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衣裳:文化衫的魔力与大众文化消费

百年衣裳:文化衫的魔力与大众文化消费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衫的热销似乎预示服装消费主义的到来,只有在消费主义时代中,文化标志才有一种图腾般的魔力,能为其穿着者带来愉悦。印上幽默或者露骨的言辞和图案是文化衫最吸引人的手法,设计者可借此表现各种文化艺术内容及社会现象的喜怒哀乐。在政府的干涉下,文化衫热潮渐趋平静。但是,文化衫的现象表明了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动向,成为改革开放以后表现在服饰上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

百年衣裳:文化衫的魔力与大众文化消费

在西服浪潮冲击的同时,一股以圆领T恤衫为主角的热潮同样兴起。这种针织T恤衫又被国人称作“圆领汗衫”、“老头衫”,很早以前就从国外传入,天津上海青岛大城市都设有这类服装厂。这种质地薄软、吸湿性强的服装为大多数男性常穿的夏季服装,秋冬季则当内衣穿用。“文革”前和“文革”期间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漂白色,款式也没有任何变化。一种原本廉价而无设计可言的“大路货”服装,加上了具有个性化的图案和文字,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行其道,并有了“文化衫”之名。

当然,现代T恤文化形式也是从国外传入的。初始,有人大惑不解:

就是这么个要线条没线条要造型没造型的无领“老头衫”,大红大绿大紫大蓝大黄地的印遍ABC、印遍人头狗头猫头熊头图案,就能奇货可居地每件卖上近30元。自豪的个体摊主们毫无顾忌地为它们贴上各种自由想象的标签:“进口港式彩印衫”、“最新流行港衫”、“90年代第一衫”。(10)

文化衫具有其他服装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款式简单、价格低廉、生产批量大而形成了消费面大、流行性强的特点。再配合现代印染技术进行个性化图案的加工,使之共性中有个性——图案和文字的可选择性范围空间广阔,往往以一种浓郁的前卫意味而获得年轻人的广泛喜爱。当时,出于对欧美时尚的追崇,印有外国字样和图案的文化衫更受欢迎。文化衫的热销似乎预示服装消费主义的到来,只有在消费主义时代中,文化标志才有一种图腾般的魔力,能为其穿着者带来愉悦。穿戴着这些文化标志,“你就将自己的私人身份和外部的商业成功混同为一,弥补了自身地位无足轻重的失落,并在那一刻成为一个人物”。(11)

印有图案或文字的T恤由80年代末开始大行其道。张海儿摄

除了印着外国文字和各种图案头像外,文化衫上的文字更是构成所谓“文化衫”的文化。文化衫上的文字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各式牢骚词、大白话、顺口溜或歌词等调侃言语,颇具时代特色。最典型的印有“别理我,烦着呢”,满大街望去都是“烦着呢”……

一位骑车者穿了件文化衫,背上印有“一块红布……”,某近视眼朋友骑车尾随追了两站地,终于看清楚了下面的小字“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崔健歌词)。近视眼犹如顿悟:“高!”自此,爱上了崔健和他的歌。

印上幽默或者露骨的言辞和图案是文化衫最吸引人的手法,设计者可借此表现各种文化艺术内容及社会现象的喜怒哀乐。文化衫在中国很快地发展起来,结合当时流行的“痞子文学”、电视连续剧、摇滚乐、毛泽东热等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构成了后现代主义光怪陆离的文化拼图。(www.xing528.com)

从80年代到90年代,从渴望精神的自由到实现物质的欲求,中国社会对于“个人”的“发达”的关注,日渐明显地赶上了对于“国家”的“强盛”的祈愿。在这种社会文明的环境中,人们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开始强调自我和个体的概念。而文化感、流行感强的时尚产品则更多地倾向于个人或群体两方面的情感和利益,表达形式强烈且直白。

文化衫中形形色色的调侃语言宣泄了中国人对转型期中社会新生事物的迷惘,而又用一种自我调侃的态度表达着对社会急速变化难以适应的困惑。过去会以严肃、正统的形式来表达的种种情绪和思想,如今则以一种轻松的、全新的、商品化的载体来传达,无疑,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人们通过文化衫流露出来的那份主动、活跃的心态,可以解读为消费主义来临前的一种征兆。

1991年夏,部分市民通过报刊发出呼吁:

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未来,还是少一点“玩世不恭”,少一点这样的灰色幽默吧!(12)

随即,北京市工商部门征得市人民政府批准,专门下达了《关于禁售带有不健康图案文字商品的公告》,并着手查处不健康的文化衫。在政府的干涉下,文化衫热潮渐趋平静。但是,文化衫的现象表明了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动向,成为改革开放以后表现在服饰上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在消费时代,人类所有思维和行为都可以转化为利润,也包括对消费文化本身的批判:通过批量生产,严肃的意味被稀释了,变成一种使社会大众心悦诚服的调侃和戏谑的形式,同时成为广为接受的消费品。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文化衫同时实现了这两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