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男性绝育技术的发展和优势

男性绝育技术的发展和优势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男性绝育技术远较女性绝育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提倡和推广。现在无论在男性绝育技术的普及、推广方面,还是男性绝育新技术的研究方面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自从中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来,人们又提出了男性绝育可逆性的更高要求。为此,一些新的可复男性绝育方法应运而生,如可复性输精管注射栓堵法、可复性输精管内装置绝育法等。在泰国,人们称之为省时的男性绝育术。此绝育法目前尚未普遍推广使用。

男性绝育技术的发展和优势

〔男性绝育〕

alt

图1 输精管结扎部位


输精管绝育术 vasectomy  通过手术或非手术途径,阻断或阻塞输精管以阻止精子的排出,达到断绝生育的方法。它是控制人类生育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重要手段。男性绝育技术远较女性绝育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提倡和推广。男性绝育技术中,历史最久,应用最广的是输精管结扎术(图1)。早在19世纪末,输精管结扎术就被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切除后预防附睾感染。历时多年人们发现输精管结扎后肥大的前列腺并不缩小,但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规结扎输精管确实能避免术后附睾炎的发生,因此这项常规至今仍沿用。20世纪初美国医生H. 夏普误认为输精管结扎可降低性冲动,先后给170多例有手淫习惯的志愿者做了输精管结扎,结果并没有达到纠正手淫习惯的效果。就在同一时期奥地利生理学家L. 斯德纳赫提出输精管结扎可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因此能增强性功能,甚至会“返老还童”,在这一理论影响下,“输精管结扎返老还童术”风靡一时。据记载有数千人为此目的做了输精管结扎,直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设想才被彻底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改良种族”法律支持下,为100多万犹太人、斯拉夫人等施行了强制性输精管结扎术。直至20世纪50年代,输精管结扎才真正成为人类控制自身繁衍的一种手段,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识和接受。据1987年统计,在30多年里有5000多万男性为节育目的施行了输精管结扎术,其中,中国占3000多万,其次是印度、美国和英国。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此项技术,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出版了有关输精管绝育技术服务的规则和技术指南。

中国50年代开始推广输精管结扎术,并对传统的输精管结扎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无论在男性绝育技术的普及、推广方面,还是男性绝育新技术的研究方面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1957年中国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首先提出在输精管结扎术中,向输精管精囊端灌注杀精子药物,解决了输精管结扎后残余精子受孕这一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后,为简化手术步骤,提高男性绝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一些优于传统输精管结扎的手术或非手术的输精管绝育方法相继出现,被列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的就有10余种,其中,手术的方法有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注射针头固定法输精管结扎术、穿针引线法输精管结扎术、针挑法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夹绝育术。非手术的方法有经皮输精管注射粘堵、穿刺输精管电凝绝育等。

自从中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来,人们又提出了男性绝育可逆性的更高要求。为此,一些新的可复男性绝育方法应运而生,如可复性输精管注射栓堵法、可复性输精管内装置绝育法等。但目前这些方法还不适于大面积普及和推广,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 用特制的输精管皮外固定钳将输精管连同被绷紧的阴囊皮肤套入钳圈内,固定在阴囊皮下,再用输精管分离钳,在输精管最突出部分穿入阴囊皮肤直至输精管腔,一次分开阴囊皮肤及输精管壁,直视下将暴露的输精管提出,分离并结扎(图2),两残端分层隔离。由于伤口小不必缝合,盖以灭菌小敷料或创可贴即可。

此法较传统的输精管结扎有许多优点:①因手术只在阴囊壁无血管区做一穿刺口,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传统输精管结扎术在阴囊壁两侧做切口,以及在输精管未暴露前盲目钳夹输精管可能造成的阴囊血肿,大大减少了术后合并症的发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命名其为无切口输精管结扎术或微型输精管结扎术。②直视钳穿法简化了手术步骤和器械,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在美国一套标准的输精管结扎器械多达14件,而此法只需3件。传统的结扎手术每例约20分钟,而此法仅需10分钟。在泰国,人们称之为省时的男性绝育术。③局部麻醉使用精索套式封闭,有效地消除了手术疼痛。④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学习和掌握。目前,此法已在中国各省市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其列入1988年出版的节育技术指南,向世界各国推广。现在,泰国、美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等10多个国家也已开展此项技术服务。

