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羞于和孩子谈论钱,其实一个人在孩童时代拥有正确金钱观的话,他以后的人生中追求与获取财富的行程会更顺利。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总有许多令人惊喜或者烦恼的变化,虽然他们的表现和某些细节父母无法都记住,但当中总有值得铭记、也让我们感动的片段不会遗忘。那是时间留给家长的礼物。
程杰10岁那年,有许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件发生。比如这年暑假他机缘巧合下报考了王府学校,结果被破格录取。但我记得更清楚的日子是之前的(2010年)5月8日和5月15日,那两个周六发生了两件相关联的事,可以算是他人生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或转折。
前一个周六(5月8日),北京瑞思英语学校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举行第一届PTA(家长教师协会)年会。程杰因为在那里学习时表现优异,被选为当天作项目报告的四位“小助理研究员”之一。在之前的彩排中还发生了一段故事,就是我在谈“情商生活化”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过的那次“程杰离校出走”事件。
开始做报告时,带着可爱的小领结,穿着白色礼服的程杰,手持话筒面对两千多名现场观众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那一刻我由衷地自豪。正好第二天是母亲节,主持人在互动环节中就对他这个唯一的男生代表提问:“明天母亲节,你准备送妈妈什么礼物啊?”
他回答:“一盒资生堂的面膜。”
主持人很惊讶:“那可不便宜,得好几百元,你有钱买吗?”
他告诉主持人,自己(用压岁钱)投资基金、股票赚了不少钱,每年都能从自己的“小金库”拿出部分钱来给妈妈买些她平时不舍得买的奢侈品。比如2008年就给妈妈买了四盒1300元每盒的同仁堂燕窝。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他说:“希望妈妈天天年青、永远漂亮。”
听到这样的回答,台下一阵惊叹。我感觉自己是全场最幸福的妈妈。恰巧那天《钱经》杂志的主编也坐在台下,出于职业敏感,他更关注的话题是,这孩子小小年龄就懂投资,而且实践中似乎还挣到了不少钱。
会后他找到我们,约我们做一篇专访。所以,后一个周六(5月15日),《钱经》杂志记者如约来到我们家采访(程杰5岁后开始学理财的故事就上了《钱经》杂志2010年6月这一期,篇名是《我和妈妈赛跑》)。
在那天的采访过程中,我第一次完整回顾了程杰学理财后五年的表现,还真是如同《钱经》杂志所总结的那样,在投资领域里程杰其实是和我“赛跑”的。
如果对比的不是投资“回报量”而是“回报率”的话,程杰在投资方面的表现是超过我的。也许因成人都有得失心,比如玩股票时患得患失、考虑过多(我当年炒股就老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反倒不如孩子想的简单、眼光更准,所以程杰的投资回报率基本上都能达到30%。
我们更欣慰的一点是,这个孩子不仅知道怎么挣钱还知道怎么正确地花钱,知道金钱可以用来孝敬长辈和增长自己的见识。比如,7岁那年,他一次投资挣到了6000多块钱,就给他姥爷买了液晶电视和新的洗衣机,说是要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9岁那年,他去韩国游学是完全“自费”,花的全是自己挣的钱。
之所以对那两天发生的事记忆犹新,是因为在我们家关于理财这个话题,我自己也深有感触,理财对我自己、对孩子的人生都有深远的影响。
2005年前我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拿着不超过10万元的年薪,可以说是为生存而工作;后来开始搞投资有了“资本性收入”,结果3年的收益超过我之前10年的工资,这时与同事相比可以说我是进入“提前退休”状态了——为兴趣工作而不是为生存工作,能更快乐地享受生活。
而回想程杰在理财方面的种种表现,我感觉不管他将来能不能有大成功,至少在生活中他不会是一个被金钱左右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有生活化的情商教育,而且今天看来还得加上一个版块——财商教育,培养孩子的“财智”是帮助他们追求幸福人生的又一块“敲门砖”。
自从《富爸爸,穷爸爸》那本书在中国传播开以后,可能有部分家长的理财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了,比如我。但是还有大部分家长停留在那种勤俭持家把生活安排好就行的思维里,要么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没有关系,要么是自己都没有很好的理财概念也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财富。再加上目前的社会环境里和学校教育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孩子的财商培养课。这么以来,孩子成长教育中就缺失了重要一环——对金钱和财富的认知。(www.xing528.com)
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我们只有五百分之一的机会过得更好(世界上只有0.2%的家庭属于财富高净值家庭),所以不要羞于和孩子谈论钱,其实一个人在孩童时代拥有正确金钱观的话,他以后的人生中追求与获取财富的行程会更顺利。
那么在我们家,程杰的“财智”启蒙是怎么开始的呢?
