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发病后48小时内。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改善。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本病属于现代医学的成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即普通感冒。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感冒流行接触史。

(2)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

①局部症状:喷嚏、鼻塞、流涕,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

②全身症状: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头晕、四肢腰背酸痛。

(3)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风寒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脉浮或浮紧。

次症: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

(2)风热证

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脉象浮数。

次症: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

(3)症状分级量化:见下表。

感冒症状分级量化表

说明:舌象、脉象具体描述,不记分

(二)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发病后48小时内。

(4)年龄18~45周岁。

(5)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精神病患者。

(3)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

(4)已使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者。

(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二、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检查。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异常、严重程度、消除方法,以客观评价其安全性。

(二)疗效性观测

(1)相关症状: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口渴、小便等症状的变化,每天观察其变化。

(2)体温测试:住院病人,每4小时记录1次,并附体温记录单,门诊病人,由受试者记录体温,每日4次。

(3)治疗前后舌象,脉象的变化。

(4)血白细胞总数加分类。

(5)根据病情可做病毒分离鉴定及病毒血清学试验等有关检查。

三、试验方法要点

疗程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如果试验目的是观察受试药物的即刻退热效果,疗程定为24小时以内;如果试验目的是观察受试药物对感冒病的整体疗效,疗程可定为3天;其他试验目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公认评定标准确定。

四、疗效判定

(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

(2)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症状消失。

(3)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4)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改善。

(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三)体温起效时间评定标准

(1)不同观测时点体温变化:从服药开始到体温下降0.5℃所需时间即为起效时间。

(2)解热时间:从服药开始到体温降到37℃所需时间即为解热时间。

(3)痊愈时间:从服药开始到证候体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方剂汇编

二画

二至丸(《证治准绳》),中国药典2000年版324页

女贞子 墨旱莲

二陈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325页)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甘草

丁蔻理中丸(部颁1册7页)

白术 党参 丁香 豆蔻 干姜 甘草

七宝丹(《杨氏家藏方》)

常山 陈皮 甘草 厚朴 槟榔 青皮 草果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白术(炒) 茯苓 藿香叶 葛根 党参 木香 甘草

人参白虎加玄参汤(《医学摘粹》)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玄参 麦冬 粳米

人参固本丸(《千金要方》化裁,部颁1册10页)

地黄  茯苓 麦冬 牡丹皮 人参 山药山茱萸

熟地黄 天冬 泽泻

人参保肺丸(部颁9册8页)

陈皮 川贝母 甘草 苦杏仁 麻黄 人参 砂仁

石膏 五味子 玄参 罂粟壳 枳实

人参鹿茸丸(部颁15册4页)

巴戟天 补骨脂 当归 冬虫夏草 杜仲 茯苓  黄柏

黄芪  龙眼肉 鹿茸 牛膝   人参 菟丝子 五味子

香附

儿童清肺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346页)

白前  板蓝根 薄荷  法半夏 甘草 瓜蒌皮 黄芩

橘红  苦杏仁 麻黄  枇杷叶 前胡 青礞石 桑白皮

石菖蒲 石膏  天花粉 葶苈子 细辛 浙贝母 紫苏

紫苏子

九味羌活丸、冲剂(《此事难知》,中国药典2000年版349页)

白芷 苍术 川芎 地黄 防风 甘草 黄芩

羌活 细辛

三画

三消饮(《瘟疫论》)

槟榔 草果 厚朴 白芍 甘草 知母 黄芩

大黄 葛根 羌活 柴胡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356页)

龟甲 黄柏 熟地黄 知母 猪脊髓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万应甘和茶(部颁9册14页)

扁豆 白术 半夏 苍术  茶叶 陈皮 茯苓

甘草  厚朴 藿香 苦杏仁 木瓜 砂仁 泽泻

紫苏叶

川贝清肺糖浆(部颁2册14页)

薄荷  川贝母 地黄 甘草 桔梗 苦杏仁 麦冬

枇杷叶 蔗糖

川芎茶调丸、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浓缩丸部颁19册、片剂、颗粒剂部颁5册、口服液部颁20册)

