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科院组织实施植物资源调查,植物所担任湖南武陵山区的调查任务,由路安民主持,王文采和植物所科研处高岚为主要成员,同时,还有新一代研究人员李振宇、傅德志、李良千、覃海宁等,于1988年8月赴湖南桑植县天平山工作。
天平山位于具有复杂植物区系的云贵高原的东缘,低山地区植被早已严重破坏,中山以上的森林还保护较好,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在这些方面胜于东面不远的江西西部的武功山。在茂密的常绿、落叶混交林中,王文采看到原始的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毛叶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var.sinense以及樟科的檫木Sassafras tsumu、楠木Phoebe zhennana等。在中山灌丛边,王文采第一次看到蔷薇科棣棠Kerria japonica野生居群。有趣的是,已知特产河北西南部的虎耳草科无毛独根菜Oresitrophe rupifragavar.glabrescens竟间断地出现在桑植县海拔1100米的山区。
图5-16 80年代初的王文采(摄于1983年。王文采提供)
在野外工作时,王文采提出一项建议:在野外工作结束后,编写一部武陵山区的植物检索表。此建议当即得到赞同,后由数个研究所合作编著完成《武陵山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一书,于199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天平山野外工作结束后,王文采来到长沙市湖南师大植物标本馆查阅毛茛科植物标本,发现一种采自湖南华容之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过去仅知此种分布于华东和江西鄱阳湖边,在湖南还是首次发现。但是,其后1999年王文采到英国邱植物园标本馆看到H.B.Morse于20世纪初,在湖南岳阳所采第30号标本,即是湖州铁线莲,但此号标本在30年代被奥地利学者H.Handel-Mazzetti误定为短柱铁线莲Clematis cadmia,因此,这个新种被他错过,一直到1968年,由日本学者田村道夫根据一份由浙江湖州采的标本加以描述发表。在观察上述华容标本时,王文采首次注意到湖州铁线莲花的4枚萼片不是水平开展,而是向斜上方开展,使整个花萼呈宽钟状,并认识到此情况是进化的特征。
1989年4、5月间,李振宇、傅德志承担广西红水河流域植物资源考察任务,邀请先生王文采同往。王文采于4月12日,由北京乘火车前往,动身时李、傅已在广西,其系与植物所另两位年轻学者覃海宁、陈之端同行,14日抵柳州。
在柳州,先到黑龙潭公园石灰山考察其茂密的植被。其后2006年,广西植物所韦毅刚在此发现了毛茛科新种柳州铁线莲Clematis liuzhouensis,此种与云南南部的细木通Clematis subumbellata亲缘关系相近。在九万山王文采只到几处低山山谷,其植被保存尚好,种类丰富。20世纪50年代华南植物所著名采集家陈少卿曾在此进行深入采集,王文采根据他采的标本描述了苦苣苔科的复叶唇柱苣苔Chirita pinnata,稀裂圆唇苣苔Gyrocheilos retrotrichumvar.oligolobum,这次王文采来此,也有新的发现,采到苦苣苔科另一新种,九万山唇柱苣苔Chirita jiuwanshanica。
5月初,王文采在广西野外工作结束,途经柳州时,当地植物学会、林学会和园林学会特联合组织学术演讲会,邀请王文采作当代被子植物系统研究和苦苣苔科分类报告。5月4日偕李振宇往贵阳,在贵州省生物所、贵州省中药所等机构查阅毛茛科、苦苣苔科、荨麻科标本,随后返回北京。此为王文采在国内最后一次野外考察,其后于2004年双脚先后患痛风之症,经一年治疗始才痊愈,虽然行走自如,但腿之肌肉变薄,走路不能过多,更不能爬山。是年秋,李振宇想邀先生一同前往湖北三峡植物园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王文采因未曾到过鄂西一带,很想去看看那里的植物区系,但脚力恢复尚差,未能如愿参加,甚为遗憾。
王文采对于其前后历时50年野外考察,见到如此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很是高兴;而在后期,也见到大量森林被砍伐,不仅植物多样性丧失,还造成许多生态灾难,又不免忧虑。他说:
从1950年春我开始野外调查,到1989年夏,多次到达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考察植物区系,尤其在西南山区看到不少能挺过冰期孑遗下来种类,感到很高兴。遗憾的是,我没有到三北山区和青藏高原,不了解那里的寒温带植物区系,所幸在1991年有机会到过瑞典中部,看到那里的寒温带植物区系,弥补了一些缺憾。在国内考察中,我看到各地森林砍伐严重,这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对人民生活,对国家经济建设极为不利。1998年,当时的国务院朱镕基总理在四川西部了解森林砍伐的情况,认为原始森林再也不能砍伐了,那年夏季,国务院发布了禁止砍伐森林的决定,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决定。[25]
