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政治思想及对帝王之思考

庄子政治思想及对帝王之思考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帝王》一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政治思想,其中既有庄周理想的社会状态,又有其“治国”、“为天下”的具体方针。其实,庄周也决非面空而论,实针对现实而发,故此篇亦乃应对帝王之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一方要竭力维护人类之原初状态,无知,无欲,无为,混同于动物,滞留于浑沌;另一方则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与趋势,奋力前进。

庄子政治思想及对帝王之思考

【提示】

《应帝王》一篇,集中表现了庄子政治思想,其中既有庄周理想的社会状态,又有其“治国”、“为天下”的具体方针。由于庄周的基本方针是“无为”,是“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故其理想之治亦乃“其卧徐徐,其觉于于”的浑沌状态。郭象注曰:“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其实,庄周也决非面空而论,实针对现实而发,故此篇亦乃应对帝王之作。

本篇计由六则寓言和一段议论构成。下节选三段。

(一)泰氏之治

【原文】

alt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alt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注释】

alt缺、王倪:见《齐物论》注。

②跃:跳起。蒲衣子:即被衣,王倪之师。行:快步走。

③乃今:如今。有虞氏:即帝舜。泰氏:或云即太昊伏牺氏。

④藏仁:心怀仁义。要(yāo):结。未始出于非人:未曾超越于牛马之辈。有虞氏怀藏仁义,自视高出于禽兽,此乃儒家之见,庄子力斥之,故特别指出其“未始出于非人”。旧注多以“非人”指“物”之牵累,未切本义。

⑤徐徐:舒缓之状。于于:即盱盱(xū),为张目出神、木然无知之状。

⑥知:读“智”。未始入于非人:未曾等同于牛马。参见注④。

【评】

本段之要,在于混同牛马;即《马蹄》所言:“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此即庄周的理想社会。

(二)为天下

【原文】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www.xing528.com)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注释】

①天根、无名人:均寓托之人物。殷阳:殷山之阳。蓼(liǎo)水:水名,今山西永济县南。适:恰好。遭:遇,碰到。

②为:治理。

③鄙人:小人。豫:悦。“问之不豫”,言其问给人以不吉利之感,犹今言“晦气”。

④为人:为偶,结伴。厌:足,够。莽眇:莽苍渺远,或指游气。六极:六合之极限,即上下四方之穷尽之处。圹埌(kuàng làng)之野:即《逍遥游》所言“广莫之野”。

⑤帠:旧注多言未详何字。或当为“alt”字之误。“alt”亦写作“alt”,《集韵》:“alt,音吠,义并同”。吠,犬鸣,此处无名人既讨厌天根之问,故听其言如犬吠之扰乱人心。感:扰动。

⑥淡:无欲。漠:清静。无容私:不要夹进人为的偏向。

【评】

此段之妙,在于庄周半掩半露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既以“为天下”之问如此之晦气,甚至如犬吠之搅扰人心,本当坚决弃之而去。然当天根“又复问”时,无名人却又如此正经地予以回答。可见,庄周虽然要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为方针,但他还是要治天下的。

(三)浑沌之死

【原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①倏(shū)、忽、浑沌:皆寓托之名。“倏”、“忽”均为无根无系、速来速往之状。“浑沌”则无彼、是之分,浑然一体。

②谋报:商量报答。

③息:呼吸。“视、听、食、息”乃人之眼、耳、口、鼻所为。

【评】

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小品,其绝妙之处,正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庄子政治思想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矛盾,明确显示了庄周政治理想的悲剧性结局。一方要竭力维护人类之原初状态,无知,无欲,无为,混同于动物,滞留于浑沌;另一方则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与趋势,奋力前进。小小的庄周,何能挡住历史的车轮!“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人称此为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盖非虚言。唯浑沌之死,方有心智之启。庄周何其迂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