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情绪
理财不是F1赛车,不是最快冲刺到终点就是成功。在投资的过程中,除考虑投资的回报外,还得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每个人都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和资产配置。
在全民理财的热潮下,大部分人却从没想过理财风格的问题。看到别人买啥就跟着买啥,听到别人赚钱就跃跃欲试。平常没碰过股票的人,听到所谓的“消息”就匆忙行动;不懂指数型基金是什么,却买了一堆同质化的指数型基金;在“全民炒房”的气氛下,立刻买下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将这部分冲动投资者的理财性格归纳为“激情澎湃型”。这一类型的人在选择理财标的时,奉行“速战速决”的策略,购买产品比较盲目,买理财产品就像买衣服,若赚钱就皆大欢喜,但若亏钱就变成“清仓大甩卖”。对于这部分投资者,我的忠告是:少安毋躁,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进行理智、详细的分析。
另一种理财风格是“稳扎稳打型”。在进行理财时,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冒一丝丝风险,最爱那些超级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定期存款。我的建议是,钱不能全部存银行定期,若想跑赢通货膨胀率,就必须有其他的投资方式。“稳扎稳打型”的投资者一定要冒点险,在资产配置中要拥有较进取的产品,如股票、基金等。
第三种理财性格是“犹豫不决型”。市场的任何波动和变化,对“犹豫不决型”的投资者而言,简直就是地狱。他们很容易陷入“高买低卖”的怪圈。理财对他们来说,很容易成为一种煎熬,从而失去生活的幸福感。“犹豫不决型”的投资者,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要什么,能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最好将理财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伤脑筋,如投资基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样你既可以逛逛街喝喝咖啡,又有人在帮你理财赚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我遇到不少投资者,在进行理财风格测试时,也往往会高估自己所能忍受的风险程度,造成最后投资的失败。所以,诚实面对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是投资者启动投资计划前一定要严肃面对的课题。
理财,靠的是资产配置,而最终拼的是性格和情绪。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给人们两个选择:
甲:保证赚到750元;
乙:有8成把握赚到1 000元,两成把握不亏不赚。
请问你选择甲还是乙?
再来一个实验,也是给人们两个选择:
丙:输掉750元;(www.xing528.com)
丁:两成把握不亏不赚,8成把握输掉1 000元。
理性分析指出,在第一个实验,投资者应选择乙,因平均回报是800元,高于甲的保证回报750元。在第二个实验,人们应该选择丙。但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因不敢“赚尽”而选择了甲,但面对损失的时候,人们却不愿止损而选择了丁。
很多投资者的心态就是,“止赚不止损”。买了一只不断上涨的股票,股价越涨心里越慌,很快就把股票卖出,然后后悔不迭。而买了一只不断下跌的股票,却是“死了都不卖”,反而不断买进摊低成本,从而深陷泥潭。
根据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在亏损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接受风险;但在有赢利的时候,却会偏向回避风险,造成“赢粒糖,输间厂”的普遍现象,这是值得投资者反思的。
理财是一门心理学,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一旦在投资中迷失自己,陷入更多的不快乐中,我们此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财富不仅是指金钱的增长,还要包括幸福感的增加。
我发现部分投资者很容易对投资的成败有着不切实际的焦虑,涨也慌、跌也慌,他们在进行投资时,往往犹豫不决,而且得失心很重,股票涨跌会让其心情受到极大影响,那不妨交给专家来帮你理财,让自己更幸福自在。
“焦虑型”的投资者不应过于在意理财结果,应减少看盘次数,好的做法是固定一段时间(一周)了解一下理财情况。此外,不妨设个止损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又不必花太多时间。
情绪才是理财的主角,聪明的理财高手,必须练就幸福理财的功夫,让自己在积累财富时,也能积累幸福,而万一财富缩水,心情也不至于一落千丈。
唯有搞定自己的情绪,才能造就亮丽的理财成绩!
财商小贴士
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配置回报与风险最适宜的投资组合,这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