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的事实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大学校长。做一位大学的领导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是大学校长的工作岗位所要求。一般而言,做好大学校长工作需要具备以下的八种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大局意识;二是具有领导才能;三是具有学术前瞻能力;四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五是具有讲演能力;六是具有经济预算能力;七是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八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一、大局意识——政治家的风貌
大局意识,是指一个人能够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总体的一个部分来看问题、想事情、作出决策。具有大局意识的人总是把自己置于组织或集体之中而不是之外或之上。有无大局意识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对整体局势的洞察能力、对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和对自我的主动调整能力。因此,具有大局意识,体现了一个人具有远大的眼光和视野,从而也体现出了一个人具有英雄主义的气魄。同时,有无大局意识也反映了一个人有无对宏观时局的把握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的领导人,具有大局意识,首先是他具有政治头脑,具有政治的敏感性,能够辨别时代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而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到顺势而动。其次,具有大局意识,还指他能够深切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需求,知道如何来调整大学的行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再次,具有大局意识,还指他善于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个人兴趣与工作职责的关系等。最后,具有大局意识的人有一种强烈的法治精神,自觉地使权力运用接受监督。所以,具有大局意识的人必须有自己的政治信念,对事物发展局势有自己的独特的分析批判能力,在行为处事时把自己放在集体当中来思考,在权力运用上有很强的自律意识。这样他才能在复杂的事物发展情况面前不感到茫然和束手无策,也不会患得患失或任意行事甚至胡作非为。
具有大局意识对于大学校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大学校长,首先是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时时刻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政治使命。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校长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并在工作中牢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学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学校长在自己行为中必须时时处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性,牢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这样才能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服从于培养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局意识同时要求大学校长把学术发展、大学发展放在自己人生目标的第一位,抛弃各种名利地位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要求自己的言行。
二、领导才能——领袖的人格魅力
领导才能,简言之就是一种说服别人听从自己指挥的能力,是影响力的别称。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在组织或团体行为中具有决策、动员、指挥、激励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作为一个组织或团体领导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必不可少的才能。这些才能不完全是由于职务而获得,而是建立在专业技术能力之上威信和个人人格魅力的综合,职务只是为施展领导才能提供了舞台。所以没有领导才能的人,不可能永久地居于大学校长的地位,否则只能是一种尸位素餐者。当然领导才能也不是天生的,他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组织实践活动不断地磨炼自我的结果,是一个人不断地克制自我的欲望并善于把握自己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相统一的结果。因此具有领导才能是建立在一个人具有大局意识的基础之上。没有大局意识的人也很难具备领导才能。具备大局意识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德性。仅仅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而缺乏个人人格魅力当然是不能服众的。故而一个人必须德才兼备。
而一个人的领导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奏效的,它是个人长期磨炼的结果,这当然离不开个人在具体管理岗位的磨炼。具备领导才能的人,一定是具有顽强意志品格的人,是经过了艰难困苦考验的人,是一个能够从危局中走出来的人。所以个人的艰苦奋斗经历是领导才能培养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领导才能的展现又与个体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可以说,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一种号召力,感召力,是别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这些都不是某一简单的能力所能够表达,它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这种感召力量不是权力地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来自领导人自己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在这种为人处世风格中,人们感受到了向心力、凝聚力,这时候领导者个人的意志是集体意志的反映,并不单纯是他个人的意志愿望。所以人们能够从领导人的愿望抱负中看到自己的价值追求,认识到跟随领导人前进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意志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产生了一种不自觉地跟随他前进的力量。在领导的人格魅力中,人们能够体验到领导人所具有的一系列个人的品格,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同情心和对事物看法的豁达及身先士卒等。这些品质显然都不可能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和自觉塑造的结果,是自己在人生经历中不断磨砺的结果。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领导才能与学术水平的增长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我们知道学术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个人视野的不断开阔、对问题认识的境界不断增进,这些都是领导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媒介。但学术水平增长总体上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单边的行为,是个性充分张扬的结果。而领导才能的培养是一个多边行为,并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在群体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具备群体的感知能力,对群体的需求必须敏感,能够主动应对群体的需求,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自己的个性。因此学术水平的提高不代表领导才能的提高。“在大学校长的学识问题上,有一种误导,认为只要是教授博导、院士,肯定是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学者,肯定是能够胜任大学校长职务的理想人选。其实对于一个学者而言,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学识并非完全一致的、相通的,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别。”〔16〕当然这里指的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不是一派学术宗师,而成为一派学术宗师也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而且一派学术宗师与教育家的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姑且先不谈教育家的素质对于成为一位大学校长是否合适,但我们必须说,作为大学校长首先必须具有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即应该具有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和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
