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脐部疾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脐部疾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脐膨出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脐膨出的囊膜薄而透明,应及早手术治疗。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若脐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脐部疾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第二节 脐部疾病

脐部疾病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脐湿、脐疮、脐血的发病与接生断脐护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有关。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

一、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产生脐湿、脐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如《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二》中所言:“夫小儿脐湿者,亦由断脐之后,洗浴伤于湿气,水入脐口,致令肿湿,经久不干也。”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使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毒,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

导致脐血的病因可为断脐结扎失宜所致,亦有因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所致。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渗于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亦可致血渗于外。或因胎热内盛,迫血妄行,以致断脐不久,血从脐溢。部分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中气虚弱,脾不统血,亦可致脐血不止。

引起脐突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由于初生儿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留有脐环,或腹壁部分缺损,腹壁肌肉嫩薄松弛。外因为啼哭叫扰,屏气所致。啼哭叫扰过多,小肠脂膜突入脐中,成为脐突,正如陈复正的《幼幼集成·胎病论》所言:“脐突者,小儿多啼所致也,脐之下为气海,啼哭不止,则触动气海,气动于中,则脐突于外。”偶见肿物突起久不回纳,致外邪侵入,邪毒化热化火,可致高热、腹胀、腹痛等症。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诊断要点: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轻微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2.辨证思维 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搐为变证。

对脐血一病应辨轻证、重证。轻证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吮乳俱佳,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重证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委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时吐血、便血。

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脐疝是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脐膨出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三)治则思维

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息风镇惊。轻症单用外治法便有效,重症需用内治并配合外治法治疗。

治疗脐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者,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者应益气摄血。

脐突的治疗,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四)辨证论治

1.脐湿

【证候】 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

【辨证】 本病为脐部疾患的轻症,以脐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为主要表现,无明显全身症状。

【治法】 收敛固涩。

【主方】 龙骨散加减。

【处方举例】 龙骨10g,枯矾10g。外用,干撒脐部。(以5个月为例)

若局部红肿热痛者,按脐疮处理。

2.脐疮

【证候】 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辨证】 本症为脐湿的进一步发展,局部红、肿、热、痛,渐为糜烂化脓,溃则脓血流溢,可伴全身症状。

【治法】 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主方】 犀角消毒饮加减。

【处方举例】 金银花6g,水牛角(先煎)15g,防风6g,荆芥6g,牛蒡子6g,黄连1.5g,连翘6g,蒲公英9g,甘草3g。(以1岁为例)

局部外用如意金黄散。

3.脐血

【证候】 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甚则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见精神委靡、手足欠温、舌淡苔薄、指纹淡。

【辨证】 断脐后,如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时出血加重,静止时稍止。如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血循脐带伤口外溢,可见脐血鲜红渗泄。脾虚气不摄血,可见脐血色淡,缓渗不止。

【治法】 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

【主方】 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加减。

【处方举例】 水牛角(先煎)10g,茜草6g,白茅根10g,生地黄6g,牡丹皮6g,赤芍6g,仙鹤草6g。(以5个月为例)

气不摄血者,主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举例】 党参6g,黄芪6g,白术6g,甘草3g,山药6g,大枣6g,当归6g,血余炭6g,藕节炭6g。(以5个月为例)

4.脐突

【证候】 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时,又可重复突出。一般脐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亦无其他症状表现。但脐膨出可并发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肛门闭锁、膀胱外翻等。(www.xing528.com)

【辨证】 临床以局部表现为主,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

【治法】 压脐法外治。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垫压脐部,外用纱布扎紧。

(五)病程观察

1.在脐疮证型中,若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加大黄3g;脐部渗出混有血液加景天三七6g,紫草6g;伴神昏、抽搐,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2.在脐血证型中,若尿血加大蓟6g,小蓟6g;便血加槐花6g,地榆6g;形寒肢冷加炮姜炭3g。

3.在脐突证型中,若脂膜突出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脐膨出的囊膜薄而透明,应及早手术治疗。

(六)预后转归

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若脐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七)预防与调护

1.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

2.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3.脐部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4.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可加重脐突,应注意检查其啼哭原因,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二、名家医案

1.何维柱医案——脐疮

江某,女,2岁2个月。

【初诊日期】 1987年3月3日。

【主诉】 脐部发红,渗液2年余。

【现病史】 患儿出生后3天见脐部微红,脐部有黏液。曾用护脐粉、消炎散、紫金锭等外敷,又以青霉素等肌注,期间使用抗生素8种之多,病程迁延2年余不愈。

【现症】 患儿体瘦,无发热,脐窝轻度红肿,脐部稍突,有淡黄色稀脓液。

【诊断】 新生儿脐炎(中医:脐疮)。

【辨证】 湿毒内蕴。

【治法】 解毒通络,敛湿生肌。

【方药】 贯珠散敷贴。拔罐时见脐部淡黄绿色脓液缓缓流出,2分钟约0.2ml。1/d。贯珠散组成:贯众30g,穿山甲12g,珍珠末6g,蚕茧(去蛹)6只,冰片3g,樟脑10g。用法:穿山甲(醋制)、蚕茧(焙制),诸药共研细末,入玻璃瓶密封。用药前先揉脘腹约10分钟,继之闪火法脐部拔吸,轻揉动,做拉提手法。再以温绿茶盐水洗敷约5分钟后抹干,将药散适量掺撒于患处,敷盖消毒纱布并胶布(或布带)固定。

二诊:第4天分泌物色淡,量明显减少,脐红减轻。继续上述治疗。

三诊:第12天,脐口结痂,无分泌物溢出。继续上述治疗。

四诊:第20天,脐部红肿全消。随访3个月无复发。

【按语】 婴幼儿脐炎,中医称为“脐疮”,多因断脐结扎不善,或护理失宜,为不洁之物污染,风湿之邪入侵所致。本案使用贯珠散,方中贯众清热解毒;穿山甲通络,祛瘀散结,消痈排脓;珍珠末解毒生肌;蚕茧敛湿;冰片散郁火、治痈肿、杀诸虫、解蛊毒;樟脑通窍、杀虫、止痛、辟秽。全方集清热、活血、通络、生肌之功,对脐疮病程迁延,反复不愈者,疗效确切。

[选自何维柱.贯珠散外用治疗婴幼儿脐炎12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7,29(1):21]

2.元建玲医案——脐疮

王某,男,5个月。

【初诊日期】 2000年7月25日。

【主诉】 脐部红肿,渗液5个月。

【现病史】 患儿出生5天出现脐部红肿,有渗液,曾用甲紫、红霉素软膏外涂,效差,病程迁延不愈。

【查体】 消瘦,脐窝红肿,有浅黄色分泌物。

【诊断】 新生儿脐炎(中医:脐疮)。

【辨证】 湿毒内蕴。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予过氧化氢(双氧水)及聚维酮磺(碘伏)局部消毒,双黄连粉撒于局部创面,无菌纱布敷盖,每日换药2次。

二诊:第3天分泌物明显减少,红肿减轻。

三诊:第5天创面结痂。

四诊:第7天创面愈合。

【按语】 婴儿形体娇嫩,脐带未固,对外邪的抵抗力薄弱,断脐后感受水湿秽毒,湿邪浸滞形成脐湿。湿邪化热,致湿毒内蕴,热腐成脓,形成脐疮。本案采用双黄连粉针剂(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进行外敷治疗,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亦证明,双黄连粉针剂外用能抑制多种细菌及病毒的生长繁殖,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

[选自元建玲.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婴幼儿脐炎98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46]

(万力生 李 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