现在回想起来,程杰对理财投资感兴趣,可能更多是来自我言行方面的影响。程杰的财商启蒙是“自然熏陶型”。大约在2005年,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学理财,所以日常生活中开始关注并接触这方面的信息。又因为平日我和孩子很多时间在一起,这些信息也被带进了程杰的生活,他看到听到知道了许多理财方面的东西。
比如,程杰5岁的时候,每个周六我去参加理财讲座顺便就带上他。这样一来,投资经理在台上分析市场形势和投资前景,他就在台下拿笔画着变形金刚和奥特曼,虽然刚开始他听不懂,但也零星听到了一些内容,等后来听得多了,慢慢也能听懂一部分,他就很高兴。
那时起,家里人才真正在财商培养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如果要我在今天总结那些对程杰财商影响最大的因素的话,我会说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当年读《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图书,自己有很多感触,于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里,我就“创造性”的将书中看到的道理变成孩子能听懂的故事。这样5岁的程杰已经熟悉一些投资理财名词了。
当然这算是一种“启蒙”,而真正的“开智”则是与之相关的两个游戏——《大富翁》和《现金流》。
程杰4岁多就开始玩《大富翁》(Monopoly,又叫《地产大亨》)这个游戏,玩了好多年。这是他8岁前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可以说这个游戏是在财富观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东西。他9岁生日那天,我还送了一款电子银行版的《大富翁》给他做纪念。
玩这个游戏中,他了解了物业价钱、抵押价钱、建屋费用、地租、银行利息、交易税等等名词和概念。
最重要的是他很直观地感受到了资本运作对于获取财富的重要性,比如,一次跟程杰玩完《大富翁》,他跟我说他终于知道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亚洲首富了,因为人家做的是房地产。
程杰8岁后玩的另一游戏是《现金流》游戏。这个游戏更难一些,它是罗伯特·清崎在1996年发明的。因为当时很多人不会玩,也不知道这套游戏想表达什么,所以罗伯特便写了一本书来讲解相关内容,结果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我们前面在说的那本《富爸爸,穷爸爸》。
比较起来,《现金流》要比《大富翁》更接近真实的投资,可以让人在游戏中体味现实生活中投资的高风险。因为游戏每一步都要填写“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从这两个表中,程杰早早就学会了一些理财和投资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玩这个游戏对金钱运动的规律有了最直观的体验。简单来说,游戏共有两个“游戏圈”。一个是所谓“老鼠赛跑”圈,另一个则是财务自由人的“快车道”。游戏中处于“老鼠赛跑”圈内的人,总是为了金钱而工作,每月支出只有靠工资来维持,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或者虽然有资产但是带来的收入并不能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所以被形容为在“老鼠赛跑”式的生活中求生存。而财务自由的“快车道”上的人,已经脱离靠工资维持生活的方式,因为他们的收入是靠资产带来的,生活方式只是不断地创造更多的财富。
玩了这个游戏后,程杰告诉我,他终于懂得了当初我给他讲的《富爸爸穷爸爸》中所说的“人生四个象限”到底代表什么,他说要想赚钱就得投资,“用钱生钱”,然后才能进入四个象限的右侧,有机会成为李嘉诚那样的人。
金钱需要流转,资本性收入才是财富迅速积聚的途径。这个道理孩子在10岁前玩游戏的过程中已经领悟到了,而我则是到30多岁开始学理财、做了许多投资实践后才懂得的。
因为早早知道了这样的道理,程杰6岁半跳级到小学3年级的时候,开始将积攒的压岁钱和每个星期剩余的钱放到“Morganbox”(财富箱)里存起来。
也是6岁这一年,程杰看到我买基金赚了钱就问:“妈妈,我能不能也买?”结果他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用姥爷的名义在摩根阳光开了一个账号,然后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开始“操盘”,他还加入了展恒金融理财VIP俱乐部。结果,他人生第一笔投资就赚到了6000块,从此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可以给妈妈买礼物,为姥爷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自费旅行、增长见识。而家人很感欣慰的,不仅是因为孩子的孝顺,而且还因为他已经具有家人希望的那种主宰金钱的气度——虽然很爱钱,但是他不会被钱左右。这是在孩子成长阶段,我们家培养他“财智”时最大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