alt

图2 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


经皮输精管注射粘堵法 将输精管粘堵剂注入输精管腔内,造成管腔闭塞以阻止精子排出,达到永久节育之目的,是一种非手术的男性绝育方法。该法所用粘堵剂是石碳酸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混合液,对人体无毒、无害,且有优良的粘堵性能。此法因无需动刀,从而减少了因组织损伤和惧怕手术的心理障碍所致的术后并发症。并经临床多年研究证明其节育效果可靠,术后一年精子消失率可达95%以上。穿刺输精管的准确性,注药是否足量,阻塞长度的控制,药物质量的稳定等诸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其节育效果,因此手术医生应经过认真培训,严格按常规操作。由于打一针就能绝育,因此,普遍易被人们所接受。

输精管夹绝育术 用银、钽、钛等金属制成V形、U形或片状小夹,在暴露、游离输精管后,用相应的夹钳将输精管夹住,使管腔闭合以阻止精子排出,达到永久节育目的。此法无需切断输精管,损伤小,组织反应轻,受术者恢复快(图3),绝育率约90%~95%。失败原因主要在于输精管腔未被完全夹闭。此绝育法目前尚未普遍推广使用。

可复性输精管经皮穿刺注射栓堵法 简称可复性输精管栓堵,用经阴囊皮肤穿刺的方法将液态高分子化合物——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加压注入输精管腔内,该弹性体迅速固化为栓子,堵塞输精管道以阻止精子排出,达到节育的目的。此法也是一种非手术的男性绝育方法(图4)。它采用的聚氨酯弹性体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弹性,与组织不粘连。需再育时可通过外科手术取出栓子,恢复输精管的通畅。由于它不用手术又有可复的特点,因此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此法还存在如栓堵剂量不易掌握等问题,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陈振文)

alt

图3 输精管夹绝育术

alt

图4 可复性输精管经皮穿刺注射栓堵法


输精管复通术 vasovasotomy  将人为断通或病理性断通的输精管修复使畅通的手术。输精管绝育术后如遇意外需要再育时或术后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时,都要行输精管复通术。20世纪70年代前,输精管复通皆用肉眼吻合输精管,因此复通率较低,约30%~60%,复孕率也仅为5%~35%。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在输精管复通术上的应用,使复通率大为提高,不少报道都在90%以上。

常规输精管复通术 在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做阴囊两侧切口,暴露输精管,分离结节和输精管,切除或旷置结节,将输精管两断端用尼龙线间断全层缝合,管腔内用尼龙线或粗马尾作支撑物,数日后拔出。这些支撑物对组织有刺激作用,造成局部组织增生。此外,放置支撑物时也会损伤输精管上皮。拔出支撑物时,输精管壁针眼可漏出精子甚至形成精子肉芽肿,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输精管再次阻塞。

显微外科输精管复通术 在10~12倍显微镜下行输精管吻合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手术在分离结节和输精管,切除结节后,游离两断端输精管约0.5厘米。远睾端用生理盐水灌注,探查是否通畅。近睾端挤压附睾,将溢液涂片镜检观察有无精子。用无损血管夹固定两断端,用显微外科尼龙线全层端对端吻合。然后在全层吻合针之间行外膜肌层加固缝合,放引流条。同法行对侧吻合。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吻合,需在20~40倍显微镜下,将切断附睾后向外溢液的附睾管和输精管粘膜用尼龙线间断缝合,一定要对合整齐,然后再间断缝合外膜和肌层。

复通术术后一定要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第2天拔除引流条。术后每晚服乙烯雌酚3毫克,以控制性冲动。5天后拆线。如有支撑物应在8天后拔除。

