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结肠炎17方经临床疗效可靠

慢性结肠炎17方经临床疗效可靠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常在黎明之时腹部胀痛,肠鸣,泻下如注,完谷不化,泻后则安,或黏液血便等症,故又称“五更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情志失调,或久病气虚损伤脾胃及肠而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司所致。但大多是由急性肠炎迁延所致。拔罐方一1.取穴神阙(肚脐)、足三里。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经临床反复观察,对患者无任何不良影响。5次为1个疗程。每日1次,至愈为止。

慢性结肠炎17方经临床疗效可靠

【病证介绍】

慢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常在黎明之时腹部胀痛,肠鸣,泻下如注,完谷不化,泻后则安,或黏液血便等症,故又称“五更泻”。大多反复发作,病程多在半年以上。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情志失调,或久病气虚损伤脾胃及肠而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司所致。但大多是由急性肠炎迁延所致。

【按摩外治1法】

1.取穴 腹部的天枢、大巨、关元,背部的大肠俞、小肠俞,手部的手三里,足部的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

2.操作

(1)按揉腹部的天枢、大巨、关元穴各50~100次,力度轻缓平稳。

(2)按压背部的大肠俞、小肠俞100次,力度稍重,以胀痛感为宜。

(3)点按手部的手三里和足部的足三里及三阴交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感为宜。

【拔罐外治7法】

拔罐方一

1.取穴 神阙(肚脐)、足三里。

2.操作 采用针灸罐法。先用毫针刺,后拔罐10~15分钟。罐后加灸。每日1次。

3.备注 引自《辽宁中医杂志》。笔者根据家传经验,先针刺神阙与足三里,并加点刺神阙穴四周处(用平补平泻法),针后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各灸(隔盐灸)3~5壮或点灸5分钟。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神阙穴,古有“禁针之说”,《针灸甲乙经校释》按语云:“此穴在脐窝正中,禁针,目前有针此穴者,当严密消毒,以防感染。”经临床反复观察,对患者无任何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神阙穴是可以针刺的,但必须严格消毒。

拔罐方二

1.取穴 中脘、关元、会阳、长强。

2.操作 采用针灸后拔罐法。每在上述穴位,针后加灸20分钟,前3穴灸后拔罐15分钟,长强穴只针灸,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拔罐方三

1.取穴 第7颈椎至第4骶椎,关元、中脘、三焦俞、脾俞。

2.操作 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先在背部正中线两侧5~10厘米处第7颈椎至第4骶椎之间涂少许润滑剂。将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在第4骶椎处的华佗夹脊穴上,用走罐法上推至大椎旁,然后再返回原处。这样反复操作4~6次,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少量瘀血时,再把火罐按顺序推至三焦俞、脾俞穴上,每穴停留2~3分钟,取下火罐,再进行另一侧的治疗。做完背部治疗,取仰卧位,将火罐拔在关元穴上,停留2~3分钟,用走罐法沿腹正中线上推至中脘穴,然后向左右推移。反复2~3次,即可完成全部治疗。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拔罐方四

1.取穴 从肝俞至小肠俞的膀胱经上寻找压痛点(如无压痛点,则自上而下每次取1~2对俞穴)、水分、肓俞、阴交、天枢、关元、足三里(双、交替)、三阴交(双、交替)。

2.操作

(1)采用挑罐法。每次取背部痛点或1~2个俞穴,腹部2穴,下肢1穴。先挑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3~4天施术1次;或用出留针罐法、皮肤针罐法等。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采用单纯拔罐法,或贴敷姜、蒜、伤湿止痛膏罐法,涂姜汁、蒜汁、风油精等药罐法及温水罐法等。属虚寒型者,宜选用灸罐法。均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方五

1.取穴 分三组:一为天枢、大横、气海、关元;二为脾俞、肾俞、大肠俞、中髎;三为足三里、阳纲、意舍、命门。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每次选1组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止。