三、学术前瞻力——大师的视野
具有学术前瞻能力,是作为一流学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作为大学领导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校长应该具备一流学者的基本素质。因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学术人才汇集的场所,当然也是学术观点争鸣的阵地,在这里,只有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卓尔不群的学术见识才能赢得学界的尊重,才可能成为这个学术集体的领导人。一个学术见解平庸的人是不可能领导这个学术集体前进的。因此,作为大学校长必须表现出对学术发展趋势的前瞻能力,具有学术前瞻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很高学术素养的表现。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在学术上具有前瞻能力,他必须是站在学术前沿,他必须对学术进步状况有很深的研究和思考,从而才能产生对学术发展未来有精到的见解。而且这种学术见解已经被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所证实,从而在学术界建立了崇高的威望。人们认为他作为学术集体的领导人是名至实归的事情,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所以,能够作为大学领导人,校长的一个基本资格是具有较长的学术工作经历,洞悉学术变化,对学术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都有切身的体会,知道促进学术生长的关键所在,并且在学科发展方面有所建树,才能获得学术界同行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他获得正式领导权威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世界著名的大学校长多是著名学者出身的重要原因。
必须指出,这里的学术前瞻能力不是仅就某一学科而言,而是对知识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如果仅限于某一具体学科,他的学术视野不可能很宽,当然他对学术发展趋势的预见性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超出了学科的局限,他才能展现出大师气度,他才能表现对知识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预见力。因此,具有学术前瞻力必须具有广阔的学术背景和很深的学术造诣,他能够吸收众家之长,能够对学术发展总体趋势有一个整体把握。这种高屋建瓴的学术预见力要求校长的学术素质超越于一个专家的学术素质,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个综合家的水平,即达到大师的程度。
四、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活动家的能量
社会活动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公关能力,指的是协调组织与外部各种关系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才能,也是现代大学校长不可缺少的素质。大学不是关起门来办学,它无时无刻都在与社会各界打交道,大学校长在很多时候就需要变成一个公众人物,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交往。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每一次交往中,大学校长都是在代表大学的形象,都是展示大学的形象,也是在向社会阐述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校长自己的办学主张以及大学的发展蓝图。社会各界也都是在通过与校长的直接交往中解释自己心中的疑团,从而对大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对大学发展抱有更大的希望,并对大学发展给予更积极的支持。这意味着大学校长,不能是一个纯书生,不能只知道自己专业的学问,还必须了解社会各式情况,尤其是要具有社会服务的理念,善于与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必须表现出大学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心、关切和关注,并且在思索大学如何在解答社会问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社会各界需要的关切和同情是展示大学校长交往能力的基础。随着大学办学越来越开放,大学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从而大学行为越来越具有社会化意义,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的支持,只有让社会充分地理解大学,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所以在大学校长的职责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大与社会各界的交往,发展与社会多方面的协作关系,为大学发展拓展良性环境。在大学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大学校长向社会展示的是他的学问、人品和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及大学工作的重点,他从社会各界获得的是社会对大学的理解和信任。在此必须提醒的一点是,大学校长在与社会各界交往中一定要打破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向社会开放自我,以平等的姿态对待社会各层人士。如果大学校长把自己的交往对象局限于某一领域,不能与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这实际上就是束缚了大学的发展空间,就不能为大学发展争取到广泛的支持。所以提高大学校长的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扩大大学校长的社会交往范围,从而能够主动地了解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并给以积极的应答。因为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提高大学的形象,扩大大学的社会影响。因此大学校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公共形象的角色。
这意味着,大学校长必须具有社会活动家的一些基本素质,能够代表大学的形象,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表现出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使社会广泛地认识到大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代表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努力,从而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必须为大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努力。(www.xing528.com)
五、很好的讲演才能——演说家的号召力