白芷 薄荷 川芎 防风 甘草 荆芥 羌活

细辛

小柴胡汤、丸(《伤寒论》,部颁标准12册17页,颗粒剂、片剂部颁8册)

柴胡 大枣 党参 法半夏 甘草 黄芩 生姜

小建中合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378页)

白芍 大枣 甘草 桂枝 生姜 饴糖

小儿四症丸(部颁3册22页)

白术 白芷 苍术  陈皮 法半夏 茯苓 广藿香

厚朴 琥珀 滑石  桔梗 六神曲 麦芽 木香

砂仁 山楂 天花粉 泽泻 朱砂  猪苓 紫苏叶

小儿暑感宁糖浆(部颁7册13页)

扁豆花 薄荷  甘草 厚朴 滑石粉 黄连 黄芩

荆芥穗 苦杏仁 芦根 佩兰 青蒿  香薷 蔗糖

小儿止嗽金丹(部颁2册16页)

槟榔  川贝母 胆南星 甘草 瓜蒌子 桔梗 麦冬

桑白皮 天花粉 杏仁  玄参 知母  竹茹 紫苏叶

紫苏子

小儿肺热咳喘冲剂(部颁18册14页)

板蓝根 甘草 黄芩  金银花 苦杏仁 连翘

麻黄  麦冬 生石膏 鱼腥草 知母

小儿麻甘冲剂(部颁8册23页)

麻黄 黄芩 苦杏仁 紫苏子 甘草 桑白皮 石膏

地骨皮

四画

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 麦冬 石斛 西瓜翠衣 荷梗 黄连 淡竹叶

知母  甘草 粳米

五积散酒(部颁4册26页)

茯苓 法半夏 白芷 白芍 甘草 陈皮 苍术

干姜 麻黄  厚朴 当归 桂枝 川芎 枳壳

桔梗 白酒

止嗽散、片(《医学心悟》,部颁10册26页)

紫菀 白前 百部 陈皮 荆芥 桔梗 甘草

止嗽定喘丸、片、口服液(《伤寒论》,中国药典2000年版395页口服液,丸、片部颁20册)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少阳感冒冲剂(部颁1册42页)

北柴胡 青蒿 黄芩 半夏 晒参 生姜 大枣

午时茶冲剂(《经验百病内外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399页)

苍术   柴胡 羌活  防风 白芷 川芎  藿香

前胡   连翘 陈皮  山楂 枳实 炒麦芽 甘草

炒六神曲 桔梗 紫苏叶 厚朴 红茶

升血调元汤(部颁7册26页)

鸡血藤 骨碎补 何首乌 黄芪 麦芽 女贞子 党参

佛手  蔗糖

风热感冒冲剂(部颁1册44页)

金银花 板蓝根 连翘 桑叶 菊花 荆芥穗 薄荷

牛蒡子 桔梗  杏仁 芦根

风热清口服液(国家新药转正15册42页)

金银花 瓜蒌皮 青黛 桔梗 甘草 熊胆粉

风寒感冒冲剂(部颁1册45页)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防风 葛根 白芷 干姜

苦杏仁 桔梗 甘草  陈皮

六一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412页)

滑石 甘草

君子汤、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部颁9册46页)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法半夏

六味地黄丸、片、软胶囊、浓缩丸、水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415页,部颁8、20、11、13册)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牡丹皮 泽泻

双黄连颗粒、糖浆、栓、气雾剂、口服液、胶囊、粉针、冻干粉针(中国药典2000年版、部颁11册38页)

黄芩 金银花 连翘

双清口服液(国家新药WS-045[Z-006]-94)

温郁金 金银花 连翘 广藿香 知母 大青叶 生地黄

桔梗  甘草  石膏

五画

玉屏风丸、口服液、颗粒、袋泡茶(部颁1册52页、中国药典2000年版421页、新药转正14册25页、部颁11册40页)

黄芪 白术 防风

玉叶解毒冲剂(部颁18册81页)

岗梅 积雪草 金银花 菊花 山芝麻 野菊花 玉叶金花

正柴胡饮颗粒(部颁18册76页)

