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万宝贝计划:养育孩子的理财课堂!

百万宝贝计划:养育孩子的理财课堂!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儿潮”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育的高成本和这批婴儿在未来需面对的“残酷”竞争。至目前,中国人口学界公认中国有过4次婴儿潮。而如今,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花费也已不菲。200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对上海市徐汇区的746户家庭做过一项统计,处于托幼期的孩子,每年学杂费的开支平均高达4 600元,而如今的开支也已水涨船高。

百万宝贝计划:养育孩子的理财课堂!

一、孩子,我养不起你!

在儿子出生前,我很骄傲于自己的理性与清醒,面对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我有强大的免疫力,我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因而无比健康。但在儿子出生后,我慷慨地打开了自己的钱包,将我所有的钞票和爱,奉献给我亲爱的宝贝。

我的儿子瓜瓜,出生在2008年12月,没当成奥运宝宝,倒成了经济危机宝宝。但不管怎么样,瓜瓜都是爸爸、妈妈最心疼、最喜欢的小心肝儿!

因为生了个儿子,我被大家尊称为“建设银行行长”。

瓜瓜是剖腹产出生的,在医院等待时,我总有些错觉:这就是条“流水线”——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位准妈妈被推进去,约半小时后一个新生儿便诞生了,永不停息。在瓜瓜出生后,病床无比紧张,还没出院,就有下一个孕妇家属在病床旁等着你离开。

医院里人山人海的景象,早在老婆孕检时,我就有体会。为了树立“好丈夫”的形象,也为了表明我是个“好爸爸”,我陪着老婆做了次B超,没想到,一直从早上8点半排到上午11点才轮到,排到时已是腰酸腿疼,恨不得跑到楼上的中医门诊来个按摩;等做完B超,老婆更生气了,因为做B超只需10分钟,而排队要两个多小时。

一个比我更值得同情的准爸爸告诉我说,他住在离医院15公里外的郊区,早上5点多就起床来排队,然后等待怀孕的妻子8点左右赶来。

是的,这就是“婴儿潮”。

英国《金融时报》曾将奥运会之后的北京描述为一个“被塔吊和婴儿车重新定义的城市”,如此诗意的形容却意味着这一时期出生的宝宝将是竞争激烈的一代——对于优质资源的竞争和抢夺,可能将贯穿他们的一生。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子”热浪:办公室里好几个身着防辐射孕妇服走来走去的女同事;人事经理案头堆满了产假申请单;汽车后挡风玻璃上颜色图案各异的“Baby on Board”的车贴;小区里蔚为壮观的婴儿车长龙……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瓜瓜出生的这一年,中国内地一共诞生了1 608万个婴儿,在这之前的2007年,数字是1 594万。而据上海人口计生委统计,2002年上海常住人口新增了8.76万个宝宝,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3.42万,2007年有13.7万个“金猪宝宝”,2008年是16.6万个“奥运宝宝”,2009年“金融危机宝宝”的数据还未公布,据2009年10月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召开的2009年人口出生预报新闻发布会上显示,预计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数将达到16.5万人左右,基本持平。按现有的人口推算,中国人口的最高出生率将出现在2016年,中国将诞生一个长达10年的“婴儿潮”。

“婴儿潮”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育的高成本和这批婴儿在未来需面对的“残酷”竞争。

至目前,中国人口学界公认中国有过4次婴儿潮。第一次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后,我国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光荣妈妈”,由此带来了人口的迅猛增长;第二次为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1961~1970年),在20世纪70年代初降生的孩子的出生证上,除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及最高指示外,还印有一句话:“一个太少,两个不多,三个正好”;第三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文革”的结束,加上上一轮“婴儿潮”的余荫,使得中国人口再度暴增。

而第四次“婴儿潮”,恰是“80后”们集中进入生育年龄后的余波震荡。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批婴儿是“独生子女第二代”(独二代),他们在经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不缺钱”。(www.xing528.com)

托福于中国经济的成长,如今28~46岁的人群,恰是举世瞩目的财富创造者和消费者主力。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形成的4∶2∶1的家庭结构,使得“独二代”们一出生便拥有至少两代人积累所得的可观财富。

在经济领域,如今中国人买什么都贵,卖什么都贱,养育宝宝的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洋奶粉和纸尿裤纷纷提价,月嫂工资和幼儿园托费一路走高,房产市场迅猛反弹,提车要排队甚至加价,都和这轮“婴儿潮”密切相关。

就孕妇生产费用而言,现在比20年前涨了100倍。据一位妇产科专家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

其实孩子间的竞争,早在孕检时就存在了。由于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我最终选择特需。普通门诊挂号费只需10元,而特需挂号费是150元/次(医疗保险是不报销这项费用的),足足溢价14倍,且据我观察,两者服务也没多少优劣之分,最大的好处只是不用等。其实这也有“理财”的考虑。作为半个金融业人士,我深知时间就是金钱,若按照我和妻子每人月工资1万元计算,多请假1小时,就意味着10 000/20/8=62.5元的开销,而两人若多等2.5个小时即总计5小时计算,排队的时间成本就是312.5元。

“独二代”不缺钱,而父母们也舍得花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30年前,我上幼儿园的费用只要3元;20年前,我读小学的学费每学期只要5元钱;10年前我上大学,每年学费也不过1 400元,住宿费400元,每个月400元的零用钱在宿舍同学中已经可以算是小康。而如今,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花费也已不菲。200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对上海市徐汇区的746户家庭做过一项统计,处于托幼期的孩子,每年学杂费的开支平均高达4 600元,而如今的开支也已水涨船高。更可怕的是,收费越高的幼儿园,越受追捧。条件较好、收费较高的市示范幼儿园,更是被家长们挤破了门,甚至出现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市示范幼儿园,家长斥资数百万,买一套幼儿园“学区房”的现象。

生长在“婴儿潮”中的宝宝,成长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都相对稀缺,要想得到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快乐成长,就必须付出高额“溢价”。

在明白我必须为孩子付出高“溢价”,才能得到较为优质的服务后,孩子的开销便扶摇直上,我开始好奇,养大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

2004年,根据中国社科院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而我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那怎么够?

瓜瓜刚满月时,我算了一笔账,从几十元的奶嘴、上百元的婴儿服,到200元一听的奶粉、近千元的婴儿车,孩子还未满月我就花了近7 000元。随后,瓜瓜每月的开销基本都在3 000元左右。

根据我的观察,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目前中产阶级养大一个孩子,开销已远远不止49万元。2009年7月,上海《新闻晨报》曾对读者作过一番统计,一个“00后”孩子,在0~6岁阶段的月平均开销为2 359元,0~6岁的总开销就已达到17万元。

网易最新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家长们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是有些年轻夫妇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更有网友留帖形容:“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考虑到养一个孩子所需的开销,以及在孩子长大自立之前所需要的时间和关注,可以说,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一笔投资

显然,我们的宝贝都是:One Million Kids(百万宝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