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此病为常见病,人群患病率4%,多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可高达13%。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时发病;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等慢性刺激亦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均可增加感染机会。
慢支属中医“内伤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外邪侵袭,痰浊内生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每易遭受外邪入侵,以致咳嗽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脾肺肾气虚,水津不布,痰饮内停,阻遏于肺,引起长期咳喘;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继而逐渐形成本病。慢支急性发作往往由于外邪(如风寒、风热)引动痰饮而致咳喘加剧;而肺脾气虚又是导致外邪入侵的内在因素。故临床上每常见反复的外感引起咳喘的急性发作。
2.肺脾气虚,久病及肾 慢支经久不愈,肺脾常损及于肾,致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故病情重者常伴有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
总之,慢支为病是因六淫之外邪侵袭人体,表卫受邪,肺失肃降,肺气不宣,痰浊滋生;或肺脏久咳致虚,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所致。本病病位在肺,以痰湿、痰热、痰瘀为标,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慢支在临床上以“咳”、“痰”、“喘”持续性、反复性发作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应抓住脏腑、虚实、痰瘀等病机关键,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注重全身调理。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止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治疗。
[证治述要]
慢支在临床上以“咳”、“痰”、“喘”持续性、反复性发作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应抓住脏腑、虚实、痰瘀等病机关键,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注重全身调理。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止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治疗。
1.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憋气,晨起咳甚,痰多,痰清稀或黏稠,色白或白色带灰,痰出则舒。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炙紫菀10克,蒸百部12克,紫苏子10克,白术12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5克,桔梗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痰热郁肺 咳嗽气粗息促,喉中痰鸣,痰多质黏或黄稠,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10克,山栀10克,桑白皮12克,连翘12克,前胡10克,桔梗12克,杏仁12克,瓜蒌皮12克,枇杷叶12克,金荞麦根3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肝火犯肺 咳逆阵作,上气面赤,咽干口苦,痰少而黏,咳之难出,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黛蛤散(布包)1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川贝母9克,瓜蒌皮12克,郁金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天花粉12克,白扁豆12克,冬桑叶9克,地骨皮9克,五味子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5.肺肾虚寒 咳嗽痰多,痰色白清稀,伴喘息,动则尤甚,四肢背部冷感,腰酸腿软,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质胖嫩,苔白润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散寒,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附子(先煎)6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生姜6克,芍药12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芥子6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常用成药]
1.固本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咳喘。
2.蛤蚧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定喘。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哮喘日久。(www.xing528.com)
3.理中化痰丸。每次6克,每天3次。用于脾虚痰多之咳喘。
4.制南星6克,白矾3克,研末分3次服。用于痰热郁肺之咳喘。
咳嗽病因多端,既有外感、内伤之分,又有虚实夹杂之别。但久咳不已,总以止咳定喘为主。——中医杰出高级专家·朱良春
[精方选议]
1.九味散 人参3克(或党参9克代),阿胶、贝母、款冬花、桑白皮、五味子(打碎)各9克,乌梅、炙罂粟壳、桔梗各6克,生姜2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按] 本方出自《医学心悟》,原名九仙散。功能益气,敛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不已,肺虚气弱,咳甚则气喘自汗,脉虚者。
2.定喘汤 白果12克,炙麻黄6~9克,紫苏子、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各9克,黄芩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按] 本方出自《摄生众妙方》,功能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痰多者。临床报道,上海市沪东医院用本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个别病例伴有感染,咳吐脓痰者加鱼腥草、蒲公英),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
3.冬病夏治咳喘膏 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2克。4药共研细末在三伏天使用,每次用1/3的药面,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将药面放在6块直径5厘米的油纸上贴在背部肺俞(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心俞(位于人体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膈俞(位于身体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6个穴位(如图)上,然后用胶布固定4~6小时后去掉,每于初伏、中伏、末伏共贴3次,连续贴治3年。
[按] 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不常发病的夏季,采取《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对脾肾阳虚、夏缓冬剧的慢支咳喘,采用温补脾肾之治法,以扶正培本,提高人体抵抗力,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每收良效。因为夏天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充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俞穴尤为敏感。冬病夏治是顺应四时之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养人体之阳气。阳气旺,则肌腠固密,外邪不能侵入,因而“夙根”可除,旧病不可发也。
现代流行的即是宗田从豁创制的如上述之冬病夏治咳喘膏。此药贴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既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有药物被局部吸收所发挥的药理作用。经研究证明,贴药后能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降低机体过敏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能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此外,用伏灸法也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方法是:先用七星针在心俞、肺俞、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等穴上叩刺后,再以6厘米厚的姜片贴在穴位上,将艾叶绒捏成枣核大的圆锥体形艾炷,进行艾炷熏灸,每穴3壮,初伏开始,3日1次,以皮肤红润不起疱为度。连用3个月为佳。
[康复指导]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首先要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搞好室内外卫生。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要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合理选择抗生素,以防止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
病人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内无刺激性气味;室内要尽量减少可能致敏的物质,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用陈旧被褥,不用羽绒制品;采用湿式扫除,不让尘埃飞扬。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病人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饮食不宜过饱、过甜、过咸或过于油腻,治疗期间不宜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不宜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酒、可乐等。可常食杏仁粥、苏子粥等药膳,以达到宣肺化痰、降气平喘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