲱鲤)做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

十月冬蠘脚无毛。

十一月墨斗收烟幕,(www.xing528.com)

十二月龙虾持战刀。

采薄壳

采薄壳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渔民们要裸体潜进两人多深的海底,用带网兜的薄壳弯刀将薄壳连同泥沙一起割上来。(摄影:孙日绚)

在这些汛期捕获的鱼类肯定又肥又当时。但在其他不是汛期的月份也会捕到同一种鱼,这种鱼可能肥也可能不肥,那么就出现了一个优先选择的问题。潮汕人经过比较,最后以俗谚的形式作了总结:新鲜是吃鱼的第一要素,第二是肥美,第三才是汛期。

杂鱼饭

我做的杂鱼饭。近海捕获的鱼类多为杂鱼仔,品种多,但数量少。捕获后就近上市,没有经过冰冻,因而特别新鲜,是食家们的最爱。(摄影:詹畅轩)

很多时候,大排档所卖的鱼虽然品种多,但数量少,多数是潮汕人所谓的“杂鱼仔”或“抛溪仔”。一般来说,抛溪杂鱼是指用拗罾(罾网)、放莲(流刺网)或手钓等原始近海捕捞工具捕获的近海鱼类,有数量少、品种多的特点,与拖网、围网等专门瞄着单一品种大鱼群的远洋捕鱼船所获往往不同。即使是在休渔的日子里,这种原始的捕捞方式也不在禁止之列。抛溪杂鱼都是捕获后随即就近上市,没有经过冰冻,因而特别新鲜,也是食家们的最爱。

有一种可能是潮汕独有或首创的烹煮方式,叫“杂鱼鼎”。潮州话中“鼎”是指炒锅,杂鱼鼎是指用一种特制的小型炒锅煮鱼,一般是先在里面摆放好要煮的杂鱼,接着在炉灶上煮熟,然后直接端到餐桌上让客人享用,使一种器具同时兼备炊具和食器两种用途。不少大排档做杂鱼鼎时,经常将锅底的杂鱼煎至焦黄甚至焦黑,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将杂鱼用盐水腌半小时至入味,煮时应控制火候,使汤汁在将干未干之间,因为太干会黏底,不干又乏味,最佳境界是只剩下一汤匙已变稠的汤汁,冷却之后汤汁刚好被煮熟的杂鱼附着吸收。

相比起杂鱼鼎,我更喜欢用上汤来煮杂鱼。一是因为加了上汤从而增加了鱼的鲜味;二是能更好地控制火候,使鱼吃起来更加美味。一些鱼类,比如本港沙尖(多鳞)和细鳞龙舌,火候刚好时肉质是脆嫩的,稍一过火即松烂下来。火候准确时鱼看上去会栩栩如生,胸鳍上翘,搛开后脊骨与肉分离但微带血丝。而用杂鱼鼎煮鱼,要控制的其实不是鱼肉的火候而是汤汁的浓度。

成兴渔舫的王文成老板曾经让我品尝过一道叫“罟鱼舱煮”的古早味杂鱼菜,吃起来也是味道十足。“罟鱼”就是“敲罟”刚捕获的杂鱼,“舱煮”则指在船舱内趁新鲜煮食。“敲罟”是旧时潮州人发明的一种捕鱼方式,即利用石首鱼类有脑石受不了敲击声的特点来捕鱼。敲罟作业虽因残害鱼类资源而于1964年被国务院明令禁止,但相关食俗“罟鱼舱煮”还是流传了下来。原来当地渔民在完成第一次敲罟作业后,要将捕获的小鱼挑出来烹煮吃掉。做法是在锅底放几片五花肉,然后放鱼和盐,如果刚好有虾蟹或贝壳也可一起放入,起锅前再撒上一些青蒜或芹菜。这种渔家菜原汁原味,光是听说或看到就知道其鲜美无比了。

在潮汕,不少鱼类都有其约定俗成的最佳做法,比如石斑鱼适宜生炊(清蒸)或煮酸梅汤,石干鱼宜焖菜脯条(萝卜干),黄墙(黄鳍鲷)最好是炊鱼饭,龙舌(舌鳎)宜煮豆酱或生炊,油带(牙带)煮青蒜、辣椒,尔仔(小鱿鱼)宜白灼,鲳鱼(银鲳或斗鲳)生炊或煮吊瓜(黄瓜),伍笋(马友)焖贡菜,三黎(斑)煮酸梅咸菜,沙毛(鳗鲶)煮咸菜或菜脯,鳗堤(裸胸鳝)用梅子生炊或煮汤,青乖(河豚)煮芹菜、辣椒,红目连煮青蒜要带汤,乌尖(棱鲻)要半煎煮,凤尾鱼大尾的生炊、细尾的油炸,佃鱼(龙头鱼)煮粉丝肉臊汤,等等。所以煮杂鱼终归只是一种权宜的做法,各种鱼搭配得好虽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滋味,但如果鱼的大小相差太大,或者将腥味很重的沙毛鱼和肉质素淡的沙尖鱼混合在一起煮,那肯定会让人失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