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对生死和苦乐的思想观点-妻死和髑髅的见梦

庄子对生死和苦乐的思想观点-妻死和髑髅的见梦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庄子妻死这一故事表现了庄子关于生死、苦乐的思想观点,特别是人之由“气”而生的论断,是外杂篇中十分重要的哲学论断。庄周由此引发的死生变化过程,“气”实为其十分重要的一环。据此,“气”则全然变成天下万物的原始形态了。(二)髑髅见梦这则故事似为《至乐》的点题之作。王夫之、罗根泽等认为此篇之说,乃“以死为大乐”、“以死为至乐”,大约依据“髑髅”之言。

庄子对生死和苦乐的思想观点-妻死和髑髅的见梦

(一)庄子妻死

【提示】

这一故事表现了庄子关于生死、苦乐的思想观点,特别是人之由“气”而生的论断,是外杂篇中十分重要的哲学论断。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释】

①箕踞:蹲坐形如簸箕。注家多言“伸足直腿”而坐,如此坐法实太吃力,故当为曲膝盘腿而坐,其状亦如簸箕,且更切合“踞”字之本义。鼓盆:敲击瓦盆。

②与人居:指夫妻共同生活。长子:育养子女。甚:过分。

③概然:悲痛,伤心。“概”通“慨”。

④察:详审,追寻。非徒:不但。

⑤杂:混杂。芒芴:读若“恍惚”。

⑥是:指由“芒芴”而“气”,由“气”而“形”,由“形”而“生”,由“生”而“死”的整个过程。行:运行。

⑦人:指庄子妻。偃然:安睡的样子。巨室:指天地之间。噭噭(jiào,一音gào):哭嚎之声。命:指生死运转的必然性。

【评】

妻死而歌,异乎世俗,此乃由庄周的思想境界而定。既以死生之变化为四时之运行,又何悲之有?庄周之达观,大约正在于此。庄周由此引发的死生变化过程,“气”实为其十分重要的一环。《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与本节所述正相切合。该文又说:“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据此,“气”则全然变成天下万物的原始形态了。人称外杂篇中“气”乃其天地万物之本,并由此引出庄子哲学思想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论断,似亦不无根据也。

(二)髑髅见梦

【提示】

这则故事似为《至乐》的点题之作。王夫之、罗根泽等认为此篇之说,乃“以死为大乐”、“以死为至乐”,大约依据“髑髅”之言。

【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alt然有形。撽以马捶,因以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www.xing528.com)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髑髅深altalt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注释】

①髑髅(dú lóu):死人的头骨alt(xiāo)然:枯骨裸露的样子。

②撽(qiào):旁击。捶(chuí):马杖,驯马的木棒。因:由。

③贪生失理:贪恋生活的欲望而失去了应有的节制。

④钺(yuè):古兵器,类似斧。诛:杀戮。

⑤遗:留。丑:羞辱,丢脸。

⑥冻馁(nèi):受冻挨饿。

⑦春秋:年岁。故:固,本来。及此:到此。

⑧语卒:说完。援:引,拉。

⑨见(xiàn)梦:托梦。即显现于梦中。“见”读“现”。

⑩辩士:善于辩论的人。

⑪视:审察。生人:活着的人。累:拖累。

⑫死之说:关于死的道理。

⑬四时之事:一年四季的劳务。南面:称王。

⑭司命:掌管人之生命的神。复、反:均指还给。闾里:乡里。

alt(pín):皱眉头。蹙alt(cù è):紧缩鼻梁。“深altalt”表示为难,不能从命。

【评】

髑髅以死为“至乐”,“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这一观点是否就表现了庄周的生死苦乐观?实未必然。至少是不全面。《养生主》要“缘督以为经”,从而“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人间世》以多种手段消灾避难,养其身,求其寿;《秋水》则“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而不愿“死为留骨而贵”;《山木》中由于“材”与“不材”均见杀,庄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凡此种种,何有以死为乐的点滴之迹象?由此来看,“髑髅见梦”的着意之处,乃在于社会政治观:“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无君,无臣,无为,无治,才是题旨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