柴胡 防风 陈皮 赤芍 生姜 甘草

右归丸(《景岳全书》部颁1册55页)

附子  肉桂 枸杞子 熟地黄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炭 当归 山药

甘和茶(部颁9册52页)

苍术 柴胡  赤芍 防风  甘草  岗梅  高良姜

黄芩 金樱根 荆芥 救必应 桔梗  苦丁茶 麦芽

青蒿 青皮  山楂 神曲  水翁花 紫苏叶

四正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432页)

白扁豆 白术 白芷  槟榔 陈皮 大腹皮 法半夏

茯苓  甘草 广藿香 厚朴 桔梗 六神曲 麦芽

木瓜  山楂 檀香  香薷 枳壳 紫苏叶

四物丸合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433页)

白芍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四逆汤(《伤寒论》,中国药典2000年版434页)

制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四君子汤丸、颗粒、合剂、袋泡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432页、部颁19册57页、部颁7册41页、部颁15册48页)

党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注:合剂有生姜、大枣。)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生葳蕤 生葱白 桔梗 东白薇 淡豆豉 苏薄荷 炙甘草

大枣

归羊冲服剂(颗粒)(部颁2册73页)

当归 生姜 羊肉 蔗糖

白虎汤、合剂(《伤寒论》,部颁5册46页)

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人参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苍术

生脉饮、冲剂、注射液、胶囊、袋泡茶(《千金要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436页、部颁11册46页党参方、部颁15册50页、部颁7册47页、部颁11册45页)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半夏露冲剂(部颁4册63页)

生半夏 陈皮  远志 款冬花 麻黄 桔梗 枇杷叶

甘草  薄荷油

六画

百合固金汤、丸、口服液(《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446页、国家新药转正15册30页)

百合 熟地黄 生地黄 麦冬 川贝母 玄参 当归

白芍 桔梗  甘草

再造散(《伤寒六书》)

黄芪 人参 甘草  桂枝 熟附子 细辛 羌活

防风 川芎 煨生姜 (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加。)

达原饮(《瘟疫论》)

槟榔 厚朴 草果仁 知母 赤芍 黄芩 甘草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 石膏 半夏 甘草 人参 粳米 麦冬

伤风停胶囊(部颁13册71页)

白芷 苍术 陈皮 甘草 荆芥 麻黄

羊胆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456页)

羊胆干膏 百部 白及 浙贝母 甘草粉

七画

杏苏散、合剂(《温病条辨》,部颁14册61页)

紫苏叶 姜半夏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陈皮  杏仁

杏苏二陈丸(部颁5册74页)

杏仁 紫苏叶 陈皮 前胡 桔梗 茯苓 半夏

甘草

麦味地黄丸、片、口服液(《医级》,中国药典2000年版467页,部颁5册、6册)

麦冬 五味子 熟地黄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芙朴感冒冲剂、胶囊(部颁18、15册)

芙蓉叶 厚朴 陈皮 牛蒡子

扶正养阴丸、片(部颁5、7册)

天冬  麦冬 地黄 熟地黄 山药 百部 沙参

川贝母 茯苓 三七 菊花  桑叶 阿胶

抗感灵片(部颁13册79页)

板蓝根 北豆根提取物 对乙酰氨基酚 菊花 牛黄

小檗根提取物

抗感颗粒(中国药典2000年版474页)

金银花 绵马贯众 赤芍

抗病毒冲剂(部颁18册130页)

忍冬藤 板蓝根 绵马贯众 白芷 川射干 山豆根 鱼腥草

重楼  青蒿

抗病毒栓、口服液、胶囊(部颁11册89页,国家新药转正2、7册)

板蓝根 广藿香 连翘 芦根 生地黄 石菖蒲 石膏

郁金  知母

时疫清瘟丸(部颁7册76页)

金银花 连翘  羌活 荆芥穗 白芷  防风 柴胡

葛根  薄荷  黄芩 大青叶 淡竹叶 桔梗 牛蒡子

淡豆豉 天花粉 川芎 赤芍  玄参  甘草

水牛角浓缩粉  牛黄 冰片

启脾丸、口服液(《医学入门》,中国药典2000年版483页,新药W5-343[2073]-98)