手术复通率和复孕率与许多因素有关:①一般认为术中远睾端通畅、近睾端有附睾液外溢且镜下可见精子,其复通效果好。②如术中发现输精管结扎端有精子肉芽肿,由于肉芽肿对附睾有减压作用,附睾损伤较轻,复通的效果也较好。③行输精管绝育术时间越长,附睾损伤越大,复通和复孕的效果越差。西尔伯报告,如绝育术后少于10年,精子重现率可超过90%,大于10年下降至59%,复孕率也仅为10%~15%。④术后复通率高于复孕率。有的虽然精子再现,但仍不受孕。影响复孕率的因素颇复杂,包括男女双方的因素。⑤显微外科吻合较常规肉眼吻合复通效果好。中国有关常规方法复通术259例报道,复通率为75.6%,而有关显微外科吻合的报道,复通率大多在90%以上。

(陈振文)


生育保健学 science of fertility health  针对人类生殖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为主要内容,在妇产科、男性学、生殖医学、围产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由于它涉及到各种学科,所以又可分为基础生育保健学和临床生育保健学两大部分。它将从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研究人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与生殖功能。在青少年时期着重于研究生殖功能的健康发育和预防各种有害于生殖的疾病,如性传播疾病。在生育阶段给予育龄人群生殖健康咨询,建议正确使用各种避孕、节育措施,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同时要对那些不能生育的夫妇进行全面检查,帮助其发现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并采用各种助孕技术帮助其生育,其中包括试管婴儿技术。为了保证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生殖保健学还研究妊娠妇女孕期保健,预防或减少各种可能增加母婴死亡率的因素,研究优生优育咨询,预防或减少各种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围产医学是生育保健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围产期母婴疾病的发生,降低母婴死亡率。中国制定颁布了《母婴保健法》就是从法制角度加强中国母婴保健工作。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注意到在老年时期的特殊生殖生理问题——更年期医学,在这期间有它特殊的生育保健问题。总之,生育保健学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在其各个不同的发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生殖保健问题。在中国生育保健学还有其特点,即把计划生育作为生育保健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育保健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发展新型节育技术、解决不孕症和预防性传播疾病将成为生育保健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董兆文)


基础生育保健学 basic science of fertility health  主要研究人类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和揭示生育的奥秘、寻找可能控制和调节人类生育途径的学科。它涉及到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是卵子和精子的发生、成熟及受精问题。基础生育保健学的研究已为人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来解决不孕问题,其中试管婴儿是最为突出的事例。自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问世,至今全世界已有15万个试管婴儿。开展试管婴儿工作的国家已有40多个,中国在1987年也成功地出生了第一个试管婴儿,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卵细胞内精子注射技术,解决了男性不育问题,被誉为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近年来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和合成一系列与生育有关的激素,并为发展新型避孕药开拓一个新的途径。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避孕疫苗已列为中国的重大攻关课题,可望在2000年投入临床使用。

染色体异常、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免疫缺损等都是基础生育保健学的研究内容。

(董兆文)

染色体异常 chromosome abnormal  染色体在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疾病,通常称之染色体遗传病。人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在细胞核内,基因就排列在染色体上。据研究估计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23条上约有10万多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所以当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就会导致基因的缺失、增加及基因位置的改变,从而使人体相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发生疾病。

1956年才确定人的染色体有46条,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两条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至今已发现上千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染色体遗传病,其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病包括:由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的先天愚型。此种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在1/600;由X性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纳氏综合征)和由Y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据国内外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研究,人类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约为0.5%,即在每20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名染色体异常者。

染色体的异常可以通过人体血液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技术进行诊断。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合带技术可以发现十分微小的染色体结构改变,大大提高了染色体病的诊断水平。

(董兆文)


单基因遗传病 mendel's inheritance diseases  由一对基因所控制的疾病。人的每个特征与功能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并按照一定的遗传规律在亲子间传递。单基因遗传病约有5000多种,但每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大多在0.01%~0.001%之间。在人群中总的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约为3.5%左右,已成为常见病。根据这种病的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基因显性和单基因隐性两大类。所谓显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直接传递,而隐性遗传一般多为隔代传递,即子代中多不发病,但第三代中常出现病人。因为人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规律受到染色体行为的影响,故又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性染色体显性和性染色体隐性4种类型。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有血友病、白化病、色盲等。单基因遗传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家系分析和基因诊断技术。根据不同遗传规律进行遗传和优生咨询,对患者的婚姻、生育等问题予以指导,可预防或减少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目前也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该类遗传病进行基因治疗

