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医学作为一门经济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在“人人健康”的经济发展目的下,在经济学与医学共同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过程中,健康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通俗地讲,经济医学就是研究经济防治疾病的规律与途径的学科,即如何有效运用经济手段维护、促进人的健康,治疗、预防人体疾病。
一、经济医学的特征
1.“人人健康”根本取向,是一种主体性主导性经济形态,是基于传统健康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医学理论体系和研究体系,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2.致力于人类的健康问题,通过整合经济学与医学的资源展开研究与应用。
3.揭示了经济、人、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规律,用“生态人”假设对“经济人”假设进行修正和补充,反映了经济学中有关“人”的理论假设内容的历史性转变。
4.把经济医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把科学健康观、生命伦理学、环境资源观、环境价值理论、生态伦理观、生态经济理论、外部不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都视为自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就初步建构起经济医学的基本框架,力图以此推动经济医学的完善和发展。
5.三个实现机制包括根本机制是竞争与协作,动力机制是由医学工作者、健康市场、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组成的复合动力,演进机制为阶段性推进。
6.核心概念是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人人健康”,经济医学是研究“健康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新型学科。
7.五个基本准则:满足健康需求(医学必须维护和促进人人健康)、降低疾病成本(实现“人人健康”)、加大经济动力(健康经济的最优资源配置)、协调健康功能(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健康功能,实现现代医学“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一体化)、人类发展有控(生态破坏最小化、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协调发展、动态平衡、公众健康水平最大化)。
8.促进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由健康文化、健康生产方式(包含健康人口生产方式、健康心理生产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经济管理方式、健康社会政治环境组成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平合作的人人健康的和谐社会。
二、经济医学的内容
经济医学是一种遵循“满足健康需求、降低疾病成本、加大经济动力、协调健康功能、人类发展有控”增值五准则下,寻求“人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对现代经济学与医学“高生产、高消费、高破坏”发展模式的否定。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医学自身学科建设问题,包括经济产品健康价值的决定和补偿、促进资源的配置与发展的机制、医学产品效益的实现、医学经济运行规律的特性以及政府在经济中促进公众健康水平提高等问题。在现代医学“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一体化进程中,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取得共识,是经济医学发展的基础。
(1)经济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水平的因素研究。
(2)经济活动引发的疾病损失及补偿问题的研究,即如何在维持和促进“人人健康”价值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增值。
(3)经济成果中医学资源配置与发展的机制问题。依据经济医学“人人健康”经济发展目的,在医学资源的配置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及思想道德机制的互补互动作用。
(4)经济成果中健康效益的实现问题。这里要研究的是,如何区分经济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效益,在明晰非公共医学产品和资源产权的同时贯彻好协同原则,合理确定这些经济产品的效益指标。
(5)经济医学运行规律的特性问题。经济医学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它是人类生命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复合体,既遵循由大自然自发调节的生态规律,又在人的能动作用下受制于意识形态。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掌握生态规律、生命规律、意识形态和经济规律作用的方向、形式及结合点,以便随时调整;第二,必须经常分析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增长的速度和幅度,保证贯彻“健康增值,‘人人健康’优先”原则;第三,必须以科学健康观为指导,健全制度,立足人类的持续发展,严格按规律行事。
(6)政府在经济医学中的调控作用问题。例如,制定总体经济医学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拟订健康资源发展计划(以中长期计划为主,包括年度计划)和开发方案(如人类基因工程);制定法规以各种手段进行监督;指导中介机构和信息机构,汇集和发布经济医学信息,据以引导经济体的行为;协调部门、地区、各经济集团之间计划和利益关系等。
2.经济发展中的健康问题,包括健康的测度研究、健康的生产消费与投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健康流量与存量研究、危害健康的经济因素评价体系的构建、健康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函数模型、身心健康方面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评价与计量、“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对健康改善的边际效果、如何解决好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健康需要、“实现人人健康,消除绝对贫困”的可行性经济措施等。
