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子问道
【提示】
这是《庄子》外篇关于“道”的一段重要议论。读此须多加注意者,是与其他篇章论道之同与异。特别是“道”与“物”的关系。
【原文】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①:“所谓道,恶乎在②?”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③。”
庄子曰:“在蝼蚁④。”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⑤。”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⑥。”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⑦。”
东郭子不应⑧。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⑩。汝唯莫必,无乎逃物⑪。至道若是,大言亦然⑫。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⑬。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⑭,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⑮?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⑯。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⑰。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⑱;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⑲。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⑳。”
【注释】
①东郭子:寓言人物,或因居东郭而称之。
②恶乎在:在何处。
③期:必,信。要求回答具体确切。(www.xing528.com)
④蝼蚁:蝼蛄,蚂蚁。
⑤稊稗(tí bài):类似谷子的两种杂草。
⑥甓(pì):扁长的砖。
⑦溺(niào):尿。
⑧应:答。
⑨固:本。质:实质。
⑩正获:亭里之小官。“正”为官称,“获”其私名。监市:市场之官,或为交易人之类。履狶:以脚踩试猪之肥瘦。“履”即践履,“狶”即“狶”,大猪。每下愈况:愈往下愈明显。践猪之股脚之间,越往下越难肥,故越往下越易于知其肥瘦。“况”即比况,易于比况,故明。
⑪必:追寻到底。无乎逃物:不可能逃脱于物。
⑫至道:即无所不在之道。大言:指概括性极高的言词,如下文“周”“遍”“咸”等。
⑬周、遍、咸:均具有最高的普遍性,故言“其指一也”,均指至道。
⑭尝相与:指“周”、“遍”、“咸”三者,尝相与而游。无何有之宫:即虚无之境。同合而论:三者既然“异名同实”,故可“同合而论”。
⑮澹:恬澹。静:安静。漠:淡漠。清:虚清。调:和顺。闲:闲逸。均为从一定之角度所理解的至道。
⑯寥:虚静。已:止。“吾志”既已止于虚静寂寥,故“不知其所至”,“不知其所止”。
⑰彷徨:放任无拘。冯闳(píng hóng):虚空旷远。大知:指体道之智。
⑱物物者:使物所以为物者,即造物者。际:两墙相合之处,泛指一切分界。“物物者与物无际”,言“物物者”实存在于万物之中,它自身并不能单独存在;或理解为“物物者”就是物质世界自身。而“物”之与“物”,则有分界,故言“物有际”。
⑲不际之际,际之不际:以道观物本无际,以物自观则有际,故云“不际之际”;而以物自观之“际”,以道观之则“无际”,故“不际之际”也就是“际之不际”。“际”与“不际”仅有相对的意义。
⑳盈:满。虚:空。衰:渐次消亡。杀:直接灭除。本:根。末:梢。积:聚合。散:分开。人们所称之上述概念,均只有相对之意义。
【评】
本段所言之“道”,与“物”似乎有特别紧密的关系。“道”存在于“物”中,“蝼蚁”、“瓦甓”、“屎溺”,都有“道”。“道”无所不在,“无乎逃物”。读此,《大宗师》之“道”的神秘性似已悄然不见。“物物者与物无际”,“造物者”就在“物”中。由此自不免引人深思:“造物者”是否存在?郭象曾注曰:“既明物物者无物,又明物之不能自物,则为之者谁乎哉?皆忽然而自尔也。”又,郭于《庄子序》亦言:“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此议并非无据也。如对庄子哲学做一全面的分析,此当为不可遗漏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