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剂组成与变化解析-一个月学开中药方

方剂组成与变化解析-一个月学开中药方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临床处方多采用两味以上药物配伍而成。通过配伍组成方剂后,可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缓解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原有疗效。剂量的变化可引起方剂功效、主治,甚至配伍关系的改变。

方剂组成与变化解析-一个月学开中药方

现代临床处方多采用两味以上药物配伍而成。因单味药物有利有弊,而且治疗范围有限,不符合复杂病情治疗的需要。通过配伍组成方剂后,可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缓解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原有疗效。亦可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治疗需要。正所谓“药有个性之所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但要想达到用药精炼,配伍严谨,还需掌握组织配伍的方法和加减化裁的方法。

一、组 方 原 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即“君、臣、佐、使”,古人用这一从属统驭关系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和各药之间的主从关系,是组织处方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原则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后经历代医家的补充,日臻完善。现将其涵义分述如下。

1.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一首方剂的核心,对整个方剂的性能起主导作用,不可缺少。如麻黄汤中的麻黄,发汗之力强,适宜于表实无汗之风寒表证,用量独重,为方中君药。

2. 臣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发汗之力弱,但能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故为臣药。臣药的另一含义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小青龙汤主治表寒里饮证,麻黄、桂枝虽能解表,但不能化饮,故方中臣以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兼顾里饮证。

3. 佐药 含义有三。①佐助药:加强君臣药物的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配杏仁,可增强麻黄平喘止咳之力。②佐制药:减缓或消除君臣药物的毒性或峻猛之性的药物,如四逆汤中配甘草,消除附子的毒性,减轻附子、干姜的燥烈之性。③反佐药:在病重邪甚,拒药不纳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的猪胆汁,味苦咸寒,与附子辛热之性相反,但能滋阴恋阳,引阳入阴,防阴阳离绝。除了配伍中的反佐外,还有服法上的反佐及炮制上的反佐。

4. 使药 有引经药及调和药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俗语“药引子”,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参苓白术散中的桔梗。②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如麻黄汤中的甘草。

君臣佐使是临床处方用药应遵循的法度,但也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地位须根据证和法来确定。方是以证候为前提,以治法为依据。根据具体证候和治法需要,结合君臣佐使的含义,来抉择方中何药为君,何药为臣、佐、使。如麻黄汤就是以风寒束表、肺气被郁为依据,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法为指导,根据药物性味、归经、主治及药力强弱等,选择味辛性温,入归肺经,具有峻猛发汗、宣肺平喘作用的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加强其解表散寒之力,杏仁为佐药加强其宣肺平喘之功,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另外,还应注意药量对药物作用地位的影响。一般君药用量大,臣佐药次之。在具体运用时将药力峻缓、质地轻重等综合起来考虑,定准君臣佐使的剂量,勿使比例失调。

至于方中各药是否全俱,各宜多少,要根据病情的复杂程度、药物的药力强弱、峻猛程度、有无毒副作用及配伍用法灵活而定。一般来讲,病情简单,君药能胜任主证治疗需要,亦无毒副作用需要制约,则臣佐使药亦可不用,如独参汤。反之病情复杂,君药不能胜任病证治疗需要,或有毒副作用需要制约,则臣佐使药需全用。方中药味的多少,以合证为宜。一般君药只用1~2味,臣佐药药味较多。

总之,一首方以君药为核心,臣佐使为从属,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协同、监制等产生综合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二、方剂加减变化(www.xing528.com)

按照证和法组成方剂后,其组成、剂量、功效、主治等便成固定的,而疾病则是千变万化的,且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不尽相同,地域、时令季节有区别,因而不能照搬成方。要做到选方中肯,用药得当,疗效卓著,一定要善于加减化裁,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剂的加减化裁方法有以下三种。

1. 药味加减 根据证候和治法的需要,去掉方中不合适的药物,加入适宜的药物,使之更切合病证治疗的需要。其中又分两种。

(1)佐使药的加减,即通常所说的随证加减。这种变化的前提是主证不变,随次要症候变化而增减方中药味。其变化的特点是方剂的主要配伍、主要功效、主治病证不变,只改变了次要的配伍和次要功效,治疗的兼夹病证不同。如银翘散在运用时有: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渴甚者加天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咳者加杏仁等。虽然有多种加减变化形式,但其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及主治的风热表证未变,只是兼夹的病证发生改变而已。

(2)臣药的加减,适应于某方所用之药与功效有可取的一面,而与当前所治之证又不大相宜,予以加减化裁。其变化的特点是:主要的配伍、主要的功效及主治证均发生了大的变化,甚至连方名都改变,衍化出了新方。如麻黄汤以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为主,治疗风寒表实证,去掉方中的桂枝后,主要配伍麻黄配杏仁,其作用以宣肺平喘为主,主治风寒犯肺证,方名亦变为三拗汤。

药味的加减对方剂的配伍、功效、主治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因此,临床时不能随意增减方中药味,一定要透彻理解制方者原意,熟悉药性及药物的配伍用法,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化裁合理,运用得当。

2. 药量的增减变化 不改变方剂组成,只增减方中药物的用量。由于用量的轻重与药力大小、作用的强弱密切相关。剂量的变化可引起方剂功效、主治,甚至配伍关系的改变。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剂量,增强药力,或改变方剂的功效,扩大治疗范围,满足不同病情治疗的需要。如四逆汤,治疗阴盛阳衰轻证尚可,但当病情发展到阴盛格阳时,有病重药轻之嫌,张仲景增加方中附子、干姜剂量,虽全方的配伍关系不变,但药力增强,功效不但回阳救逆,且能逐阴通脉,以适应较重病证治疗的需要。另一情形如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具有轻下热结作用,原为治疗阳明热结轻证的方剂。但增加方中厚朴、枳实的用量,大黄用量不变,其配伍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大黄为君变为厚朴为君。功效也由原来的泻下热结变成了行气通便,主治气滞便秘证。

可见药量的增减变化虽不一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但必然改变其功效和主治。所以在学习和运用成方时,对方中药物用量比例应有所了解,不可随意更改方中药物用量。

3. 剂型的更换 是指不改变方中药味及药物用量,只将剂型予以更换。不同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证。李东垣的《用药法象》中云:“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有病宜汤者,宜丸者,宜散者。可见剂型的改变是为了适应缓急轻重的不同病证治疗而采取的一种化裁方法。如治疗中焦虚寒,自利不止,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少力的理中丸,改为治疗上焦阳虚,症见心中痞满,胁下有气上逆抢心,四肢不温,少气懒言,脉沉细的人参汤。

以上三种变化,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应用。但无论运用哪种变化形式,我们都应对成方的组成、功效、主治了然于心,对患者病情、拟用治法以及药物性能、配伍用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化裁随心,运用自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