3.医学发展中的健康问题,包括疾病(亚健康)的费用、疾病治疗(亚健康康复)的费用-效果研究和费用-效益研究,即防止医学发展不经济效应的研究。
伴随经济医学研究的深入,其研究内容将会相应扩展。
三、经济医学的急迫任务
就经济医学本身而言,首要任务是理论体系建设。通过推动经济学与医学科研相结合,开发高水平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增强创新能力,协调不同学科的发展,促进经济对健康的积极效应。其次,追求卓越、奖励创新,影响、激励和支持青年学子投身医学领域,加快医学工作者队伍建设。再者,引导舆论,广泛传播科学健康观,利用专家来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积极地建言献策。最后,提供交流平台,使人们在事关健康的医学问题上与社会达成共识,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人人健康”,尤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要将一些成熟的健康指标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经济发展需要纳入的几个关键性健康指标
1.经济发展应是人类发展、人类健康的子系统 当经济学体系以其科学、效率介入人类社会发展以后,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巨大的积累与丰富,人们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一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最好的例证。然而随之而来的贫富两极分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各类危机的复杂化,使人们不得不去质疑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指标的经济学发展观。
什么是发展?什么是物质化?什么是货币化?抑或是个体的发展代替群体的发展?……显然这一切都是片面的。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人类的发展,是群体创造性的增长,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的发展。经济发展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人类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
(1)社会发展综合指标(ASHA):ASHA=就业率×识字率×平均寿命×平均国民生产率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婴儿死亡率)。这曾经是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提出测定社会发展的指标。所谓就业率是指达到就业年龄人口数除实际就业人口数的比率;识字率,则需要分区域而定,在尚有文盲人口存在的地方,指单纯的识字人口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而在已有教育基础的地方,应还包括文化程度的指数;平均寿命指死亡人口总年龄与死亡人口数的百分比;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传统经济学中概念一致;出生率是指出生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婴儿死亡率,则指死亡婴儿数与出生婴儿数之比。
(2)中国发展指数(RCDI):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极大,一些地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居民健康、文化水平和社会环境未能同步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差异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强烈关注,为了建立测量并评价我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与差异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数,2007年人民大学率先提出了中国发展指数(RCDI,图3-2),它的编制有一个理论的依据,“人类发展核心的内涵应当是能够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能够到学校里接受必要的教育,并能够得到较好的生活资源”。15个中10个粉色的都是RCDI新增的指标,指标有4个白色的指标,包括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病床数、成人文盲率。黄色在联合国里为了反映教育和文化,用的是小学、初中、大学的综合入学率,我们国家实施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的小学和初中再考虑测量它的入学率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而RCDI把这个指标做了一些调整,选定的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用来反映接受教育的程度。在借鉴了联合国的基础上我们改进它,构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指数,这里面RCDI指数及凡是带有“”标志的表示这个指标是一个正向的指标,越大越好;带有标志的5个指标是一个逆的指标,越小越好,像婴儿死亡率、成人病床率、城乡居民的消费比(这个指标特别把它放进来,是用来衡量比较一个地区城乡居民差异的重要指标),还包括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失业登记率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小越好。综合能够测量经济、社会、健康、环保、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既能够反映现状,又能反映差距,同时还能够把我们国家各个不同区域做一个初步的尝试。