拔罐方六

1.取穴 颈1至骶4之间,左右各5~10厘米之处。

2.操作 采用走罐法。先在应拔部位和罐口涂以液状石蜡,用闪火法将火罐扣拔在骶4的华佗夹脊穴上,速即往上推至大椎穴旁,然后再返回原处,反复操作5次,待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少量瘀血斑时,将火罐扣拔在关元俞、脾俞穴,各停留2~3分钟;再将火罐扣在关元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缓慢沿腹正中线推至阴交穴,向左推至左胃上穴,向右推至中脘穴,再向右推至右胃上穴,直至返回阴交穴为1遍,如此反复操作2~3遍为治疗1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拔罐方七

1.取穴 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下脘、天枢、气海、归来、足三里。

2.操作

(1)火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脾俞、气海、天枢、归来、足三里或用抽气罐法。(www.xing528.com)

(2)刺络拔罐法:取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下脘、气海、足三里,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用闪火法拔罐于点刺部位。

(3)走罐法:取背部督脉线、足太阳膀胱经内侧线、夹脊线,上至第1胸椎,下至骶椎,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出血,然后沿循经路线上下来回走罐。

刮痧外治5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脊柱(从长强至大椎旁)。

2.操作 用撮痧法。医者用双掌从尾椎部交替轻轻拍打行至大椎旁,往返5分钟。待椎旁皮肤出现红润后即用双手拇指,从尾椎部(长强穴)开始把皮肌提捏起来(双手食指要横抵在脊椎骨处),捏到腰椎时,要适当加大力量向左右交替拨动,然后转缓渐渐捏到大椎旁,如此往返20分钟左右,待腰椎出现灼热和舒适感后即可。每日1次,中病即止。

刮痧方二

1.取穴 脾俞、肾俞、大肠俞、中脘、天枢、足三里。

2.操作 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刮脾俞、肾俞、大肠俞,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或刮中脘、天枢;然后刮足三里。每日1次。

3.备注 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吃水果要洗净,忌食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腹部宜保暖,免感寒凉。

刮痧方三

1.取穴 脊柱两侧,胸10~12至腰骶椎及其两侧,上腹部,脐侧区,膝眼下。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自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皮肤潮红为止,再于胸10至腰骶椎及其两侧刮5行(力度适中),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上腹部,脐侧区及膝眼下。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刮痧方四

1.取穴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手三里、曲池、足三里、中脘、天枢、大巨、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中枢、命门。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将主穴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不必全用或先刮背部、上肢穴位,后刮腹部下肢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

刮痧方五

1.取穴 脾俞、肾俞、命门、志室、大肠俞、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章门、手三里、合谷。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腰背部的脾俞、背俞、命门、志室、大肠俞,刮胁部章门,再刮腹部的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然后刮手三里、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耳穴贴压外治4法】

耳穴贴压方一

1.取穴 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贲门、膈、胃、皮质下、肺、脾、交感、三焦、神门、直肠下段、降压沟下段、降压点。

2.操作 每次取耳穴6~8穴,用0.5平方厘米胶布放置王不留行籽粘贴于敏感的耳穴上。每天按压3次,每次按压5分钟。双耳交替进行。

耳穴贴压方二

1.取穴 止泻、大肠、小肠、直肠、肝、脾。配穴:幽门、交感、肾、神门。

2.操作 常规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每天自行按压7~10次,每次2~3分钟,3天换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主治慢性结肠炎。

耳穴贴压方三

1.取穴 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肝、脾、胃。配穴:幽门、交感、神门。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穴上,每天每穴轻压2次,每次3~5分钟,4周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结肠炎。

耳穴贴压方四

1.取穴 大肠、小肠、交感。配穴:脾、直肠下段、内分泌

2.操作 在穴区内寻找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一侧,两耳交替进行。患者每天自行按压不少于4次,3天更换对侧耳穴。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