讲演才能,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很好地阐述自己观点和治理主张的能力。具有很好的讲演才能,也是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如果单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可能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就已经足够;如果同时要从事教学工作,则必须具有一定的讲演能力,这样才能使比较深奥的学术原理变成可以让学生容易接受的理性知识;而当一个人的活动范围超越了纯学术活动范围,他的受众有可能是广大的公众时,他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讲演才能。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关心他所要讲的是什么,如何把所讲的内容讲清楚,而且要关心受众关心的是什么,自己所讲的内容如何与受众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如何使受众对自己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使受众以切实的行动来支持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必须追求讲演的艺术,讲求讲演的社会效果,使讲演能够产生社会动员的效果。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在讲演中分出对象,区别出层次来,有针对性进行讲演活动。大学校长无论是对全校员工发表讲演,还是在社会集会上发表演说,或者是领导办公会上的发言,都不可能脱离实事求是的作风而流于浮夸,都不可能只是严厉要求而没有激励,都不可能只论眼前而不顾将来。大学校长的讲演活动就是要阐述自己的大学办学理念,就是要指出当前办学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大学前进的方向和相应对策措施,就是要向社会各界呼吁给大学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把办好大学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毫不含糊地说,讲演才能是大学校长进行社会动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大学形象展示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任何社会,大学校长都是社会名流贤达,必然要出席许多公众集会的场合,这些场合都要求校长或有准备地或即兴地进行讲演或发表意见,大学校长在这些讲演中都需要表达出智慧、责任、理想和抱负,起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在学校内部,大学校长的讲演水平对大学内部团结具有重要影响。在美国社会,大学校长特别是私立大学校长一般都肩负有为大学发展募捐的责任,大学校长就是通过自己的讲演和社会活动来打动听众,从而使大学获得巨大的社会支持的。
六、经济预算能力——经营者的头脑
经济预算能力,是指当事人事先对一项即将开始的事业所需要的投入、花费和将收到的效益的综合评估能力。在现代社会,经济预算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大学而言,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大学所拥有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全面铺开搞全方位发展,它必须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有选择地进行发展。这种选择就是其经济预算能力的体现。可以说,经济预算能力对大学校长履行职责越来越重要。如果大学发展项目选择不当,就可能使自己陷于负债累累的状况。如果是一所私立大学,则可能将大学拖入破产的境地。美国有许多大学就是由于选择发展项目的不当而被迫破产,其中也不乏百年名校。尽管在美国大学预算主要是董事会的责任,但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听从校长的意见,这是董事会对校长的信任引起的。大学校长毕竟不是经营专家,他对大学发展形势判断也有失误的时候,而这些失误有时就变成了大学的灾难。这从反面说明了大学校长不仅需要能够洞察到学术发展的前沿,而且能够对达到学术发展前沿所进行的投入进行比较精确的估算,尤其重要的是他能够估计到发展中的变数。在目前中国,大学还很缺乏经营的理念,甚至可以说大学校长几乎没有经营风险的,因为大学主要是国办的,最后的风险都由国家兜着。在未来,随着师资、生源流动的加剧和投资的多元化,经营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一般说来,大学发展项目的不同,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一样。人文社会科学需要的投入相对较小,自然科学项目投入比较大,而医学、工程项目需要的仪器设备和临床操作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这也是国内新兴的民办高等学校一般以应用性的人文社会学科项目起家的主要原因。但要对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必须着重在自然科学方面或是在医学或工程方面作出努力,因为这些学科发展的社会效益最显著,而这些学科要站到前沿位置需要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正是由于投入的巨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愿意把学科范围扩展得很大,很少涉足于工程学科;美国耶鲁大学在准备发展物理学科后又不准备使该学科无限制的发展;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把发展的重心定位在物理和生物化学两个学科,而不使发展范围无限扩大。他们知道,扩大范围就超出了自己的经营能力,超出了自己财力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要陷入不可控制的境地,那样就使自己的发展面临后患无穷的境遇。作为大学校长其实是在对大学进行经营,他必须对各个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状况有所了解,既了解国内花费水平,又了解国际花费水平,这样才能衡量出自己的竞争力大小,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经济预算能力所考问的是大学校长的经营素质,大学校长所经营的对象就是学术,大学校长要根据条件和环境要求,对不同学科进行取舍,舍弃不必要的,放弃投入巨大的,保留自己优势的,发展自己最有可能占据领先地位的,从整体上整合自己的学术资源。
从我国大学校长的实际状况看,大学校长可能最缺乏的是经济预算能力,即对大学的投入-产出心中没数,更遑论所涉及的多种变量因素。这对于大学要独立面向市场、实行自主办学是十分不利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校长必须具有企业家的素质,能够精打细算,能够对大学的各项发展计划有一个周密的考虑。而且,在我国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法人代表,这与美国的大学体制不一样,在美国大学董事会是大学的法人代表,虽然大学董事会授权大学校长进行经营。这意味着我国的大学校长必须对大学的经营状况负责,如果大学校长对经济事务毫无知觉能力,没有基本的投入-产出的效益概念,显然是没有资格决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投资项目的。在目前,由于大学的主导投入项目为国家投入,大学管理的主体是实行量入为出政策,因此对经营素质要求并不高,甚至是被忽视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开始了负债经营,这个现实实际上就是在考验大学校长是否具有经济预算能力,大学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七、独特的办学理念——教育家的基石
大学办学理念,是指关于大学发展方向、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式的理想设计并被确信是引导大学走向成功的根本路径。因此,大学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大学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是对大学办学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对照和反复比较之后形成的。因此,大学办学理念不可能是轻易得来,否则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一名优秀的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大学校长自己对教育事物的理解,特别是对大学教育的理解。每个人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因此每个人对教育都有一定程度的想当然的认识,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行为。然而这些认识远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程度,也没有达到对教育事物的总体把握的高度。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的事情,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或发展知识的事情。