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或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要求等做出规定,把会计核算限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内容。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也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凡是拥有独立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只有规定了会计主体,才使会计核算有明确的范围,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使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为企业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基于这一前提,首先企业在会计核算时要划清各会计主体之间的界限。例如,恒源公司销售产品给恒生公司,根据会计主体这一前提,恒源公司会计的服务对象就是恒源公司这个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内容必须是交付产品和收回货款,绝不能记录成对方的支付货款和收到产品。其次要求每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活动必须与业主个人的财务活动区分开来。例如,私营企业的家庭开支就不能在企业账上反映,尽管法律上承认该企业是业主个人所有。显然只有坚持会计主体独立性观念,从会计主体整体出发,才能正确计算它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正确计算它的资产和负债,从而为经营提供可靠的信息。如果会计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支出便无法衡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就无从谈起。所以必须划清各个会计主体财务活动的界限。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法人主体。例如: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不是法律主体,但它们都是独立的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为会计的正常工作规定了时间范围,即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将无限期继续存在下去,这样才能开展常规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才能稳定,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上按固定资产的平均使用年限计算折旧,分期转入成本费用,这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激烈竞争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难免有破产倒闭的可能,但持续生产经营是大多数会计主体存在的事实,所以这个前提是被广泛承认的。对于少数无力偿债、无法经营、宣布破产清算的企业单位,这个前提不再适用。(www.xing528.com)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世界各国大多按照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但是也有按业务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例如将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作为会计年度。我国《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求经济业务的处理选择以货币作为量度来加以确认。企业的各种财产物资因为计量单位不同(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等)无法直接相加汇总,但可以把不同的计量单位都转化为货币单位形式,这样就可以直接汇总,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指标,例如,企业有原材料100千克,价值20万元;库存商品2000件,价值50万元;厂房一栋,价值500万元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量度是会计记账的基本计量单位,其他量度则是会计记账的辅助计量单位。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或经济业务是用外币结算时,就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如上所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前提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会计假设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