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子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又称“妊娠痫证”。本病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子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被分别称为产前子、产时子和产后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子。子痫是产科危急重症,做好产前检查,对预防子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子一旦发生,严重威胁母婴生命。
《诸病源候论·妊娠痉候》:体虚受风,而伤太阳之经,停滞经络,后复遇寒湿相搏,发则口噤背强,名之为痉。妊娠而发者,闷冒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亦是风伤太阳之经作痉也。亦名子痫,亦名子冒也。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机制是肝风内动,或痰火上扰。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阴血聚下或阴血暴虚,阳失潜藏,五志化火,气血逆乱,筋脉失养,神不内守,而发筋脉痉挛,四肢抽搐,神志昏迷等症。
1.肝风内动 素体阴虚,孕后精血养胎,肾精益亏,肝血愈虚,血不荣筋,肝风内动,精不养神,心火偏亢,风火相煽,神志昏冒,遂发子。
2.痰火上扰 孕妇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虚尤甚,阴虚热盛,灼其津液,炼液成痰,痰热互结,或肝阳偏亢,气郁痰滞,蕴而化火,痰火交炽,或孕妇脾虚湿盛,聚液成痰,郁久化热,以致痰火上蒙清窍,神志昏冒,发为子痫。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了解有无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史;是否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等。
②症状:在妊娠晚期、临产前或新产后1~2天发生抽搐或伴昏迷。典型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双臂屈曲,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和剧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神志丧失。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肌肉松弛,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恢复呼吸而后逐渐苏醒。抽搐频繁持续时间较长者,往往陷入深昏迷。
③检查:子痫发作前血压可明显升高,≥160/110mmHg,尿蛋白≥5g/24h,或有血小板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凝血障碍等。
(2)鉴别诊断:癫
合并妊娠。癫患者孕前有类似发作史,无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2.辨证思维 子为产科危急重症,应重在预防。其证候特点是风、火、痰上扰,蒙蔽清窍。本病辨证要充分注意昏迷与抽搐发作程度和频率,结合兼症和舌脉,确定证型与治法。一般昏迷深,发作频的病情较重。
(三)治则思维
治疗原则以平肝息风、豁痰开窍为主。应配合西医解痉、降压、镇静,控制抽搐,防治并发症,挽救母儿生命。适时终止妊娠。
(四)辨证论治
1.肝风内动
【证候】 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颜面潮红,眩晕头痛,烦躁不安,突然四肢抽搐,昏不知人,牙关紧闭,时作时止。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辨证】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见颜面潮红,眩晕头痛,烦躁不安;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以致四肢抽搐;风火相煽,扰犯神明,故昏不知人。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是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征。
【治法】 平肝息风。
【主方】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举例】 羚羊角10g,钩藤15g,桑叶10g,菊花10g,贝母10g,生地黄10g,茯神10g,白芍10g,鲜竹茹10g,甘草6g。
2.痰火上扰
【证候】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面浮肢肿,头晕胸闷,突然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息粗痰鸣,时作时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辨证】 痰湿内蕴,则面浮肢肿,头晕胸闷;郁久化热,痰火上蒙清窍,故见突然倒仆,昏不知人,息粗痰鸣;火盛风动,则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俱为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 清热息风,豁痰开窍。
【主方】 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加竹沥。
【处方举例】 牛黄3g,郁金12g,黄连5g,黄芩5g,栀子5g,竹沥10g。
痰涎壅盛者,配安宫牛黄丸化痰开窍,每次半丸或1丸,鼻饲或灌服。
(五)预后转归