(董兆文)

多基因遗传病 polygenic inheritance diseases  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在遗传因素中不是一个基因的作用,常涉及到多个基因,是多种基因作用的累积结果。因此多基因遗传病与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方式上有明显不同,它没有显性、隐性和性连锁遗传之分。它的发病特点是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多为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由于它的遗传规律是家族性发病倾向,所以用遗传度来衡量该病的发病趋势。遗传度越大,在家族中的发病率也越高,反之亦然。根据遗传度不同,可对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其后代的发病风险进行咨询,并对其婚姻与生育问题予以指导,可预防或减少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先天性畸形也是比较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所谓的出生缺陷主要是指先天性畸形而言,可以用羊水中的甲胎蛋白测定和超声波技术对先天性畸形进行产前诊断。目前国内也开展了孕期服用叶酸等制剂预防先天性畸形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董兆文)


免疫缺损 immunodeficiency  人患有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系统功能不全。这包括有免疫抗体缺损、细胞免疫缺损、吞噬细胞缺损等。从其发病特点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免疫不全综合征和获得性免疫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缺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因素、胎儿宫内感染、婴幼儿的细胞毒药物等因素。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儿免疫力极度低下、反复发生感染等。后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即我们常说的艾滋病,它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所致。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至今全世界已有2180万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者,累积艾滋病患者约700万,此病死亡率极高,15年来由此种感染丧生者达550万之多。中国在1985年发现大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1995年5月前已报道的病人共1744例。作为目前最为严重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董兆文)


临床生育保健学 clinic science of fertility health  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妇产科、泌尿科、围产医学、老年医学等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殖健康、母婴保健和不孕症等问题。生殖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强调人的健康应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3个方面,并将生育健康贯穿于人生的整个阶段。这一观点对临床生育保健有一定指导意义。目前已在女性更年期给予激素替代治疗,以减少和治疗妇女更年期易出现的各种疾病。同样,男性更年期问题也逐步被肯定,有利于正确开展男性保健工作。

临床生育保健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预防性传播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多性传播疾病患者。当前性传播疾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致病微生物多为病毒,如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人疱疹病毒等,并已肯定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性传播疾病中,艾滋病威胁依然十分严重,1995年5月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有2800万之多,国内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774人。性传播疾病对生育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也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早产、死产、宫内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成为当今围产医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董兆文)


产前诊断 prenatal diagnosis  采用各种最新科学技术,对妊娠后24周内的高危胎儿做宫内诊断。目的是预防高风险遗传病及先天畸形胎儿出生。胎儿宫内诊断常见的指征为:①高龄孕妇。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孕妇,出生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机会要比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高5倍以上。②有出生过畸形病儿史的孕妇。③有出生过遗传病儿或染色体异常儿史的孕妇。④孕史、产史不良的孕妇。⑤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⑥孕期有接触生物致畸环境、致畸因素的孕妇。

产前诊断技术 ①羊膜腔穿刺术。从羊水细胞培养得到胎儿染色体,对严重的染色体病,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指21号或18号或13号染色体有三条),临床表现为先天痴呆儿,47,XXY(小睾丸综合征),47,XXX(超雌),45,XO(特纳氏综合征)均能经羊水细胞培养而诊断。还可测定羊水上清液内的甲胎蛋白含量,过高时要注意有胎儿暴露性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脑疝等,太低时要警惕胎儿有先天痴呆(染色体21三体病)。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后,还可从羊水细胞核提取去氧核糖核酸做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亦可直接用羊水细胞做酶测定诊断胎儿先天性代谢病。

②早孕期绒毛采取。自8.5~11.5周孕妇的宫壁绒毛附着处抽吸绒毛组织,送实验室做染色体或酶、或基因分析。

③中孕经腹壁取绒毛术。当孕妇就诊较晚,羊水细胞培养费时太长,可经腹壁取胎盘部位绒毛,做染色体检查、酶测定、基因分析,但取材难度稍大,必须在B超声波指导下,以前壁附着胎盘为宜。