人参    炒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山药 莲子(炒)

山楂(炒) 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

补天灵片(部颁7册82页)

淫羊藿 狗鞭 仙茅  羊鞭 韭菜子 锁阳 驴鞭

海龙  牛鞭 牛膝  鹿茸 补骨脂 肉桂 貂鞭

枸杞子 红参 蛇床子

补中益气汤、丸、合剂、膏、片、浓缩丸、口服液(《脾胃论》,中国药典2000年版480页,部颁2、7册,新药转正7册)

黄芪 党参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当归 白术

陈皮

补阴益气煎(《景岳全书》)

人参 当归 山药 熟地黄 陈皮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生姜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 麦冬 玉竹 生甘草 冬桑叶 生扁豆 天花粉

附子理中丸、液、片、浓缩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486页,部颁20、7册)

制附子 党参 炒白术 干姜 甘草

八画

青蒿鳖甲汤、片(《温病条辨》,部颁7册91页)

鳖甲胶 地黄 牡丹皮 青蒿 知母

茅苇汤(《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冷柏枝老中医方)

茅根 苇根 葱白 白芍 大枣 杏仁 桔梗

竹叶

表虚感冒冲剂(部颁16册91页)

桂枝 白芍 葛根 苦杏仁 生姜 大枣

表实感冒冲剂(部颁16册89页)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防风 白芷 葛根 陈皮

甘草 苦杏仁 生姜  桔梗

板蓝根颗粒、茶、片、糖浆、注射液(中国药典2000年版490页,部颁3、5、20册)

板蓝根

罗汉果止咳冲剂、糖浆(部颁20册177页)

罗汉果 百部 白前 桑白皮 枇杷叶 桔梗 薄荷油

金衣祛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 香薷 紫苏叶 木瓜 茯苓 丁香 檀香

甘草

金莲清热冲剂(新药转正12册39页)(www.xing528.com)

大青叶 金莲花 苦杏仁 生地黄 生石膏 玄参 知母

定喘汤(《扶寿精方》)

白果 麻黄 款冬花 桑白皮 紫苏子 法半夏 杏仁

黄芩 甘草

泻白丸(《小儿药证直诀》)

地骨皮 炒桑白皮 炙甘草 粳米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芎 藁本 蔓荆子 炙甘草

建参片(上海方)

党参 制附子 桂枝 川芎 炙甘草 干姜

参麦注射液(部颁18册170页)

红参 麦冬

参苏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507页)

党参 紫苏叶 葛根 前胡 茯苓 半夏 陈皮

桔梗 甘草  枳壳 木香

参芪膏、糖浆、丸(部颁17、7、6册)

党参 黄芪

参苓白术散、丸、胶囊、颗粒、口服液、片(中国药典2000年版508页,部颁4、12、20册,新药WS~181[Z-024]-95)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山药 白扁豆

砂仁 桔梗 莲子 薏苡仁 大枣

参附汤、注射液(《校注妇人良方》,部颁18册167页)

附子 红参

九画

荆防四物汤(《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冷方南主编)

荆芥 防风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荆防败毒散、丸(《医学正传》,部颁1册112页)

荆芥 防风 土茯苓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薄荷 前胡 桔梗  枳壳 党参 甘草

荆防冲剂、合剂(部颁2册158页、7册114页)

柴胡 川芎 独活 防风 茯苓 甘草 荆芥

桔梗 前胡 羌活 枳壳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附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秋梨膏(《医学从众录》)

秋梨 浙贝母 麦冬 青萝卜 鲜藕

秋燥感冒冲剂(部颁16册119页)

桑叶  北沙参 麦冬 杏仁 伊贝母 桔梗 前胡

山豆根 菊花  竹叶

复芪止汗冲剂(部颁10册120页)

黄芪 党参 麻黄根 炒白术 煅牡蛎 五味子

复方补骨脂冲剂(部颁4册117页)

补骨脂 锁阳 续断 狗脊 赤芍 黄精

重感灵片(部颁19册136页)

