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没有经卷的宗教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没有经卷的宗教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 「本地垂跡」における山王神道在佛教思想的冲荡下,神道中的诸神变成了佛教的保护神。山王神道又叫“山王一实神道”、天台神道。山王神道称扬这样的基本理论,意在说明神佛互融的思想与现象。显然,《耀天记》宣扬的宗教观,主要是山王神社的社司和社僧们以自己奉祭的神为中心,向外扩张山王神道的神道论。比睿山文库收藏的《山王神道杂杂》23册,是中世的山王神道基础文献的精魂。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没有经卷的宗教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
「本地垂跡」における山王神道

佛教思想的冲荡下,神道中的诸神变成了佛教的保护神。于是不仅出现了两部神道,还诞生了另一派佛教神道——山王神道。这两派佛教神道在民间广泛流传,笃信者甚多。

山王神道又叫“山王一实神道”(因为祭祀的神“山王”在日吉神社)、天台神道。同两部神道一样,山王神道也是提倡神佛习合,在日本的中世是一派倡扬“佛主神从”的佛教神道。

事出皆有源。天台宗始祖,传教大师最澄(767~822)804年随遣唐使节团漂洋渡海,历尽艰辛来盛唐虔求佛法。第二年归国后,他开创了日本的天台宗,并仿照中国天台山国清寺的风格,在日本建立了山王祠,将比睿山的守护神大山咋神祭祀为比睿山延历寺的镇守神,称其名为山王(有的典籍把释迦牟尼称作山王神,见《耀天记》),并将大山咋神奉为日吉神社(在今滋贺县大津市)的祭神。最澄认为,佛暂时化身为神或人的形体,出现在俗世济度众生,因而神自然地便成了佛的垂迹(替身)。这种信仰促成了后来山王神道的诞生。

山王神道的基本理论基础来自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谛圆融的教义,它认为释迦牟尼不但是诸神和一切存在的本体,还是日本天台宗总寺院比睿山守护神山王的本体。山王神道称扬这样的基本理论,意在说明神佛互融的思想与现象。首先,根据山王神道中的“山”与“王”这两个字来诠释,从笔画上看,“山”是三竖一横,三竖表示“三谛”,一横象征“即一”;“王”是三横一竖,这就意味着山王神道的教义同天台宗教义中“三谛即一”、“一心三观”和“一念三千”的思想相通。“一心三观”是指佛法中意味着心理“空、假、中”这三谛可同时观之于心;一念是极小世界,三千是极大世界,大小浑然一体,则构成整个宇宙。

日本的平安时代(994~1192)是山王神道的黄金时期,山王神道从京都的贺茂神社、奈良的春日大社、石川的白山神社请来神灵,创立了上中下三个“七社”(七个神社)俗称“山王二十一社”。上七社中的大宫、二宫、圣真子三宫,被尊为山王神道中气派鼎鼎的“三圣”。

山王神道的代表性典籍是大约成书于1223年的《耀天记》。传说这部书的作者是天台宗的学僧和日吉神社的社司。《耀天记》的内容由“现住社司”、“大宫事”、“山王御位阶事”等40节组成。该书作者站在佛教立场上阐述神道,认为日吉神社(又称“山王二十一社”)的“本地”佛是释迦牟尼,并列举出以下三个特色:(www.xing528.com)

第一,主张“神即是山王”。山王是日本真正的神。释迦牟尼渡来日本的菩萨,要把日本变成一个诸神兴盛的国家,称“山王乃无双灵地,天下第一名神,诸神的根本。”第二,“神”字由“申”和“示”二字合成,“申”就是猿猴,所以神即“猿猴”。古代中国的黄帝时代,释迦牟尼曾化身为大臣苍颉,接受黄帝的敕命造字,释迦牟尼想到将来自己要成为日本山王神的“垂迹”,神字便在当时造出,所以山王神社的神境里多有猿猴生息。山王神社隆重的祭祀活动“山王祭”,也都定在每年4月和11月里的“申日”举行,猿猴代表的意思是,它在生成万物的五行(木、火、水、金、土)中属金神,象征着常住不灭。第三,山王神是八百万神中神通最广大的神,参拜了山王神,现世利益无限增多。

显然,《耀天记》宣扬的宗教观,主要是山王神社的社司和社僧们以自己奉祭的神为中心,向外扩张山王神道的神道论

继《耀天记》之后,山王神道的思想在镰仓幕府后期(14世纪)问世的《元享释书》中,也有详细的载述。比睿山文库收藏的《山王神道杂杂》23册,是中世的山王神道基础文献的精魂。

日本元龟二年(1571),战国、安士时代的将军织田信长极力强调置政治权力于宗教之上,在穷兵黩武的血腥动乱中,纵火焚毁了天台宗的比睿山延历寺,杀死数千人,《山王神道杂杂》23册也化为灰烬。后来经下级神职(又称“祝部”)行丸、行广的努力,山王神道有所复兴。

江户初期的天台宗僧侣德川幕府的三朝顾问、慈眼大师天海(1536~1643)依据山王神道的传统精神,开创出日本神道史上的山王一实神道,很受统治者德川氏族的推崇。

“本地垂迹”是远自天武天皇治世时代形成的两种文化融合的具体展现,也是在宗教领域佛教与神道的二重组合中,两种文化因素历经长期互浸之后孕育出的宗教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