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堕胎、小产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胎堕难留,西医称之为“难免流产”。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其母有疾以动胎”和“胎有不牢固以病母”这两类因素,已认识到母体和胎元的异常均可导致胎元不固。胎元方面:因父母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禀赋薄弱,不能成实。《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父气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或孕后受外邪、毒物所伤,胎元不健,若因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实而易殒堕。
母体方面:因素体虚弱,肾气不足;或因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或由气血虚弱,或因邪热动胎,或因受孕之后兼患其他疾病,干扰胎气,以致胎元不固。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有停经史。可有胎漏、胎动不安,或有妊娠期热病史、外伤史等。
②症状:小腹疼痛,呈阵发性并逐渐加剧,伴阴道流血,继而有胎块排出。一般在妊娠12周内堕胎者多先有阴道流血;妊娠12周以上小产者多先有腹痛,后有阴道流血,还常伴有腰痛、肛门下坠感、尿频等症状。胎堕不全时可大量阴道流血,伴汗出肢冷,头晕心悸等,为气随血脱之危候。
③检查
妇科检查:堕胎者阴道流血量多,子宫颈口已开大,有时可见胚胎组织堵塞于宫口,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小产者除子宫颈口开大外,可有羊水流出或胎膜囊膨出于宫口,均属胎殒难留,相当于西医学的难免流产。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此属胎堕不全,相当于西医学的不全流产。若妊娠物完全排出,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腹痛消失,阴道流血逐渐停止,此属胎堕完全,相当于西医学的完全流产。
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宫腔内是否有妊娠物残留。
(2)鉴别诊断
①崩漏:崩漏乃经乱之甚,可有停经,继而不规则阴道流血;但无妊娠征象,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有助诊断。
②异位妊娠:起病即伴有剧烈的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且常局限于一侧;阴道出血多为点滴状,色暗,常伴有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比例的失血性休克。子宫颈有举痛;后穹隆常饱满,亦有触痛。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宫旁或子宫直肠窝有时可触及软性肿块,并有明显触痛。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诊断性刮宫示子宫内膜有蜕膜改变,但无绒毛。超声波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宫腔内出现弥散分布的杂乱光点反射,但无妊娠囊光环;子宫直肠陷窝部位有血块存积时,可出现不规则的囊性肿物,肿物内反射光点较一般囊肿稍多;宫底上方或子宫两侧,可见囊性肿块,肿块内可见光点反射,有时可见妊娠囊或其他胚胎反射;腹腔内有出血时,脐周或脐上可见肠管回声反射。腹腔镜检查,见腹腔中有陈旧性出血及输卵管肿块,有明确诊断意义,但此检查能引起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2.辨证思维 堕胎、小产常从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致,也有直接发生堕胎、小产的。主要根据阴道流血与胎块排出情况,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参考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判断堕胎、小产完全或不全。
(三)治则思维
治疗大法以下胎益母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清宫术或钳刮术以下胎。若殒堕过程中突然阴血暴下,出现气随血脱的危象,又当益气固脱以救其急,配合输液、输血、抗休克等急救措施,并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胎堕完全者,可参照产后调养气血,不需特殊处理。
(四)辨证论治
1.胎殒难留
【证候】 多由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腹痛腹坠加重,或有羊水溢出。舌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弦。
【辨证】 因故胎殒,胞脉受损,故有阴道流血增多;胎殒胞宫,故有羊水溢出;胞宫瘀阻,欲排不能,不通则痛,故有腹痛腹坠加重;胎殒将堕,继续妊娠已不可能。舌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弦,也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法】 祛瘀下胎。
【主方】 脱花煎(《景岳全书》)加益母草。
【处方举例】 当归9g,川芎9g,肉桂5g,牛膝8g,红花6g,车前子9g,益母草15g。
2.胎堕不全
【证候】 胎殒之后,尚有部分残留宫腔内,阴道流血持续不止,甚至大量出血,腹痛阵作。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 胎殒已堕,堕而不全,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故阴道流血持续不止,甚至大量出血;胎堕不全,留而为瘀,不通则痛,块物排出,腹痛稍减,故腹痛阵作;因胎瘀阻,或残留物滞留胞宫,排瘀受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则为气虚血瘀之征。
