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爆炸说无法说明宇宙起源问题

爆炸说无法说明宇宙起源问题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爆炸说”无法说明这个问题。因此有人把它们统统归纳为“半成品说”。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小行星的起源也作过深入研究,而且进一步对这种“半成品说”作了具体的计算。至于小行星区,因为没有“营养”供应,则只能成为一些小小的“半成品”。

爆炸说无法说明宇宙起源问题

半成品”说

“爆炸说”的支持者虽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一些人就是不愿相信,因为除了这种自我碰撞以外,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无法指出“爆炸”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哪儿会有这么巨大的能量!而这又恰恰是爆炸说的前提。说不出爆炸的原因就像是无米之炊,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而柯伊伯所说的那种碰撞也实在大可怀疑,这么广阔的空间内,几十颗绕太阳转动的如谷神星那么大的天体,简直就像彼此相隔几千千米的几只蜜蜂,碰撞的机会会有那么多吗?再说后来人们又发现,小行星轨道分布也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们的半长径并不是可取火、木半长径之间的任意值,而是与木星有一定的关系,既有一些被称为“柯克伍德空隙”,这些空隙是几乎没有一个小行星的“真空”地带,也有好像大家去“赶集”那样的“闹市”区,这些地方的小行星显得特别多,这种轨道特殊分布的现象,在天文上称之为“轨道共振”。“爆炸说”无法说明这个问题。

另外,有些人在仔细研究了小行星时,又发现了有几组小行星(每组有七八个或10多个、几十个不等),同一组内的不同小行星,其轨道的半长径、偏心率、倾角几乎相同。有的人称此为“小行星族”,有的则称为“喷流”。不管叫什么,这种成群现象,也是使爆炸说的支持者很感头痛的事。爆炸只会使碎片飞向四面八方,不会有类似的轨道,而且小行星中又有那么多的“族”!

还有一个对爆炸说不利的观测事实,是小行星的自转周期问题。有些天文学家指出:倘若小的小行星真如柯伊伯所说的那样,是因为频频碰撞而形成的,那么从力学中可以说明,由于能量彼此传递,它们应当“能量均分”。也就是说,到后来,彼此之间单位质量应有相差不多的转动动能。经过一定的简化,甚至可以证明自转周期P与质量m大致有这样的关系: P∝img21,但实际观测的结果却不是这样。从目前已知自转的近200颗小行星的资料来看,小。行星的自转周期P几乎与质量m无关。因为它们绝大多数的自转周期都在5小时~14小时之间,而转得最快(P最小)的小行星是直径只有1.4千米的1566号伊卡鲁斯,它的P=2.27小时,而直径仅是它3倍的887号阿林塔的P=84小时,几乎是前者的40倍!(www.xing528.com)

因而看来,“爆炸说”除了在历史上起过一些作用——推

动这个问题的研究外,至今已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法厄同”仍然只是神话中的故事而已。更有一些天文学家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个死胡同,要解释它非得另辟新径不可。尤其在本世纪中,一些研究太阳系起源很有成效的天文学家,也纷纷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如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瑞典的阿尔文、前苏联的萨弗隆诺夫、英国的著名天文学家霍意耳等等。虽然这些人提出的具体的机制、运用的数学工具、描述的物理图像各不相同,甚至彼此完全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认为小行星的形成过程,在早期与其他行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到后来,大行星的“行星胎”顺利地发育长大成为行星,而在火星、木星之间的“胎儿”却中途夭折、“流产”了。因此有人把它们统统归纳为“半成品说”。

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小行星的起源也作过深入研究,而且进一步对这种“半成品说”作了具体的计算。以定量计算来证明这个理论,因面把这个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天文界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戴文赛教授认为,在九大行星尚未形成之前,太阳系是一个“混沌初开”的星云盘结构,星云盘内的物质从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占90%以上的是氢和氦之类的气体,称之为“气物质”;其次是一些水、氨、甲烷等容易凝固的“冰物质”;最少的是约占1%。的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硅酸盐之类的“土物质”。计算表明,在离太阳较近(火星轨道以内)处,太阳的照射使那儿温度很高,“气”和“冰”物质早已蒸发出来并被驱散走了,只有“土物质”,因为熔点高,才有资格留在那儿。但在木星、土星的区域,因为离太阳较远,温度明显变低,故而不仅“土物质”留了下来,而且“冰物质”也开始可以留下,甚至大量的“气物质”也可安然无恙。而在现在的小行星区域到木星区域的地方,正是这些“冰物质”从不凝固(因而会被太阳光和热驱散掉)到开始凝固的转折点,所以在行星凝聚的阶段,木星区内可以形成小星子的“原材料”就远比小行星区多,而那些小星子在木星的摄动作用下,又不断闯进小行星和火星区域去“巧取豪夺”,结果使那儿本来不多的“原材料”更加减少。戴文赛教授的计算还表明: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贪得无厌的“入侵者”通过蚕食鲸吞,抢走了火星区域的90%、小行星区域的99.9%的物质,因而今天的火星也较小。至于小行星区,因为没有“营养”供应,则只能成为一些小小的“半成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