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时间:2024-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承认不承认马克思新哲学有没有存在论根基,其哲学变革有没有存在论意义,这是一个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原则问题。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创建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实现了划时代的伟大哲学变革,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有疑义。但对这种哲学变革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从董学文等先生几篇文章看,他们一是更强调这种变革的唯物主义方面,而相对轻视其实践的方面,即使讲实践,也偏重于其客观方面,而忽视主体方面;二是只强调这种变革的认识论意义,而基本无视其本体论存在论)意义。这不仅仅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且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遮蔽和贬低了这种变革的革命性意义,其根源在于没有超越近代哲学的视界。

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新认识,我国哲学界走在了文艺学美学界的前面,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而深刻的观点。有学者精辟指出:“从这一变革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和理论背景以及变革的过程都可以看出,这一变革的根本之点在于把社会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并当作哲学的根本观点”,“马克思明确地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与人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生活和实践联系起来”,“他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特点是从感性的、实践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点。它不仅因强调人的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而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还因强调人的实践使物质的、自然的存在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存在而具有存在论(生存论)意义”[1]。这就把马克思实践观本有而长期被忽视的存在论思想(维度)揭示出来了,同时也揭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存在论意义。

承认不承认马克思新哲学有没有存在论根基,其哲学变革有没有存在论意义,这是一个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原则问题。有学者在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和意义的几种不同理解以后指出,它们实际上“使马克思哲学的阐说陷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晦暗之中,亦即陷于现代(modern近代)哲学的理解框架之中”,据此提出了“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的任务”,并强调“这一任务将不可避免地要求存在论根基处之最彻底的澄清。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而经由这一革命而在哲学上的重新奠基,从根本上来说,纯全发端于存在论根基处的原则变动——若取消或遮蔽这样的原则变动,则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是不涉及根基的或者本身是完全缺失根基的,从而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的哲学革命……只要这一革命确曾发生……对它的任何一种判断和估价都不能不首先是并且最终是存在论性质的”[2]。笔者完全赞同这个观点。的确,如果不首先并最终从存在论根基处重新认识和解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和意义,就有可能甚至必然陷入近代形而上学(既包括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也包括费尔巴哈及以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阐释框架,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遮蔽和否认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哲学的存在论维度(根基)。

我国诸多哲学家在这方面作了可贵而有说服力的探讨和阐释。有学者概括道,“这种变革的实质在于它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与此同时,哲学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指出“为了解答‘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探讨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即存在论(本体论)问题。经过详细论证,其结论是“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实践不仅是人的生存的本体,而且是现存世界的本体”[3]。这一探讨,使我们清楚认识到,马克思实践观确确实实立足于其存在论根基之上。另一位学者则从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即劳动实践看作人的类本性出发,指出“这意味着马克思完全是从‘生存活动’而不是从‘现成存在者’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性’的”。换言之,马克思是从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或生存活动来规定人的“生存性”本质,进而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而非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揭示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自由开放性”、“全面性和丰富性”、“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本性”。作者着重揭露批判道,在资本的专制统治下,“使人彻底失去了上述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人沦为与物无疑的‘现成存在者’”;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存在论的现实剖析,作者认为,“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4]。两位学者阐释侧重点不同,却不约而同地阐述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存在论维度,或者说,从存在论根基处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其目的就是消除资本主义现存世界的异化,解放全人类。

笔者曾在多处说明,“实践存在论美学”虽然受过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某些启发,但真正使我们获得和转移到的存在论根基,并非海德格尔的,而是马克思的存在论。董文却完全不顾事实,口口声声指责笔者所谓“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海德格尔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存在论化’”。显然,在他们心目中,存在论是海德格尔的专利,只有海德格尔有存在论,马克思根本没有存在论。所以,当我们努力探讨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时,他们或不屑一顾,或视若罔闻,却硬说我们“将马克思的实践观淹没和消泯在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之中”,岂非咄咄怪事!

注释(www.xing528.com)

[1] 刘放桐:《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2] 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复旦学报》2004年第6期。

[3] 杨耕:《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光明日报》2009年5月19日。

[4] 贺来:《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复旦学报》200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