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文明理论的沿溯
从历史沿革看,政治文明理论经过了历史的不断积累和实践的创造性贡献,表现为一代代导师对前人论述的突破。这种突破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一、经典作家的理论研究
马恩政治文明思想主要集中在对无产阶级专政及其与民主的关系认识上。在无产阶级作为最大多数人获得政治统治的意义上,马克思阐发了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内涵,提出了一个超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主的新概念,即无产阶级民主概念。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间就绝非一种对立关系,“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6],“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7]”因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民主应当是实现人民主权、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其本质应当是人民当家做主。
作为人类一种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为了与当时盛行的种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相区别,也曾把无产阶级专政看做他主张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8]这一思想有其当时的现实合理性,但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众所周知,我国就更是如此。
同为经典作家,列宁关于政治文明思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列宁继承和发展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思想,在《国家与革命》这部“马克思主义政治著作中论述无产阶级专政最权威的著作”[9]中突出强调了无产阶级民主之为国家制度的实质,而较少注意政权的具体形式问题,列宁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10]另一方面,列宁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为前提。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政治统治方式和政治参与的手段,在一个文盲国度里当然没有文明的政治。“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11]
二、当代中国领导人对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
毛泽东重视人民当家做主,忽视制度建设。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人民权力本位”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出发点,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政体、民主监督制度,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卓越智慧。他在高度重视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本质的同时,却忽略了达到本质不可避免的过程——民主制度建设,很多时候他把制度建设仅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起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手段。”[12](www.xing528.com)
邓小平认为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在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制度运行和发展的历史后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3]从总体上,他十分清楚国体和政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始终坚持“民主是我们的目标”[14];坚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邓小平解决了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形式问题,开拓了政治文明理论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者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关注并发表过有关政治文明的成果,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对政治文明的有关问题进行过有益探索。他在1988年第9期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建立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体系》的文章,认为文明有三个方面,经济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的社会形态表现为政治文明(又称民主与法制);意识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精神文明。之后,他又与人合作在1989年第5期的《政治学研究》发表名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专题文章,该文指出,由于社会形态最基本的方面包括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建设也就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即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由于社会形态的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因而三个文明建设也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决定并制约着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又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决定物质文明建设方向的政治保证。今天再看钱学森同志当年的论断,我们体会很深的几点是:一是学科是相通的;二是钱学森老人是睿智的;三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四是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江泽民明确提出政治文明概念,并进行了新的阐释。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同志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沿着既定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开拓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江泽民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他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5]他还认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等思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政治文明在时代背景下认识层次的深化和发展,学界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修正案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从而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流意识。
2002年12月4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席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指出,只要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坚持和完善宪法确立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明确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一重要论断。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必然要求。而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就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因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6]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新一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内容就是宪法。胡锦涛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要求我们更好地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道,要切实加强法律监督,保证宪法和其他法律得到贯彻实施,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17]
2004年9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明确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18]
从马克思1844年11月首先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19]到江泽民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再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范畴;从到2002年5•31讲话重申,到十六大把政治文明载入纲领性文献,再到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两次重申政治文明和尊重宪法、依法治国的讲话,历史过去了近160年。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发生了令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不可预测的巨大变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政治文明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逐步演进。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发展阶段。在前三种政治文明形态中,社会政治文明虽然也是沿着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轨迹运行的,但却始终表现着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才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否定了人剥削人的政治制度,人类社会政治实践从此不再依循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怪圈周而复始,实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这也说明,一代政治家和理论家只能解决其所处时代面临的急迫问题。每一代人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历史才会不断前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政治文明理论的主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理论指南,是对经典作家理论的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