④脐静脉穿刺术。对就诊晚的高危孕妇,可直接取胎儿脐带血做染色体检查,测脐血内有无病毒感染。高危血友病胎儿测脐血内有无第Ⅷ凝血因子,以及其他可以胎血做诊断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此技术操作难度较大,必须在高精度B超声波仪指导下进行。

⑤B超声波检查。这是重要的产前诊断手段,可自早孕期孕45天开始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妊娠16周后可观察胎儿内脏和体表畸形,在某些畸形高发地区,孕妇应常规做B超声检查,筛出畸形儿后终止妊娠。中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用B超声波做产前诊断,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医院都能运用此项技术。

⑥胎儿镜检查。用针镜,自孕妇腹壁直接穿刺后放入羊膜腔内,观察胎儿体表有无畸形,或自胎儿脐静脉取血标本,或取胎儿皮肤、肌肉、肝小块组织做相应的电子显微镜或组织化学检查、酶测定,以诊断胎儿有无某种先天性疾病。这是一项技术难度大,但可有效解决某些其他方法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唇腭裂、白化病、表面松懈性大疱病、家族性肌萎缩等。

产前胎儿诊断 诊断疾病包括各种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畸形,多囊肝、食道闭锁、脐疝横膈疝等消化道畸形,多囊肾、肾盂积水、泼兰巴利综合症等泌尿系畸形,致死性侏儒、先天软骨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等骨骼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粘多糖贮积症、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即黑朦白痴病)、异染性白质病等溶酶体病,和能进行基因诊断的血友病(甲乙)、假肥大肌营养不良、苯丙酮尿症、成人多囊肾病,以及由病毒原虫致胎儿畸形的宫内感染性疾病。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影像手段的进展,能产前诊断的病种将愈来愈多。

(孙念怙)


代谢病 inborn disease  由于某一基因缺陷,使该基因产物——酶缺陷或变异而造成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 B霍姆斯(1974年)报告,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有4‰病例已能用生化方法测定出来,但还有一大部分不能测定,可以产前诊断的就更少。代谢病可根据体内代谢系统异常分成6类:①碳水化合物代谢病;②粘多糖代谢病;③粘脂类代谢病;④脂类代谢病;⑤氨基酸代谢病;⑥核酸代谢病。这些代谢病异常大部分由于溶酶体或过氧化小体中的酶或活化蛋白有缺陷。目前已经能在临床产前诊断的代谢病有280多种,其中对溶酶体贮积症的研究进展较快。溶酶体是细胞的处理与回收系统,含有60多种酸性水介酶。一旦溶酶体内酶有缺陷致使有关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导致溶酶体肿胀,细胞也随之肿胀,严重影响功能,发生溶酶体贮积症疾病。西方研究最多的是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粘多糖贮积症、尼曼匹克病、糖蛋白贮积症等。这些病在犹太人中发病频率较高。

代谢病的产前诊断必须首先明确先证者(即发病者)是哪种酶缺陷,而后取孕妇早孕绒毛或中孕羊水,或脐血测酶活性,但有些酶的活性在羊水中和绒毛或脐血中不完全一样,因而必须同时有正常细胞株阳性对照和阴性细胞株对照才能判断。由于这类病发病率较低,各种特异酶的测定方法又比较困难,需较多细胞,欧美各国都只限于在一些大医疗中心开展,随着4-甲基伞形花内脂底物的人工合成,酶测定所需细胞大大减少,使产前诊断得到进一步开展。美国洛杉矶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卡埃医院、荷兰伊兰斯玛斯大学医学院都是世界上研究代谢病有名的中心。中国80年代初期上海、北京、哈尔滨都先后开展了粘多糖贮积症、异染性白质病、I-细胞、糖原累积症等溶酶体病的诊断,并已初步形成几个研究中心。

(孙念怙)(www.xing528.com)


