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严厉或宽松?如何教育孩子

严厉或宽松?如何教育孩子

时间:2024-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致上,规模小、结构简单的狩猎采集社会奉行平等主义,对待孩子也最宽松,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农牧社会则管教更严厉,其中以畜牧者为最。实际上,出生性别比高于100,正是自然选择偏爱平衡的婚龄性别比的结果。现代化的后果之一是大幅降低了儿童意外死亡率,相应地也缩小了男孩女孩之间的意外死亡率差异,表现在统计上,当今发达国家的出生性别比不再被男孩的高死亡率拉平。

严厉或宽松?如何教育孩子

2014-06-29,
No.5224

随着80后一代逐渐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有关教育的反思和讨论也热烈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旧的教育方式表示不满,努力探索自己的方式,这些反思和探索,也推动了近年来的新教育实践,不过,尽管新一代对旧教育表现出颇为一致的反感,但对于理想的方式是什么,却充满着争议。

争议焦点之一是,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可以使用严厉甚至惩罚性的方式。有些家长主张完全的宽容和接纳,反对惩罚,对责骂和体罚更是深恶痛绝;而另一些则认为有必要施加一些约束和规则,为此有时不得不使用较严厉的管束措施,甚至某些责罚手段,也许还包括体罚。

实际上,近代以来当人们对教育问题有了更多自觉之后,这样的争论始终存在。德国首相俾斯麦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严厉与宽松会在代与代之间交替,在严厉父母的棍棒下长大的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痛苦经历,会格外宽松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他们的孩子。或许认识到过于宽松也有其负面作用,转而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果若如此,那也许表明了,无论哪种倾向,过于极端可能都有问题。

生物学家贾瑞德·戴蒙德在新几内亚丛林里做鸟类田野调查时,对当地土著生活有过数十年的第一手观察。在前年出版的《昨日之前的世界》一书中,他从这些观察中选择了9个主题,并结合其他39个小型前现代社会人类学资料,展示了这些社会日常生活的某些侧面,作者希望它们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主题之一便是如何对待孩子,戴蒙德发现,不同社会的做法千差万别,中非的阿卡(Aka)族俾格米人采取完全放任主义,从不打骂孩子,也不约束或干预孩子的活动,数月大的婴儿摆弄利刃,几岁孩子去野兽出没的丛林中玩耍,都不会有人管。新几内亚的伊努(Enu)族人会看着孩子将手伸进火堆而无动于衷,结果人人身上都有几个儿时留下的烧伤疤痕。

在另一个极端,巴拉圭的阿契(Aché)族印第安人严格限制孩子行动,5岁之前很少离开母亲身体一米以外。加纳的塔伦西人(Tallensi)会毫不迟疑地责罚犯错的孩子,常见方式是鞭打,而且社区内每个成年人都觉得自己有责任矫正所见到的儿童不当行为,无论犯错者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大致上,规模小、结构简单的狩猎采集社会奉行平等主义,对待孩子也最宽松,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农牧社会则管教更严厉,其中以畜牧者为最。更细致的比较可以发现影响管教宽严的几个常见因素:

首先是环境中常见危险的性质,像草原狩猎者面临的狮子、鬣狗毒蛇之类危险,特征很明显,一旦出现会引起成年人的强烈反应,因而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学会。亚马孙丛林中则充斥着难以识别却随时可能触及的有毒动植物,对这种被动危险物,既没有机会从成年人的反应中学会规避(因为被动危险物不会引出显著行为),也很少留给个体通过探索试错进行自我学习的机会,一旦犯错往往非死即残,不像玩弄刀具和火堆,后果虽痛苦,却顶多留下几个伤疤。(www.xing528.com)

其次是有没有贵重财产可被破坏,狩猎采集者财产极少,仅限于可随身携带的物品,孩子玩火可能烧掉的,只是一间原本就会定期抛弃的简易茅屋。而农民孩子可能因玩火而烧掉贵重的住宅或谷仓,或者因疏忽而放跑牲口,从而危及全家生计乃至性命。

第三个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所承担的任务和相应责任。传统社会都会让稍大些的孩子参与一些生产活动,既可减轻家长负担,也可为今后独立生活训练技能。通常这样的工作是辅助性的,并不独立承担责任,但也有例外,特别是畜牧业者会经常让孩子独立照看和放牧牲口,而更常见的是让大孩子照顾弟妹。

一旦赋予孩子重大责任,就不可避免会在他们失职时施以惩戒,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常表现为另一种形式:虎妈们对孩子抱有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为此制订严格的培养计划,一旦孩子表现不合期望,便施以重罚,许多悲剧正是这样酿成。

最后一个因素是社会结构,越是大型、结构关系复杂、等级分化度高的社会,个人受其约束的社会规范就越繁杂,需要习得的社会技能也越多,为此家长需要种种方法让孩子意识到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或不受赞许的,即便它与危险或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那么显而易见。因为社会规范背后的逻辑往往并不那么直白,连家长自己也未必领悟。

传统经验中或许没有多少可以照搬的做法,但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极端放任主义的家长们,或许真的可以做到完全的宽容和接纳,但为了避免伤害,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消除了全部危险的温室,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任务和责任。但这样一来,孩子或许就失去了许多自我探索和试错的机会,失去了学会独自面对危险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生活技能和学会承担责任的机会。

传统社会的儿童死亡率很高,除疾病外,意外事故和伤害是重要因素。由于男孩更多参与探索性和冒险性活动,也更爱争吵打斗,事故死亡率远远高出女孩,所以,尽管出生性别比(即每100个女婴对应的男婴数)通常在102-105之间,但到了婚嫁年龄,男孩已经比女孩少了。实际上,出生性别比高于100,正是自然选择偏爱平衡的婚龄性别比的结果。

现代化的后果之一是大幅降低了儿童意外死亡率,相应地也缩小了男孩女孩之间的意外死亡率差异,表现在统计上,当今发达国家的出生性别比不再被男孩的高死亡率拉平。比如美国,2000年0-4岁性别比为104.8,15-24岁性别比为105.3;而中国的对应数字是119.1和104.4,很明显,中国男孩的意外死亡率仍大幅高出女孩。

带来这一变化的,很可能是现代教育模式。全日制学校教育将儿童全天候地置于封闭受控环境之中,处于身负法律责任的成年人监护之下,因而接触各种危险的机会远远少于过去。这一改变好处是带来了安全,坏处是限制了儿童自发探索世界的机会,不过这代价恐怕是现代父母不得不承受的,因为和一半孩子会在成年之前夭折的年代相比,他们对失去孩子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心理承受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