石膏 板蓝根 葛根 羌活 青蒿 马鞭草 安乃近

马来氯苯那敏

祛暑丸、片、露(部颁8、3、19册)

香薷 藿香 紫苏叶 茯苓 木瓜 檀香 丁香

甘草

养血退热丸(部颁2册189页)

熟地黄 鳖甲 地骨皮 煅牡蛎 六神曲 炒谷芽 茯苓

山药  丹参 牡丹皮 陈皮  酸枣仁 党参  麦冬

山楂

养阴清肺汤、膏、合剂、颗粒、糖浆、丸、口服液(《重楼玉钥》中国药典2000年版537页,部颁20、12、15、9册,新药转正2册39页)

地黄 玄参 麦冬 川贝母 牡丹皮 白芍 薄荷

甘草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书》)

葱白 豆豉 麻黄 干葛

神术散(《医学心悟》)

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藿香 砂仁

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

党参 附子 干姜 白术 甘草 桃仁 红花

十画

桂枝汤、合剂、颗粒(《伤寒论》,部颁5册128页,新药WS-184[Z-023]2001)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桂枝 炙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桂枝四物汤(《医宗金鉴》)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桂枝 白芍 生姜 甘草 大枣 厚朴 杏仁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桂枝 白芍 生姜 甘草 大枣 附子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

桂枝 生姜 甘草 大枣 麻黄 细辛 附子

桂附理中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547页)

肉桂 附子 党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桂附地黄丸、片、浓缩丸、胶囊、口服液(中国药典2000年版546页,部颁7、8册,新药转正13、3册)

肉桂 附子 熟地黄 山茱萸 茯苓 牡丹皮 山药

泽泻

莱阳梨膏(部颁9册146页)

陈皮 法半夏 化橘红 莱阳梨清膏 浙贝母

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

秦艽 鳖甲 地骨皮 柴胡 当归 知母 青蒿

乌梅

热毒清片(部颁18册284页)

南板蓝根 蒲公英 重楼 甘草 冰片

真武汤(《伤寒论》)

附子 茯苓 白术 白芍 生姜

速感宁胶囊(部颁13册163页)

柴胡 大青叶 绵马贯众 金银花 牛黄 对乙酰氨基酚

马来酸氯苯那敏

莲花峰茶(部颁9册148页)

防风  桂枝  荆芥  苍术  柴胡  白术  白扁豆

半夏  槟榔  茶叶  车前子 陈皮  厚朴  广藿香

大腹皮 川木通 稻芽  丁葵草 丁香  豆蔻  茯苓

甘草  鬼针草 滑石  九层塔 桔梗  爵床  麦芽

木瓜  木香  前胡  青皮  桑白皮 桑叶  砂仁

山楂  水龙  天花粉 铁苋菜 香薷  小茴香 茵陈

泽泻  枳实  紫苏叶

柴芩双解汤(《通俗伤寒论》)

柴胡 葛根 羌活 知母 炙甘草 青子芩 生石膏

防风 猪苓 豆蔻

柴胡注射液(部颁17册211页)

柴胡提取物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白芍 羌活 白芷

桔梗

柴胡口服液、滴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553页,新药WS-768[Z-099]-2000)

柴胡

柴连口服液(新药WS~020[Z-006]97)

柴胡 连翘 麻黄 广藿香 肉桂 桔梗

穿心莲片(中国药典2000年版541页)

穿心莲

润肺止咳冲剂(浙江方)

雪梨 麻黄 桔梗 沙参 远志 百合 苦杏仁

薄荷

润肺降气汤(《医醇img58义》)

沙参 瓜蒌子 桑皮  紫苏子 杏仁 旋覆花 橘红

郁金 合欢花 鲜姜皮

桑杏汤(《温病条辨条》)

桑叶 杏仁 沙参 浙贝母 淡豆豉 栀皮 梨皮

桑菊饮、丸(《温病条辨》,部颁5册150页)

桑叶  菊花 桔梗 连翘 甘草 薄荷油 芦根

苦杏仁

桑菊银翘散(部颁11册163页)