子肿如不伴有高血压或蛋白尿,预后良好;子晕的治疗是预防子痫的重要环节,若失治误治,即有可能发展成为子痫;子一旦发生,对胎儿和孕产妇均有较大危害。子是妊娠特有病症,其发生、演变与发展有相关性,与西医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过程相类似,诊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www.xing528.com)
(六)预防与调护
1.子是产科危急重症,做好产前检查,对预防子痫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尤须注意产前检查和保健。子痫一旦发生,严重威胁母婴生命。
2.子根据不同阶段的证候特点和该病的演变规律,辨证论治,并预测各种证候的演变,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充分体现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精髓。
3.对子抽搐、昏迷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要有专人护理,应避免一切声与光的刺激,置患者于暗室,取出假牙,口中放开口器或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免咬破唇舌,头侧卧,防止黏液吸入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禁止饮食及口服药,加强口腔护理等。
(七)疗效评定
1.治愈 抽搐得到控制、血压正常,缺氧和酸中毒恢复正常,及时终止妊娠。
2.好转 抽搐、血压基本控制,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在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后及时终止妊娠。
3.未愈 血压控制不理想,孕妇抽搐、昏迷未能控制,出现母婴生命危险。
二、名家医案
1.朱楠松医案——肝旺肾虚,虚阳上逆,脾运失司,水湿泛滥
黄某,28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76年11月30日。
【主诉】 孕8月余,全身浮肿伴头痛5天。
【现病史】 第1胎孕8月余,孕早期恶阻颇剧,尿醋酮阳性,无出血史,本月15日起发现足肿,当时血压正常。25日起全身浮肿(++++),咳嗽,胸胁疼痛,纳呆泛恶,便溏,头痛鼻衄,皮肤瘙痒。
【查体】 血压24.0/16.0kPa。尿检:蛋白(++),有管型颗粒。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88U。肺部听诊:有湿啰音。体温37.2℃。舌质暗,苔腻,脉象弦细带数,唇上及两颊有色素沉着。
【诊断】 妊娠痫证。
【辨证】 肝旺肾虚,虚阳上逆,脾运失司,水湿泛滥。
【治法】 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湿消肿。
【方药】 赤小豆12g,绿豆12g,黑豆12g,金银花9g,生甘草4.5g,钩藤(后下)15g,土茯苓20g,泽泻12g,天仙藤12g,冬葵子9g,桑白皮12g。5剂。
【按语】 易发生妊娠肿毒症之患者,多肝肾阴虚,脾气不足。怀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愈亏,肝失濡养,则阴虚阳亢。本例病人脾肾两虚,运化失司,体内水湿壅滞,全身肿满,并出现尿蛋白及管型颗粒,阴血素虚,肝阳浮越,血压高达24.0/16.0kPa,病情复杂,已呈先兆子痫危候,如肝风内动,则将发生子痫。就诊时患者神志清晰,主诉症状繁多。外院医师均主张立即手术取胎,但患者及家属坚持要求服中药避免手术,乃采取中西医两法并进。方拟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湿消肿,三豆饮加减,全方淡渗滑利,疏泄肝气。10天后根据家属来信云:服药后消肿,血压亦下降,隔数日即顺产一女。
[选自朱南松.朱南松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袁家玑医案——阴虚阳亢,风火相煽,痰瘀交阻
马某,女,38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78年9月6日。
【主诉】 孕8个月,手足抽搐,谵语妄言。
【现病史】 患者妊娠第5胎,前4胎产育平安,现身重8个月,因夫妇争吵大怒,遂头痛作,继之手足抽搐,谵语妄言,口流白沫,夜不成寐。
【查体】 舌红苔黄腻,脉缓滑。
【诊断】 妊娠痫证。
【辨证】 阴虚阳亢,风火相煽,痰瘀交阻。
【治法】 平肝息风,镇痉化痰。
【方药】 天麻、钩藤(后下)各15g,珍珠母(先煎)、生石决(先煎)、左牡蝎(先煎)各30g,怀牛膝20g,生白芍25g,法半夏15g,天竺黄20g,竹茹6g,全蝎3个,蜈蚣10g,化橘红6g。
上方稍事加减,连服20剂,诸症向愈,至足月顺产,母子皆健。
【按语】 妊娠痫证古称“子痫”“子冒”。《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妊娠而发者,闷冒不识人,须臾醒醒时发……亦名子痫,亦名子冒也”。本例患者,年近四旬,已连产4胎,精血已伤,今妊娠8个月,精血聚以养胎,阴分亏虚必然。夫妇争吵大怒,气血上垂,引动肝风,风火相煽,致气血痰火并于上,遂头痛作神明被蒙,故见谵语妄言,口吐白沫,风痰痹阻经脉,故见手足抽搐;心神被扰,则夜难入寐。舌红,苔黄厚腻,脉缓滑,亦为痰热内盛之象。病起乃阴虚阳亢,肝风引动,风火相煽,痰瘀交阻,故以生石决明、牡蝎、珍珠母重镇潜阳,平肝息风;天麻、钩藤、决明子息风散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生白芍入肝,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柔肝息风使气不妄行;法半夏、天竺黄、竹茹、化橘红通窍除痰,使气下行;蜈蚣、全蝎祛风镇痉。诸药合用有镇肝息风,解痉除痰之功,故初服即见大效,继以育阴潜阳,柔肝息风,化痰通络之剂以收全功。
[选自卢晓梅.袁家玑教授妇科验案二则.江苏中医,1994,446: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