知识的传授和发展都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片段,都不能代表教育事项的整体。对教育而言,它首要的任务是选取知识,即选取那些对人的发展最为重要的知识。众所周知,知识是无涯无际的,而对知识的选取则体现了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它的前提是对人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如果对人的问题或人的发展没有透彻的理解是不能胜任这一任务的。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要把人类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这些年轻人,而且要带领这些年轻人达到人类发展的最高境地。所以教育的第二个任务是选择教育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纯教育学的问题。而选择教育方法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教育对象是如此的不同,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达至每个人的最大发展,当然更无法达到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为此只有选择个性化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就需要师生之间能够充分的了解与交流,就要开展师生之间对话,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学生只有在无蔽(遮蔽)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寻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任何压力都可能产生一种遮蔽,都可能使教育进入歧途。为此教师只有在不保守、在敞开的状态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无压力,这就是一种对话境地,符合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要求。因此教育的第三个任务就是保证这种敞开交往的语境出现,就是要建立一种自由交往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就是一种制度建设。而唯有大学教育环境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交往情境。因为在中小学,学生的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学生的阅历还有很大局限,尤其是社会对学生还存在着急切社会化的期盼,这种效率意识所形成的压力就必然阻碍了教师的充分敞开自我,这样交往的语境就缺乏真诚,缺乏一致性,就难以遵循交往的逻辑,就造成了教师的权威形象。当权威存在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这种交往的困境正是教育学试图设法解决的,所以教育学把解决的方案寄托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寄托于社会对教育的公正理解,更寄托于知识权威们对知识真正揭秘。
大学校长要具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必须对教育的状况有真切的理解,而且必须透过具体的办学过程实践去理解。他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则必须对人的形象有真正的理解和透悟。办学理念实质上就是体现了对人的本真状态的理解,体现了对人的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校长本人的),而且还是集体意愿的体现,校长只是这个意愿的揭示者、解释者和体现者。唯有如此,大学办学理念才能最终变成集体的行动。因为要把一种理念转化成集体的行动(大学的行动),它首先是要变成大家的追求,成为一种公众的理念和信仰。而大学校长则承担着这种公众理念和信仰的代表人的角色。然而思想是不可移植的,一个人的思想变成公众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种思想只有与切身体验结合才可能转化为理念,才可能转化为行为的动力。这意味着大学校长办学理念形成首先是自己体验的结果,这种体验经过反省性思维升华为一种理念的东西,校长再经过与当前的办学处境的结合,在经历这种结合之后才可能变成公众的理念,因为这时大家对学校当下处境体验是意气相通的,而且也使大家追思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而激发一种深层次体验,于是一种教育理念变成了大家的理念了。而大学校长的领导才能,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领导上,而能够对大家产生思想上的领导作用的,从根本上说是这种理念的影响。因为理念特别具有行动特性,特别能够激发大家行动热情,这也正是领导最迷人的魅力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
八、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人格的基础
强健的身体素质指的是身体状况可以承受长时间的、大劳动量的考验并使工作效率维持在一定水准上的能力。大学校长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身体是精神的反映,没有强健的体魄就很难有健康的精神。大学校长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能胜任这一任务要求的。在强健的体魄中透射出个体的意志品质,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可能具有强健的体魄。只有当一个人具有了强健的体魄,他才可能精力充沛,才可能精神饱满,才可能鼓舞士气,才可能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达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身体素质是作为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无须多论的素质,是大学校长一切素质中的基础。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体魄,一个人的视野是受局限的。我们强调,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大学校长自然应该是理想人的榜样。
我们说,社会对大学校长的期望是非常高的,人们希望他的素质是综合的、全面的,不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应该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人身份出现。在作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管理者或高水平的大学校长素质中,具有大局意识是作为一个大学领导人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对大学校长承认的基本条件,这表达的是校长的胸怀。很难想象一个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人可以稳居校长高位。具有学术远见是大学校长的必要条件,这是他建立的权威的基础。在学术团队中,人们佩服的是能力、魄力和建树,并不信奉那种唯唯诺诺的老好人主义,所以平庸之辈在大学里没有市场。而学术远见是学者表达自己能力的最有力的窗口。所以学术远见是能够晋升为领导岗位的基础。而领导能力则是大学校长履行自己职责的关键。可想而知,一个人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是无法恰当地履行好自己作为大学校长的职责的。在大学校长的位置上,需要组织和动员,还需要进行协调和沟通,这些都不是学者的因果逻辑中必然具备的,这些是在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一个好的学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也可能将学校治理得一团糟。学者向管理者转变不能缺少管理实践的环节。但一个校长要带领一个学校稳定发展,促使学校发展上升到新的层次,就必须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因为只有具有办学理念的人才能认识到当下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距离,才能积极地思索前进的对策,才能表现行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说,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是大学获得提升的条件,是作为一流大学校长的条件。而且只有那些具有开拓品格的大学校长,他们的教育理念才反映得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