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治腹痛16方-中医外治方法详解

外治腹痛16方-中医外治方法详解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中。适用于发热、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者。适用于上腹疼痛显著,时痛时止,伴腹胀胁痛、恶心、呕吐、低热或中等度热者。适用于腹满胀痛、面赤口渴、呕吐频作、小便赤黄、大便不爽者。拔罐方一1.取穴水分、神阙、气海。或用闪罐法治疗10~20分钟。3.备注若寒性腹痛,刮后在神阙穴上拔火罐10~15分钟,或隔姜灸3~5壮则效果更佳。指压方一1.取穴胸9、10椎两侧1.5寸。

外治腹痛16方-中医外治方法详解

【病证介绍】

腹痛病变部位较广,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整个部位发生的疼痛,概称之为腹痛。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多因外感风、寒、暑、湿或贪食生冷,内伤饮食,或情志失常,气滞血瘀所致,或由其他疾病引起。

腹痛病位有大腹、小腹、少腹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治当详察。

【按摩外治1法】

1.按压穴位以拇指或中指找准穴位,用力重按。一松一压,以感到酸麻重胀为佳,每穴1~2分钟。

(1)取上巨虚、天枢、大椎、曲池、内庭、丰隆穴。适用于发热、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者。

(2)取阳陵泉、内关、合谷、肝俞、胆俞、日月、足三里穴。适用于发热、恶寒、腹痛以右上腹为主,伴恶心、呕吐、便秘者。伴黄疸者加至阳、胆俞、腕骨等;便秘明显者,加天枢、大肠俞。

(3)取太冲、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肝俞、胰俞穴。适用于上腹疼痛显著,时痛时止,伴腹胀胁痛、恶心、呕吐、低热或中等度热者。两胁窜痛为著者加期门、日月等。

(4)取梁门、脾俞、胃俞、中脘、下巨虚、膈俞等穴。适用于腹满胀痛、面赤口渴、呕吐频作、小便赤黄、大便不爽者。

(5)单纯腹痛而其他症状不明显者,可选用下组穴位中的一组:①双侧足三里、大椎、合谷;②公孙、曲池、阳陵泉。

2.擦脊背以两手掌部推擦大椎至大肠俞区域,重点为胸椎7~8棘突部位,至皮肤潮红为度。配合掐按足三里、内关、下巨虚、上巨虚四穴。

【拔罐外治7法】

拔罐方一

1.取穴 水分、神阙、气海。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拔罐方二

1.取穴 中脘、下脘、建里。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或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拔罐方三

1.取穴 水道、归来、大巨、中极。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用药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拔罐方四

1.取穴 神阙。

2.操作

(1)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2)拔罐后,加敷脐法(方药为胡椒粉1.5~2克或干姜丁香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取1.5~2克填脐,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拔罐后,取食盐铺匀于脐眼,厚约0.3厘米,直径2~3厘米,再上置艾炷1壮,点燃,待烧至刚有温热感时用汤匙压灭其火(注意不宜烧得过度和压得过猛,以防烫伤),脐部有较明显的烧灼感,并向腹中扩散,从而加强了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

3.备注 本疗法不仅止痛效果好,而且还有止吐泻、消腹胀之效。一般经1~4次治疗,均见效验。

拔罐方五

1.取穴 督俞、脾俞、大肠俞。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每次留罐20分钟。隔日1次。

拔罐方六

1.取穴 天枢、中脘、脾俞、胃俞、气海、内关。(www.xing528.com)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每次选用3~6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拔罐方七

1.取穴 脾俞、胃俞、气海、关元。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1次。或用闪罐法治疗10~20分钟。

刮痧外治5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及压痛点,下腹部,脐侧区,腹股沟区,膝弯区。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自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泛红为止,再刮治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及压痛点(腹背部),至出现痧痕为止,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然后刮下腹部、脐侧区(绕脐痛多刮)、腹股沟区(少腹痛多刮)及膝弯区。每日1次。

3.备注 若寒性腹痛,刮后在神阙穴上拔火罐10~15分钟,或隔姜灸3~5壮则效果更佳。

刮痧方二

1.取穴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内关、三阴交。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或仅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亦用泻法。多一次即效。

刮痧方三

1.取穴 分2组:一为胃俞、肾俞、大肠俞、梁丘、足三里;二为中脘、天枢、关元。随证配穴:里寒实配中脘、神阙、公孙;虚寒配中脘、章门、气海、神阙;里实热配天枢、上巨虚、支沟、曲池、内庭;气滞配肝俞、期门、天枢、阳陵泉、太冲;瘀血配胆俞、天枢、行间;食积配中脘、璇玑、内庭。

2.操作 用刮痧、点揉法。第1组穴用刮痧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第2组穴用点揉法,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度,每日1次。再随证加刮配穴:里寒实、虚寒、里实热、气滞和食积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宜广泛,其中太冲穴以针点刺;瘀血型的手法力度宜重,操作范围宜广泛。

3.备注 对于剧烈腹痛或轻痛不止者,应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和临床观察。

刮痧方四

1.取穴 神阙周围各旁开1寸对角点(共4点)。虚寒配关元;实寒配天枢;食积配中脘;气滞血瘀配期门、行间。

2.操作 用挑痧加拔火罐法。先在主穴各点挑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火罐5~10分钟,再随证加刮配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刮痧方五

1.取穴 脾俞、膈俞、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 用刮痧法。先从背部膈俞刮至脾俞,再刮腹部的中脘、关元,然后刮上肢部内关,最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中病即止。

【指压外治3法】

指压方一

1.取穴 胸9、10椎两侧1.5寸(即肝胆俞穴)。

2.操作 在胸9、10椎两侧1.5寸处(即肝胆俞穴),有的可在膈俞穴至胆俞穴之间找到反应点,术者用拇指及食指或双手拇指紧贴背部穴位滑动指压按摩,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先轻后重,局部出现酸、麻、胀感3~5分钟,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

3.备注 辨证施治,适当节食,切忌暴饮暴食;寒温适度,避免外邪入侵;调养情志,保持心情愉快,去除不良的精神刺激;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指压方二

1.取穴 承山。

2.操作 用拇指,先轻后重,先柔后刚,先浅后深的进行按压。当患者感到酸胀明显时,术者拇指用力重按深压,同时令患者深吸一口气,约停30秒,然后将气慢慢呼出,术者拇指随着呼气逐步放松,最后将承山穴轻揉数次,其痛可止。必要时,可重复按摩1~2次。

指压方三

1.取穴 脊柱两侧肺俞至肾俞穴、腰椎棘突、腰背部皮肤。

2.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先用两手拇指沿患者脊柱两侧肺俞至肾俞穴自上而下推拿;然后用右手掌按压腰椎棘突,自上而下顺时针按揉;最后沿肾俞穴至肺俞穴自上而下,上下提拉腰椎部皮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