【治法】 益气祛瘀。
【主方】 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处方举例】 当归9g,川芎9g,肉桂5g,牛膝8g,红花6g,车前子9g,益母草15g,人参12g,炒蒲黄9g。
(五)病程观察
1.在胎殒难留证型中,若腹痛阵作,血多有块者,加炒蒲黄、五灵脂以助祛瘀下胎,止痛止血之效。
2.在胎堕不全证型中,若流血不止,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甚则晕厥,不省人事,手足厥冷,唇舌淡白,脉芤或微细无力,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人参黄芪汤(《证治准绳》)。同时补液、输血,抗休克。(www.xing528.com)
3.在胎堕不全证型中,若伴有发热、腹痛、阴道流血紫暗如败酱,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则为感染邪毒,应在祛瘀下胎的同时予以清热解毒,可用脱花煎加益母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等,同时注意抗感染治疗,尽快施行清宫术。
(六)预后转归
本病多由胎漏、胎动不安及失治、误治发展而来,多损伤冲任,累及到肾。胎漏、胎动不安,经积极保胎治疗,多数可继续正常妊娠,足月分娩。若治疗过程中腹痛加剧、阴道流血增多、胎心音及胎动消失,则可能胎堕难免;若胎堕不全,可因大出血而导致休克。若胎元已殒,但胎死不下,日久可能引起凝血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反复堕胎、小产,则导致滑胎,甚或不孕。
(七)预防与调护
1.先兆流产和难免流产、不完全流产的治疗原则完全不同,前者保胎,后二者是祛胎。因此发现流产患者,首先要诊断为何种流产,然后制定治疗原则。
2.对于反复流产而又迫切希望生育者,在流产后应继续中药调理脏腑和气血功能,增强冲任二脉功能,为以后正常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流产完全,体征消失,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流产完全,体征明显减轻,各项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二、名家医案
1.马大正医案——瘀血阻滞
黄某,女,27岁,已婚。
【就诊日期】 2006年2月13日。
【主诉】 流产后阴道出血1个月。
【现病史】 2006年1月13日行人工流产术,因阴道出血不止,于1月24日行清宫术,术后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色暗红,无腹痛及发热。
【查体】 2月13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7mm,宫腔内可见14mm、10mm、13mm的不规则稍强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大便稍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 堕胎。
【辨证】 瘀血阻滞。
【治法】 活血攻下。
【方药】 制大黄9g,甘遂10g,阿胶(烊冲)10g,旋覆花12g,茜草15g,葱14条,蒲黄10g,五灵脂10g,川牛膝30g,益母草30g。3剂。
二诊(2006年2月17日):症如上,舌脉同前。中药守上方加当归9g,川芎9g,枳实15g。3剂。
三诊(2006年2月20日):阴道出血将净,血色鲜红,B超检查:子宫内膜9mm,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清湿热、止血。败酱草10g,红藤15g,椿根皮15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大蓟15g,小蓟15g,萆薢10g,地榆15g,槐花20g,贯众炭15g,阿胶(烊冲)10g。3剂。
【按语】 大黄活血下瘀物,和甘遂合用,攻下作用更强;阿胶顾护正气;旋覆花汤是治疗半产漏下的方剂;益母草、失笑散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后加当归、川芎、枳实增强活血行气之力。数方合用治疗堕胎不全疗效显著。
[选自李桂珍.调理脾胃法治疗妇科疾病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47]
2.李桂珍医案——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胎儿失养,胎元不固
张某,女,31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96年10月12日。
【主诉】 孕5个月,腹痛,呕吐,胎儿欲出。
【现病史】 曾连续小产2次,每次都在孕5个月20天左右,出现胃脘痛,呕吐、肛门坠痛等症。曾经西医保胎治疗终不效而小产。平素食少纳呆。此次孕5月余,又突然胃痛、呕恶、腹痛腹坠,仍觉胎儿欲出,惊恐万分。视其面色萎黄,惊恐状态,胃痛时作,呕恶不得进食。
【查体】 舌淡胖,苔薄腻,脉沉滑。
【诊断】 小产。
【辨证】 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胎儿失养,胎元不固。
【治法】 健脾益气,和胃安胎。
【方药】 人参、陈皮、竹茹各10g,白芍、桑寄生各12g,山药30g,菟丝子20g,白术、续断各15g,生姜3片,枣7枚,砂仁6g。水煎服,日1剂,服药3剂,胃脘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减轻,偶有呕恶,精神较前安。能少量饮食,继进7剂,胃脘痛除,偶有呕恶。随症加减20剂,饮食如常,无胃脘痛呕恶。嘱其以香砂养胃丸调理善后,足月生一男婴。
【按语】 经带胎产、妇科诸病,历来医家多重视肝肾论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系胞宫,所以治疗妇科病多从肝肾着手然而女子以血为本,而血的生成、有赖脾胃化生。脾主统摄血液。使血循经而行,脾又运化精微及水湿。若脾胃损伤,则可致经带胎产杂病丛生。
[选自李桂珍.调理脾胃法治疗妇科疾病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