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宇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5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多少次提出要再打造几个内地香港?从深圳到浦东,甚至内陆的很多城市,都不约而同提出要成为新香港,但香港却“一直被效仿,从未被超越”,甚至都还差得远。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下,为何内地的城市,从人口到市场、从腹地到产业,都要远胜香港,却就是无法成为香港?根本制约因素在什么地方?
归根到底,我们只是在效仿香港自由贸易的皮毛,却未能吸收其市场经济的精髓。内地的自贸区,如何才能成为投资热土、真正打造出几个新香港?
今年3月底,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鼓励上海积极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后自贸区概念即成为国内外投资界追逐的热点。最直接的两个表现就是上海自贸区规划范围内房价大幅度上升,据闻某些地区半年涨了约四倍,办公楼更是一房难求;与自贸区有关的股票上港集团、上海机场等也大幅飙升,成为愁云惨雾的股票市场一抹难得的亮色。数据显示,自8月23日至9月25日一个月里,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整体涨幅已超过130%,成交金额达2235亿元。随着这波热炒,自贸区概念股还延伸到了天津、青岛、厦门、广州、深圳等后续有望建立自贸区的地区,有关股票也闻风暴涨。
如今,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实施细则逐步出台,企业入驻和投资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虽然入驻企业踊跃,但似乎多半抱着跑马圈地“占地盘”的心理,即使自贸区挂牌仪式上特意公布的25家首批入驻企业,也基本是例行公事。而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也在挂牌前出现暴跌,浦东金桥、外高桥、上港集团等27只自贸区概念股9月26日跌停,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
那么,自贸区真能成为投资热土吗?内地的自贸区概念,是否可以打造几个新香港?
当然,上海自贸区乃至其他各个自贸区拿出预期的靓丽统计数据是不成问题的,仅仅正常业务的开展、房地产的膨胀、炒作资金的进入也足以做到这一点;但,能否真正实现自由贸易、放松投资管制、扩大市场准入,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高度成长性、关联性、带动性的投资空间,这才是衡量自贸区成败的根本,才是成为投资热土的坚实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内地自贸区,恐怕还难以与香港媲美。
我们还可以再扩展下视野: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5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多少次提出要再打造几个内地香港?从深圳到浦东,甚至内陆的很多城市,都不约而同提出要成为新香港,但香港却“一直被效仿,从未被超越”,甚至都还差得远。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下,为何内地的城市,从人口到市场、从腹地到产业,都要远胜香港,却就是无法成为香港?根本制约因素在什么地方?
归根到底,我们只是在效仿香港自由贸易的皮毛,却未能吸收其市场经济的精髓。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政府大社会”,深圳特区学习了30多年也没学到手。新建的内地自贸区,能够真正突破体制的桎梏,实现深圳、浦东努力多年都未能完成的任务吗?如果可以,则必然激发出丰沛的市场活力,调动起强大的投资能量,从而奠定自贸区发展的坚实根基;如果不能,则自贸区的投资热只是虚热,泡沫过后,实体依旧。(www.xing528.com)
如笔者此前对于负面清单的分析,目前的自贸区市场开放,还缺乏实质性突破,故而重要产业的投资受到根本局限,难以在这些领域有大的发展;而负面清单之外的产业领域,又缺乏投资价值,投资者的热情也不会很高。所以,目前来看,自贸区的投资更寄望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激活,如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制、企业注册资本实行认缴登记制等,通过提高政府管制效率、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等措施来鼓励投资进入。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上海市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来看,自贸区似乎拥有了几乎所有的投资、贸易管理权,但细加分析,最重要的行业管理方面,却又都有一条隐隐的线在上面牵着——— 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金融、电信、网络等等就不必说了,地方政府(自贸区管委会)只能“协调”而不能擅自动作;即使投资、贸易以及制造业行业准入等方面,亦是牵制颇大。
在“自由贸易”这样的招牌下,目前自贸区最基本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目前看也是语焉不详,如“自贸试验区推进新型业务监管创新试点,建立与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和新型贸易业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连国外现成的经验都不能借鉴,还谈何创新;“自贸试验区积极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业务,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简化自贸试验区内货物流转手续,按照‘集中申报、自行运输’的方式,推进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间货物流转”——— 但事实上“放开”就是最好的管制;“鼓励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建立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检测结果的采信机制”——— 政府设定的“鼓励”与管制有什么区别?等等。在以往的保税区中,不也是这么要求的么?以前长期没有解决的自由贸易、监管效率、开放竞争等诸多问题,现在自贸区里能够切实解决吗?没有这些,何来的投资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自然有其难言的苦衷。它能做的,也只是把条条、块块管理部门集中到自贸区里而已。但即使如此,它也应有其独特性,在机构设置等方面体现出改革意识和改革力度。如,设立贸易发展局和投资促进局,真正把贸易促进、投资促进放到高于审批管理的地位。
内地热衷于学习香港的众多城市不知是否注意到,香港作为一个自由经济体,政府对于经济事务的管制极少,如700多万人口就有近100万家注册企业,而负责企业登记的不过是一个公司注册处,办理手续极为快捷便利,市场秩序却远优于工商总局严格审批下的内地;但与此同时,香港却又设有投资推广署和贸易发展局(法定公营机构),专门负责投资促进和贸易促进事务,对于香港贸易的良好发展和持续大规模吸纳全球投资功不可没。
其实,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瑞典、德国、美国等,也有专门的政府投资促进机构,有的甚至直属首相。与之相反,我们国内的各级政府,负责审批的机构叠床架屋、屡限屡增,一级政府机构可以达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但进行投资、贸易促进的专职机构却往往付之阙如(贸促会之类的所谓“民间机构”是另一回事)。据笔者所知,国内地方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但体制建设上力度却远远不够,仅有北京市(投资促进局)、深圳市(投资推广署)等少数省市成立了政府序列的专门机构,地位更是无法与主管审批的部门相比。有人还认为投资、贸易是企业的事情,应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该介入;殊不知,投资、贸易促进,属于政府服务,正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基本职责!本届政府大力推行职能转变,也是削弱审批、强化服务,加强投资、贸易促进,不正是应有之义么?
内地的自贸区,如能在市场开放、减少管制、投资和贸易促进等方面与香港看齐,打造几个新的香港才不会只是口号,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热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