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时代背景——天下七分秦独强
战国时期,以秦、楚、齐、魏、赵、燕、韩为主的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斗争,四方割据,连年征战。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妄图扩大领土,侵占敌人,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生存空间。同时,求强图存的思想更使得各诸侯国的君主们重视人才,实行变革,以增强国势,立于不败。其中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进行得最彻底,因而一直强盛于其他六国。
秦孝公时期,商鞅来到秦国,以富国强兵之道向秦孝公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秦孝公的重视,并让商鞅将变法的具体措施详细罗列出来。新法主要内容包括:把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要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杀敌立功的人一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敌卖国的人一样受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而不分居的,赋税就要加倍;立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打架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以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分别按等级占有土地、房屋,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彰显他的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从上面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对内整顿刑罚,发展生产,对外奖赏勉励死战,重视军功。新法准备就绪后,开始并未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信,就在秦国都城后边市场上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够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悬赏十金。百姓觉得此事奇怪,没人敢上前,商鞅又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他立即得到了赏金。商鞅用此来表示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新法于是得到了顺利推行。后来秦国太子犯了法,太子的两位老师也按规定受到了刑罚,全国上下无不惊骇。
新法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因此商鞅受到这些人的嫉恨和报复,最后被用车裂之刑残杀。但是商鞅的新法却在秦国流传了下来,慢慢使秦国走上强盛的道路,为秦国的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的强盛使其他六国惶恐不安,纷纷自危,大纵横家苏秦横空出世。苏秦提出的主张是合纵,就是鉴于六国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的局势,说服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秦国。当时秦国在西方,其他六国都在东方,六国的共相结合就是南北的结合,南北为纵,因此称为“合纵”。苏秦的合纵政策无疑是对六国最安全的策略,但对秦国却是最不利的。(www.xing528.com)
秦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秦惠王派出张仪对六国进行游说,其策略是怂恿各国和强大的秦国联手,依靠秦国这棵大树来对付其他国家,以求自保。张仪的政策是东西联手,东西为横,故称“连横”。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横者,事一强而攻众弱。六国在这苏秦和张仪的游说下,忽而合纵,忽而连横,举棋不定,难以决断,因而六国的命运也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摇摆。当然,这并不全是张仪一个人的功劳,六国自身之间的矛盾和私心也是合纵不能完全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如后人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除了一些残余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小诸侯,如鲁、卫、滕等以外,其他的国家没有一个愿意维持现状,没有一个不想乘四邻难以自保的间隙扩张领土,就连不在七雄之列的宋,也经过东征西讨的回光返照之后才给齐国灭掉。如果要六国合纵,那么他们的敌人就只有秦国一个,不能向邻国进攻扩大领土,秦国又并非好惹之辈。因此,这种以自保为主的防守策略使各国君主对之不是很感兴趣,只有到危急来临时才想到拿来用一用。
另外,齐、燕两国距秦遥远,秦国的东侵,有一段时间并没有将战火烧到他们的领土上,因此他们也没有体会到秦国扩张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对合纵的热情也理所当然地很快冷却下去。反之魏、楚、韩、赵因为和秦国邻近,他们一旦参加合纵和秦国绝交,外援还远在千里之外,秦国的大军就已先压境,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很容易被秦国诱入连横的圈套,而破坏合纵条约。因此,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就好像是时钟的钟摆一样往复于合纵和连横之间,而每经一度往复,秦国的东侵便更进一步,六国的抵抗力也更弱一些。
自秦昭王开始,秦国已经将统一天下的大业一步步变成现实。正在此时,从魏国来的谋士范雎向秦昭王提供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所谓远交近攻,就是与地理位置上距秦相隔甚远的燕、赵、齐,尤其是齐国交好,暂时不跟他们发生军事冲突,并且借助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这层友好关系,迫使这些国家不与韩、魏、赵等几个与秦邻近的国家联手;而对于这些邻近的国家,秦国当然要放心大胆腾出手来进行剿灭。只有如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兼并,才能无需秦劳师远征或遭腹背受敌的危险,而且能巩固已获取的胜利果实,即“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
自秦昭王开始以后的几代秦国国君,无不坚定不移地继承这一策略,慢慢将天下收归到自己囊中,并由秦始皇嬴政一鼓作气统一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