在达兰·盖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他论及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两者之间有一种互补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后,商品和劳务,譬如提供食物、衣着、住房、医疗保健、脱盲和教育、卫生以及供水等东西也随之增长,为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途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特别是以人的技能、知识和社会保障制度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又反过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进程。他将“人类发展”从以“经济发展主导”的纯经济学观中,提升到相对平等的高度。人类历史的文明社会,以其兴起衰落在证明着这一理论。人类的存在,受到物质世界的局限时,会将全部精力用来创造适宜的物质基础;当这种基础得以保障后,人类就会寻求存在的最佳、最有效的状态;当这种状态,即健康得以实现后,又会寻找更高一级的物质保障。经济发展,正是为了实现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手段之一。
图3-2 RCDI指标体系结构
2.一个关键性健康指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健康状态和主观满意度。健康状态是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三方面测定个人功能。其概念难度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社会、精神5个大的方面。通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可以评价个体、家庭、地区、国家、世界的人口生活质量。
(二)限制性发展不良经济,大力发展良性经济
基于经济健康观的认识,经济医学的一项急迫任务就是限制性发展不良经济,大力发展良性经济。
西方经济的物质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遗憾的是,这种经济即使对那1/5的富有者来说也不会长久地行之有效,当人从自然界索取的水平大于自身回报于大自然的正向值创造活动水平时,迟早会导致自身的毁灭。有人做过如下计算,如果中国每年人均纸张消费量从35千克上升到美国342千克的水平,中国的纸张需求比目前世界总产量更多,世界的森林将荡然无存;中国如果发展成美国那种汽车工业模式,每天需要8 000多万桶原油,将比世界每日总产量7400万桶的产量还要多;而且为提供需要的道路和停车场,要占用大约1 600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中国稻田面积的一半,这也就是中国相对于西方经济模式需要创新的地方。
1.发展良性经济(www.xing528.com)
(1)教育是良性经济的基石。
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首先在于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认知水平、创造能力。我们所需完善的教育产业,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健康教育、教育研究等,逐步建立以人口特征为特色的网络状教育产业结构,让人均GDP中的更多成分转化为发展型消费。
基础教育,使每个社会人具备再学习的能力,接收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基础教育存在教材老化、教育方式单调的问题,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职业教育,使社会人具备生存的技能。健康教育,首先是培育人的“健康”观。其次是培养人的健康行为方式。教育研究则是要求提高教育的质量。
(2)发展绿色能源、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产业。
风能作为一种能源,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以风能发电排在前列的国家有:德国6 113兆瓦、美国2 554兆瓦、西班牙2 250兆瓦、丹麦2 140兆瓦、印度1 670兆瓦。据美国2001年数据,每千瓦的风能成本仅4美分。中国广阔的领土内,有着巨大的风能潜力。中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至少有2 500亿瓦,大约等于中国现在的总装机容量。
风能较之于燃煤发电带给我们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燃料废弃物的污染,又不会过度占用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面积,减少灾害性风暴对我们生命的威胁。
其次,如太阳能、氢能等能源也有着良好而广阔的前景。一方面,中国要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将先进成果加以利用,因为中国如此做,对全球气候的贡献,是可以令每一个地球人获益的;另一方面,也要加速自身的研发、应用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能源经济,来满足人类日益加剧的对能源的需求。
在讨论循环性材料之前,不妨先谈一谈由材料加工而成的产品。以“快餐”为文明代言的城市,产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次性”。是的,我们为了提高自身健康,发明了一次性尿布、纸杯、纸盘,发明了便捷的塑料袋、制造出了标示身份的黄金饰品,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切又是以多少人的健康作为代价的?有人曾做过一个计算,制作一对结婚金戒指需要加工的矿石,相当于在地里挖一个10英尺长、6英尺宽和6英尺深的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的郊区、农村,成了垃圾填埋场,那里的人,正因此而受到这些垃圾对健康的摧残。在华盛顿,自1988年开始发布《有毒物排放清单》,以评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但不幸的是多数国家没有这样做。在俄罗斯,保健制度被破坏,由各种产品造成的某些污染水平提升,使俄罗斯男性的预期寿命下降到不满60岁。在中国的小县城周围,焚烧城区内垃圾时排放的二英,很少有人去关注。如果不注意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不久的将来,癌症等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
因此,在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不能照搬西方工业中曾出现的那种对材料用后即弃的模式。珍视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从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尺度去重新设计材料经济。1992年,法国曾成立了“十倍研究所”,它的目标是提高10倍的资源生产力,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3)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畜牧业、渔业作为社会的支撑系统,是推动人类生物属性健康的原动力。中国——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国家,构建生态农业当属重中之重。把更多的生产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又不至于农业不能支撑本国粮食需求,这就需求助于生态农业。
