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洞察人性: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影响及适应方法

洞察人性: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影响及适应方法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卑感与不安全感时刻徘徊在人类的意识中,人类受这二者刺激,随时都在思考怎样找到一种更有利的方法与技巧,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自然,怎样找到一种环境,能消除威胁自己生命的因素,或将其降至最低水平。如此一来,就产生了心灵,用以提升适应力和安全感。语言也是普遍适用的,因为其很明显源自社会生活需求,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概念产生必将涉及全体人类社会,绝非个人私事,即人们的思想感情必须是普遍适用的,才能为人理解。

洞察人性: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影响及适应方法

人类从自然角度看不过是种低等生物,这是综合上述内容得出的结论。自卑感与不安全感时刻徘徊在人类的意识中,人类受这二者刺激,随时都在思考怎样找到一种更有利的方法与技巧,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自然,怎样找到一种环境,能消除威胁自己生命的因素,或将其降至最低水平。如此一来,就产生了心灵,用以提升适应力和安全感。有多种方法都能提升适应力,比如在身上安装防御武器,包括坚硬的角,锋利的爪子、牙齿,等等。但此举极易导致人性发展停顿,让人难以摆脱一半是人一半是野兽的原始状态。唯有心灵能在这种条件下切实解决问题,弥补人类身体不够强壮的不足。人类能拥有预测、预防的能力,人类心灵能变成现在这种能思考、感受、行动的机体,全都源自人类心底一直在激荡的欠缺感。以欲望或意愿的倾向为例,欠缺感会让人萌生一种想做什么的意愿,想弥补欠缺或想得到尽善尽美的适应感。想做什么便表示对这种意愿有了感觉、向往,并将其付诸实践。因此所有主动的行为都源自欠缺感,都以达成满足、安宁、完美为目标。

在人类的适应过程中,社会发挥着决定作用,在这种前提下,社会生活状况便成了心灵从最初就应顾及的一点。心灵所有能力的发展,都相当于以社会生活规律为基础。社会生活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这样才能算是规律),既然如此,要预测人类心灵的发展趋势,只需要把社会生活规律的前因后果明确化即可,对此不必存有任何质疑。

明白、通顺的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另外一种重要工具。语言可算是一项奇迹,由人类创造出来,把人类跟其他动物区分开。语言也是普遍适用的,因为其很明显源自社会生活需求,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唯有在社会生活中,语言才具备存在的依据。语言是由社会生活造就的,能为社会成员建立关联,因此语言对远离人群、独自生活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在有些人身上,这点相当显著。生活中,这些人或是因私人原因想要逃避一切跟社会的关联,或是被外部环境逼迫,总之跟其他人的交往少之又少(乃至完全没有)。在语言表达上,这些人会有某种不足或障碍,且极不擅长学习外语。由此可知,语言的形成与延续必须借助跟其他人的不断联络、沟通,才能实现。(www.xing528.com)

语言在人类心灵发展中意义非凡。作为逻辑思维的基础,语言是人们产生概念、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区别的必要工具。概念产生必将涉及全体人类社会,绝非个人私事,即人们的思想感情必须是普遍适用的,才能为人理解。例如在对美的认识、理解、感受等方面,人们已经有了一种共同的认知或已经确立了一项基本审美原则,所以才会在看见美的东西时心生快乐。由此可知,跟理智、智慧、逻辑、伦理美学类似,思维与概念也以人类社会生活为源头,并在不希望人类文明分崩离析的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