桑叶  菊花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蝉蜕 川贝母

淡豆豉 淡竹叶 甘草  滑石  僵蚕 荆芥 桔梗

苦杏仁 芦根  绿豆  牛蒡子

桑菊感冒片、散(部颁2、15册)

桑叶 菊花 薄荷油 桔梗 甘草 苦杏仁 芦根

连翘

通宣理肺丸、浓缩丸、冲剂、膏、胶囊、口服液(中国药典2000年版572页,部颁11、7、17册,新药WS~212[Z-031]-96,新药转正11册40页)

麻黄 紫苏叶 前胡 杏仁 桔梗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壳  黄芩 甘草

十一画

理中汤、丸、浓缩丸(《伤寒论》,部颁5、11册)

党参 白术 炮姜 甘草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黄芪 饴糖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银黄注射液、片、颗粒、胶囊、含化片、含片、口服液(部颁19、6、11册,新药WS3~125[Z-044]-98,中国药典2000年版580页)

金银花提取物 黄芩提取物

银翘散、合剂、袋泡茶(《温病条辨》,部颁20、12册)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淡竹叶 甘草 荆芥

桔梗  芦根 牛蒡子

银翘解毒丸、片、颗粒、合剂、冲剂、滴鼻液(中国药典2000年版,部颁14册,新药WS~227[Z-031]97)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淡竹叶 甘草 荆芥

桔梗  牛蒡子

银翘伤风胶囊(部颁11册173页)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淡竹叶 甘草

荆芥  桔梗 牛蒡子 芦根  牛黄

清热养阴丹(部颁2册251页)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薄荷  浙贝母 白芍 牡丹皮

黄连  栀子 生石膏 山豆根 甘草

清暑益气丸(《脾胃论》部颁3册164页)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麦冬 五味子 升麻

葛根 泽泻 黄柏 苍术 陈皮 青皮  六神曲

甘草

清凉冲剂(湖南方)

芦根 金银花 竹叶 夏枯草 薄荷 甘草 滑石

蔗糖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注:清燥润肺合剂(部颁8册178页)同本方同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芝麻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清瘟解毒丸、片、膏(中国药典2000年版596页,部颁2、8册)

葛根  柴胡  羌活 白芷 防风 川芎  黄芩

大青叶 牛蒡子 连翘 赤芍 玄参 天花粉 桔梗

竹叶  甘草

清身饮冲剂(部颁7册173页)

枸骨叶 玄参 地骨皮 龙骨 太子参 地黄 糯稻根

甘草

清络饮(《温病条辨》)

荷叶边 鲜金银花 西瓜翠衣 鲜扁豆花 丝瓜皮 鲜竹叶心

清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薄荷叶 蝉蜕 生石膏 甘草

清热解毒颗粒(部颁13册195页)

大青叶 地黄 黄连 金银花 连翘 石膏 水牛角

玄参  知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 杏仁 生石膏 甘草

注:麻杏甘石合剂(部颁2册241页)同本方。

麻杏止咳糖浆(部颁20册338页)

同本方。

麻杏嗽糖丸(部颁3册160页)

同本方。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麻黄止嗽丸(部颁14册157页)

麻黄 细辛 桔梗 橘红 川贝母 茯苓 五味子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白术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麻黄 细辛 附子

羚羊感冒片、胶囊、颗粒(部颁11、6、15册)

金银花 连翘 羚羊角粉 竹叶 牛蒡子 淡豆豉 桔梗

荆芥  薄荷 甘草

注:《温病条辨》银翘散加羚羊角。

羚翘解毒丸(部颁1册148页)

金银花 连翘 羚羊角粉 淡竹叶 牛蒡子 淡豆豉 桔梗

荆芥穗 薄荷 甘草

注:浓缩丸(部颁11册183页)同本方。

  水丸(部颁11册182页)同本方。

  片剂(部颁20册327页)本方加冰片。

维C银翘片(部颁20册324页)

金银花  连翘 淡豆豉 淡竹叶 牛蒡子 桔梗 荆芥

薄荷油  甘草 芦根  对乙酰氨基酚  马来酸氯苯那敏

维生素C

十二画

翘荷汤(《温病条辨》)

