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方法因人而异-语言表达培训

批评方法因人而异-语言表达培训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评是针对人的工作,因此批评方式的选择就应该考虑到被批评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同时,批评时还要注意称谓。车间张主任狠狠批评了小王,但对小郑则只是指出了她操作的不当。至于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因人而异。可见,批评不是简单的指正,而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只有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批评方法因人而异-语言表达培训

当我们发现并指出别人的“错”时(其实也许只是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已),就会出现批评的问题了。批评是针对人的工作,因此批评方式的选择就应该考虑到被批评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确定年龄阶段

同样的问题,对不同年龄的人的批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要求批评者在开展批评工作之前,要确定其年龄段,正确地加以区分。对年龄大一些的人,一般应采用商榷式的语言;对年龄相近的人,由于共同点多一些就可以自由交谈;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用一些开导性语言使其加深认识。同时,批评时还要注意称谓。对年长些的人应加上谦语:如以“老”字作词缀(“老王同志”、“王老”),以职务为后缀(“张主任”、“李所长”)等等,这样显得较郑重,有礼貌。对年龄相近的人的称谓则可以随便一些,可直呼其名,也可叫一些常用的称呼,若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则称呼可郑重一些。

总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尽相同,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批评方式的时候,要有所区别。

区别职业、级别

三百六十行,每行有每个行业的职业特点,也有相应的批评要求,就是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工种、不同的级别的人还应有所区别。对那些工作能手和初学者的要求不一样,批评也不能相同,而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和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批评也不应该采取同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对那些工作能手和行政级别相对高些的人,要求也相对严格一些,批评也要严厉一些。

如:某纺织厂的小王和小郑同在一个纺纱车间,小王比小郑早两年入厂,小郑则刚刚入厂。在生产操作中她们出现了相同的错误。车间张主任狠狠批评了小王,但对小郑则只是指出了她操作的不当。张主任对小王解释说:“这种错误出现在你身上是不应该的,你不存在操作上不懂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工作态度上,你技术很熟练,所以对你的要求自然要严格一些。”

分清知识结构(www.xing528.com)

不同职员的知识结构、阅历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其知识、阅历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来展开批评。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你一声轻叹,就会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激发其心中的共鸣;受过高等教育的下级,可能因你对某些艰深理论的熟谙而产生由衷的敬意;一句粗话出口,会使还不习惯集体劳作的社会青年感到“来者不善”……而对阅历深的人需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只须蜻蜓点水,他便心领神会,而不需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去作工作。相反,对知识、阅历浅的人必须分析、讲清利害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如何,而不理会其中的奥秘究竟怎样。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词句,只能使他们如入五里云雾,辨不出东西南北。较为传统的老同志不喜欢那些开放性的词句,五光十色的世界令他目不暇接,莫不如通过对往日的回忆给他们安慰。年轻人讨厌那些陈腐的说教和诡秘的人际关系,他们需要理解,喜欢直来直去。可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阅历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使他们既接受了批评,又有正中下怀、如遇知己之感,是批评工作的一门艺术。

摸清心理情况

心理,主要指人的气质、性格、对工作的兴趣和自我更正能力,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批评者必须首先摸清对方的情况,在心理上占上风,否则将不会成功。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人的气质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批评者应该根据各种类型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批评方式。胆汁质的人情绪外露,一点即爆。批评者在批评这种类型的人时不宜使用带有很多情感色彩的语言,但又不能因怕起“火”而不敢点,而是要摆出事实和道理,不给其以任何发作的藉口。多血质的人较随和,但因其性情体验不深而要特别在逻辑和道理上下功夫。粘液质的人虽然稳重但生气不足,因此要适当给予情感刺激,激发其朝气和前进的活力。至于抑郁质的人,由于心细而内向,所以批评的语言宜点到为妥,并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认同。诚然,现实中人的气质类型并非如此分明,更多的是混合型。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可以针对不同状况,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艺术,以达到批评目的。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孤僻、恬静、处事谨慎。对于前者可以直截了当,谈话要干净利落;后者需要委婉,措词要注意斟酌。至于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因人而异。

一般说来,那些对改进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大多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批评指正;相反,那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必须多费口舌调动或激发其改进工作的兴趣;对于那些无视批评、屡教不改的人,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纪律或行政措施加以督促,以儆效尤。假如其有很强的自我更正能力,那么批评者只须用中性、平静的语言提醒他注意就可以了;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对于那些能力弱的人,自然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必要时直至调换其工作。

可见,批评不是简单的指正,而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只有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