基因分析诊断 genic analysis and diagnosis  用分子遗传技术对基因变异而致的疾病进行诊断。已知人类遗传性疾病有几百种,有的能发现明显染色体异常或酶异常,大部分遗传性疾病还无法诊断。应用限制性内切酶苏深印迹及去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分子遗传学技术,可在妊娠8~10周常规检测几种血红蛋白病。这类技术正愈来愈多用于其他遗传病。DNA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出现,使产前基因诊断的病种日益增加,目前能够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病种有(α,β)地中海贫血、镰形细胞贫血、血友病(甲、乙)、囊性纤维病、α-抗胰蛋白缺乏症、假肥大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族性生长激素缺乏、强直性肌萎缩、成骨发育不全、舞蹈病、脆X综合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几十种病,以及可进行胎儿性别测定等多种检查。国内产前基因诊断从80年代开始,上海、北京在血红蛋白分子病方面,用基因分析诊断地中海贫血成功,以后又开展了对血友病(甲、乙)的诊断。成都、武汉、哈尔滨、沈阳等各大医学院都分别开展了胎儿性别测定以及苯丙酮尿症、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家族性成人多囊肾、肝豆状核变性、原癌基因等病种诊断。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基因结构序列分成多段,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所含基因序列表达为氨基酸,而内含子序列不能表达。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可直接检测基因缺失及某些点突变,也可连锁分析胎儿是否发病。首先找到正常和病者DNA有识别标志的,或附近的酶切位点就可做基因诊断。

ASO探针斑点杂交 应用人工合成、针对突变位点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直接检测突变基因。基德尔等曾用ASO探针诊断α-抗胰蛋白缺失。当杂交和洗脱温度增加时,只要有一个碱基不匹配,就会使杂交强度不同,而区分出正常、不正常及杂合子。

聚合酶链反应电泳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使目标DNA片段扩增后,可直接检测某基因区DNA缺失,凝胶电泳即可显示,用于α-地中海贫血和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产前诊断。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经内切酶解后,电泳观察片段长度的变化,以判断基因变化做出诊断。

短序列重复 在基因组DNA序列中存在5万~10万个短重复序列,重复碱基的序列数目可由2个、5个至以上不等,大部分有很高的多态性,将目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可区分出病基因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方法简单,现应用甚广,并将愈来愈多地用于产前诊断。

(孙念怙)


社会生育保健学 social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研究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观念等社会因素与提高人的生育质量间关系的学科。它与社会学、人口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口素质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果,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素质的发展。生育保健是人口素质中健康、智力等素质的基础。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观念等内容,是影响生育保健的重要因素。中国从法律上对生育保健学给以充分重视,制定了婚姻法和母婴保健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患麻风病未经治疗或患有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婚配者不得结婚或需延迟结婚等。此外,女职工劳动保护保健工作的规定包括经期、婚前、孕期及产后等保健是生育保健措施的组成部分。这些法律规定对提高人口素质极为重要。

婚姻生育观念是伦理道德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受各种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及道德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旧社会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产生“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观。当前的婚育行为在农村主要表现是早婚早育、多胎生育和对男孩强烈的偏好。要解决这个问题除大力开发经济外,还需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对生命科学、避孕知识的科普教育,宣传婚育上有关的法律规定并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树立生育保健为基础的现代生育观念,以中国当今婚姻家庭制度的行为规范为准绳,通过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节育方法使夫妻通过性生活,既能生殖后代也能获得性快乐。总之,研究社会生育保健学对贯彻生育保健政策,开展生育保健宣传教育,使生育保健工作群众化、社会化,从而达到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民族生育保健的社会目标。

(崔应琦)


环境生育保健学 environmental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研究环境与人的生育繁衍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改善环境以提高生育质量的学科。它与人类生态学、环境卫生学、工业劳动卫生学、农业劳动卫生学、环境科学、营养卫生学、医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甚至造成公害,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目前环境生育保健学的重要任务是消除公害、保护环境、避免各种有害物质对生殖细胞(精子、卵子)及胚胎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减少缺陷儿的诞生,提高人类素质。