1998年夏,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灾,估计损失300亿美元。此次洪灾,虽然年降雨量高于平均值,但并没有达到曾经有过的最大雨量。究其原因,是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只剩下了15%。这恐怕是非生态农业带给中国人最深刻的一次教训。
生态农业首要的前提就是,充分利用森林的支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在现在耕地面积的基础上保证生产量。这需要政府给予农业一定的政策。1965年,印度曾遭遇饥饿,依靠从美国进口粮食来弥补不足。从那一年起印度政府通过面向农村的支持价格政策,鼓励农民投资于改善土地质量和采用其他能够提高产量的措施等手段,用8年时间,使印度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自1950年以来我国也以各种政策,促使每公顷小麦的产量提高了3倍。
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助于促进人们形成合理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2.限制和取消不良经济
(1)限制不良经济。
这是我们为了消除已经存在的危害健康的经济而采取的权宜对策。比如汽车工业。城市化的后果之一,是汽车集中,人缺少机会去散步、骑自行车和进行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被剥夺和饮食结构变化,结合在一起造成体重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为肥胖症所苦恼。肥胖症损害人类健康——可促发心脏病、脑卒中、乳腺癌、结肠癌、关节炎和成年人发作的糖尿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现在每年有30万美国人过早地死于与肥胖症有关的疾病。伦敦皇家医学院的彼得·戈拜尔曼概括了医学见解的“肥胖不应再被简单地认为是影响某些个人的外表问题,而应被看做是威胁全球福利的流行病”。因此我们需要限制性地发展汽车工业,以减轻被汽车剥夺体育锻炼的后果。同时,与汽车工业相联系的是交通道路建设。应该限制传统的为汽车设计道路的模式,而以人为中心去设计。特别是城市,人口集中的地方,以自行车道和公交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为主要目标的道路建设尤为重要。在乡村及郊区建造以大型客车、货车为主要目标的道路建设。当然可以列举的经济种类还很多,有我们已知的、还有我们未知的。
(2)取消对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不良经济。
烟草业作为一个严重危害健康的经济因素亟待取消。从美国军医局的关于吸烟和健康的报告出世,到烟草工业和各州政府达成里程碑式的协议,美国用了34年。而在中国,至今尚有所谓的烟草研究院之类的组织在以不同形式试图扩大烟草工业在中国的发展。1998年11月,美国烟草工业同意向各州政府支付2 510亿美元以补偿过去因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付出的医疗费用。这实际上是过去几十年在美国出售的亿万盒香烟的补给税。这笔钱的数量是惊人的,平均到每个美国人身上近1 000美元。这实际就是对香烟烟雾征税,因为香烟烟雾这种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可能比所有其他污染物加在一起的危害还大。这也应看做是对全球烟草工业的一个预警,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实应大力支持取消这种破坏性经济。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杨功焕是在烟草危害与烟草控制方面进行过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的专家,1999-2000年她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公约文本的准备工作,2001年她又作为中国谈判团的一员,全程参与了六次谈判。她指出,目前中国有3.2亿烟民,烟草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明显可见。在现阶段,中国烟民平均寿命比总人群的期望寿命少4.6年,每人工作时间平均少2年。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有200万左右的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包括肺癌、冠心病。大量事实证明,烟草作为一个高税率产业,虽然可以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但其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却十分巨大,实应予以限制,直至最后取消。
(李恩昌 刘海客)
参考文献
[1]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林自新,戢守志,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冯涛,李树民,高觉民.宏观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 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卫生委员会.宏观经济与卫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贾治邦.林业可对降耗减排做更大贡献.中国新闻周刊,2007-03-16
[6] 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7] 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衡量可持续发展.李巍,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 樊明.健康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唐奈勒·H·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赵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0]秦朔.告别GDP崇拜——中国发展的一种解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1]维克托·R·福克斯.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罗汉,焦艳,朱雪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