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树立“职业规划”
身为父母的你有没有想过,过去在同一个课堂上课的学生,今日的处境是否相同?
也许,你已经是公司高管,生活优越,而昔日同窗只是打工一族,糊口艰难。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今后生活优越,因此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名牌学校,甚至豪掷数百万购买学区房也在所不惜。即便条件较差的父母, 可能会对是否家庭旅游、是否购买汽车犹豫,但一碰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借钱也会满足孩子的教育消费。
在“上好大学,就是有好未来”的感召下,父母在小孩的教育支出上毫不吝啬。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教育之间供需的巨大差距,使得父母付出的越来越多,而收获的却越来越少。家长对教育几乎不惜血本,但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严峻现实。
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读大学已经没用了,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的确,好成绩并不能保证终身职业和财务成功。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给孩子进行职业规划刻不容缓。简单来说,职业规划就是寻找孩子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父母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需引导孩子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就是让孩子明白: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天赋,未来在社会上就会具有竞争力,也就能拥有更多的钱财,这就是积极的理财行为。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清楚自己的特点和适合自己的职业。
只有自己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才能满怀激情,成为这个领域优秀的人才。父母们都知道,拥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成功也将随之而来。
帮助孩子规划一生时,父母不要操之过急,应和孩子一起思考,不要过度强调父母的想法,因为父母所认为的终南捷径,有时反而是孩子通往成功的绊脚石。
孩子心中有了具体的未来目标后,他会开始对学业负责任,从此学习不再是为了老师或父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有调查指出,越早定下目标的孩子,学习成绩越优秀,且越有自信心。(www.xing528.com)
我们小的时候,职业规划可通过“过家家”来树立,喜欢当医生还是当教师,我们各有各的兴趣。而如今大人们可以带孩子去“Kidzania”和“星期八小镇”这种社会角色扮演的儿童乐园,儿童买门票进游乐场后会得到一笔“模拟钱”,然而钱花完后他们就必须自己选择从事各种职业来赚钱生活,让儿童提早体验成人世界。
同时,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寻找、模仿他所想成为的榜样时,他就越能接近美丽的梦想。
以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为例,9岁时他就在父亲的安排下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父亲并不是指望儿子有高额的酬劳或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想让小杰克看到更多“希望的脸”,因为高尔夫球场是成功人士经常光临的地方。
“我当时在高尔夫球场遇见了许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言行,我了解到人生可以这么辉煌。”这是杰克·韦尔奇在自传《赢》[1]中的一段话。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应陪伴孩子,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让孩子去效仿成功的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家庭条件较好的朋友家玩,让他心生羡慕,同时告诉孩子,赚钱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在生活中,父母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的辅导。例如当孩子问起,“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王阿姨家那样,去香港迪士尼旅游”诸如此类问题时,千万不要语带抱怨地回答,“那你住到王阿姨家里去好了,妈妈不要你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抓住机会向孩子解释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收入。例如,家里保姆每小时工资15元,当教师的妈妈每小时工资50元,CEO每小时收入500元。在聊天中,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因教育背景不同,赚的钱不一样,借此激励孩子向上发展、热爱学习。
一旦良好的沟通适时发生,我建议父母与孩子分享这样的观点,终身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孩子能接受这个观点,他就会增加对学习的重视。如果孩子拥有了对学习的重视并能终身学习,这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父母都不想让孩子陷入没有出路的工作里,以至于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价值下降。
但父母需特别注意,孩子还小,千万别将孩子引导到“以钱赚钱”的错误方向,而是应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技能去赚钱。父母应着重于建立孩子的人生目标及价值体系,也就是追求幸福。虽然所有的理财目标都是在追求人生幸福,但“有钱”并不见得和“人生价值”及“幸福”画上等号。
财商小贴士
父母应陪伴孩子,让他们在有兴趣的领域寻找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让孩子去效仿。“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这类梦想是通往职业成功的一个捷径。
过度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因为钱财只是孩子人生中需学会管理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