连翘 薄荷 生甘草 黑栀皮 桔梗 绿豆皮

暑湿感冒冲剂(部颁1册152页)

藿香 佩兰  香薷 紫苏叶 白芷 防风 半夏

陈皮 苦杏仁 茯苓 大腹皮

暑热感冒冲剂(部颁16册172页)

香薷  连翘  菊花 荷叶 丝瓜络 佩兰 知母

生石膏 北沙参 竹茹

紫苏散(《普济方》)

紫苏叶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黄 甘草

葛根汤(《伤寒论》)

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

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半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葱白连根 干葛 豆豉 生姜 麦冬 干地黄

劳水(以杓杨之千遍称劳水,以劳水煎药)

脾肾俱寒挟感方(《伤寒指掌》)

桂枝 紫苏叶 陈皮 厚朴 山药 焦曲 干姜

茯苓 甘草

滋补肝肾丸(部颁1册161页)

北沙参 麦冬 当归  何首乌 续断 女贞子 墨旱莲

熟地黄 陈皮 五味子 浮小麦

滋阴退热饮(《滋阴论》)

沙参  麦冬 玉竹  生地黄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牡丹皮 桔梗 银柴胡 青蒿  生甘草

温中健胃丸(广东方)

吴茱萸 干姜 麦芽 药曲

疏邪实表汤(《伤寒六书纂要辨疑》)

白术 赤芍 桂枝 防风 川芎 羌活 甘草

生姜 大枣

十三画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青蒿  黄芩 淡竹叶 半夏 赤茯苓 生枳壳 陈皮

碧玉散

榄葱茶(部颁6册191页)

葱头 青果 生姜 紫苏叶

感冒退热冲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615页)

板蓝根 大青叶 连翘 拳参

感冒舒颗粒(中国药典2000年版616页)

荆芥 防风  薄荷 白芷 大青叶 连翘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感冒消炎片(部颁18册356页)

臭灵丹 蒲公英 千里光

感冒软胶囊(部颁6册193页)

麻黄 羌活 荆芥穗 桂枝 防风  葛根 白芷

薄荷 川芎 当归  黄芩 苦杏仁 桔梗 石菖蒲

感冒清热冲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616页)

荆芥穗 紫苏叶 防风  柴胡 葛根 白芷 薄荷

桔梗  苦丁茶 苦杏仁 芦根

雷氏清宣金脏法(《时病论》)

牛蒡子 川贝母 马兜铃 杏仁 陈瓜蒌壳 桔梗 冬桑叶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香薷 金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

十四画以上

精制银翘解毒片(部颁3册198页)

金银花 连翘 荆芥穗 薄荷脑 淡豆豉 淡竹叶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对乙酰氨基酚

薯蓣丸(《金匮要略》)

山药 人参 炒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大豆  黄卷

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麦冬  阿胶珠 桂枝

大枣 干姜 柴胡  防风 杏仁  桔梗  神曲(炒)

白薇

藿香正气丸、浓缩丸、合剂、胶囊(部颁7、11册)

白术 白芷  半夏 陈皮 大腹皮 大枣 茯苓

甘草 广藿香 厚朴 桔梗 生姜  紫苏叶

藿香正气口服液、片(中国药典2000年版632页、部颁15册221页)

苍术   白芷 生半夏 陈皮 大腹皮 茯苓 甘草浸膏

广藿香油 厚朴 紫苏叶油

藿香正气冲剂(新药WS2-51[X-41]-89)

苍术 白芷  半夏 陈皮 大腹皮 大枣  茯苓

甘草 广藿香 厚朴 桔梗 生姜  紫苏叶

藿香正气颗粒(部颁9册220页)

苍术 白芷 陈皮 广藿香油 厚朴 紫苏叶

藿香正气水(中国药典2000年版633页)

苍术   白芷 生半夏 陈皮 大腹皮 茯苓 甘草浸膏

广藿香油 厚朴 紫苏叶油

藿香正气软胶囊(新药转正5册15页)

苍术 白芷 生半夏 陈皮 广藿香油 厚朴 紫苏叶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