王文采对曾经见过之森林,遭到破坏甚至消失,更是心痛,为促使政府切实加以保护,曾多次在报刊上撰文呼吁。如《努力保护好森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中说:“1963年,我参加中科院植物所川西调查队到四川康定和宝兴一带山地采集植物标本,看到当地珍贵的云杉林、冷杉林已大部被砍伐。1980年夏,四川西部发生洪水灾害,四川大学生物系一位朋友写信告诉我,洪水已涌入成都市区,进入四川大学。我当时了解这个情况后就想到这一定是由于川西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所致。”[26]1995年王文采重返西双版纳,见到大片热带雨林已经消失,写下《我国残存热带森林亟待保护》一文。文中还根据1996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一篇题为“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呼唤保护”的报道,披露云南省东南部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被乱砍滥伐,变成了次生林,其北邻的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也遭到破坏,而且是由当地政府的一些部门带头砍伐。王文采曾于1956年曾在大围山考察,知悉其况,不无痛心地说:“照这样下去,可以预料,我国有限的热带雨林将从‘中国植被图’中消失,对我国热带地区的生态平衡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7]
【注释】
[1]胡宗刚:中国植物志编纂史,2011年,未刊。
[2]中科院植物所业务处致广东植物所函,1977年4月1日。存于中科院档案馆。
[3]即中科院华南植物所,“文革”之中改名为广东植物所,“文革”结束后曾恢复原名,今名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4]植物所致广东植物所函,1977年4月1日。存于中科院档案馆。
[5]王文采、林祁、贾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攀登者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选》,内部资料。
[6]王文采访谈,2011年9月15日。资料存于馆藏基地数据库。
[7]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17~118页。
[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申请表》,1990年。存于中科院植物所档案室。(www.xing528.com)
[9]陈封怀复王文采函,1985年11月19日。存于采集工程馆藏基地。
[10]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13~114页。
[11]1957年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合作协议,植物所提出聘请苏联著名的系统学专家塔赫他间来华协助工作,没想到1958年“大跃进”期间塔氏便来了,当时植物所并未开展系统学研究,对此不合时宜的邀请,植物所当时即有清醒的认识:“塔赫他间教授访华前曾给我们写好了一个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问题的讲稿(约40万~50万字),对于我所今后系统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从事系统问题的全面研究,他来华的学术作用就受到限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十年来对苏联专家工作的总结报告》,1960年9月13日,中科院植物所档案)不过塔氏的来访的意义却是深远,今天还有人在谈论他,还有人要做中国的塔赫他间,至少可以说系统学在中国得到了发展。
[12]王文采访谈,2012年4月6日。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13]王文采:《中国植物采集史》,油印本,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81年12月。
[14]刘夙:西藏植物志研究,2011年,未刊。此为刘夙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时所作博士论文。
[15]王文采访谈,2011年9月15日。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16]李良千致胡宗刚函,2012年11月12日。
[17]王文采访谈,2011年9月15日。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18]《王文采日记》,1978年,未刊。存于采集工程馆藏基地。
[19]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
[20]王文采访谈,2011年9月15日。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21]王文采访谈,2011年9月15日。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22]傅德志:师门承学记。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23]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35~136页。
[24]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9~150页。
[25]王文采口述,胡宗刚整理:《王文采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98页。
[26]王文采:努力保护好森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林业》,2003年11期(B)。
[27]王文采:我国残存热带森林亟待保护。《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