个体的发生是从精卵结合开始的。从受精卵→胚胎→胎儿→新生儿出生,要在母亲子宫内经过10个月之久。外界环境(无论是原生环境、还是次生环境)中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影响了父母的生殖细胞,均能导致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的异常。胚胎在母体内出生前的直接环境,就是宫内环境。母亲的营养、疾病、所服药物,以及由母亲的心理变化引起的内分泌改变等构成了个体生长的生物化学环境;子宫内温度、压力、母亲身体姿势和运动,以及体内外的声音、射线等构成了个体生长的生物物理环境。因此,胎儿的生长发育受着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和宫内环境的三重影响。所有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刺激都会对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环境因素在胚胎发生的不同阶段中,对胚胎的影响亦不同(图1)。

alt

图1 不同发生阶段受有害因素作用对胎儿的影响图解


①妊娠前阶段:即配子发生至受精一段时期。环境中有害因素可影响精子的生成或卵子的发育;或使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结果导致不孕;或因受精卵发育异常而影响着床;如胚泡已着床,则可影响胚胎发育,或引起死亡而流产,或出生有先天缺陷的婴儿。

②妊娠后阶段:受精后第3周进入胚胎期。此时期为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对致畸的感受性最强,易发生先天缺陷。自妊娠第3个月初至妊娠终了的一段时期称为胎儿期。在此阶段器官分化已基本完成,随着妊娠月数增加,致畸的敏感性逐渐下降,一般不引起畸胎,而产生机能缺陷、发育迟缓或出生低体重儿。

原生环境与生育保健 原生环境指大环境,是天然形成的环境,其中地质环境最为重要。

环境缺碘与克汀病(呆小症) 在高山区因地质性原因缺碘,水和农作物也缺碘。中国新疆、青海、甘肃、贵州等省的山区都有缺碘地区。该地区居民摄取碘量不足,易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妇女在妊娠时缺碘,使胎儿及新生儿亦缺碘,致使甲状腺不能合成甲状腺素,甲状腺机能低下,影响大脑发育,因而产生呆小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距宽、口唇厚、身材矮小、语言不清、智力低下,以及聋哑等症状。

环境高氟与先天性氟中毒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一些国家和中国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北等20余省都有一些地区的水、土壤及作物中氟含量偏高。饮水中含氟量超过1.0毫克/升以上即为高氟。高氟区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会出现氟中毒,其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也可摄入过量的氟,引起先天性氟中毒。主要有两种表现,一为牙齿冠钙化不全,牙釉质受损,色素沉着而形成氟斑牙;另一种为四肢、脊柱、关节活动障碍、麻木变形、僵直以至瘫痪、肌肉萎缩的氟骨症。

水质硬度与出生缺陷 水中的钙镁盐类含量构成水的硬度,一升水中含有10毫克钙、镁离子量时,硬度称为1度。水的硬度低于8度时,称为软水,16~30度称为硬水。饮水硬度愈低,含钙愈少,婴儿死亡率愈高。据流行病学调查地面水硬度低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高;而硬度高的地区,则该畸形发生率低。因此,需提醒人们,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应注意与环境水硬度的关系。

次生环境与生育保健 次生环境是小环境,指随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展、能源的利用,以及生活和生产中废弃物大量投入环境,人为造成污染后的环境。

水体甲基汞污染与先天性水俣病 先天性水俣病是由于母体于孕期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进入胎体而引起的先天性甲基汞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迟钝、协调障碍、步行困难,语言、咀嚼、咽下困难,生长发育不良等。患儿血或头发中的含汞量,均高于正常小儿。最早的报道是50年代日本九州水俣湾被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甲基汞废水所污染,居民们因食含甲基汞的鱼、贝而中毒,故称为水俣病。中国某些地区也有甲基汞污染水体的报道。

大气污染与胎儿婴儿健康 大气直接参与人体的气体和物质代谢,每人每天需要吸入约13~15公斤重的空气,是每天所需食物或水分的5~15倍。大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中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悬浮颗粒为主。冬季污染重于其他季节。据大量国内外研究报道,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其自然流产率、新生儿或婴儿的畸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大气污染较轻的地区。冬季妊娠,婴儿畸形率高于其他季节。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畸形和消化系统缺陷。大气污染不但引起胎儿致畸,还可影响到胚胎的染色体,导致多倍体、超二倍体、嵌合体及性染色体异常增加,因而增加了人群中的流产率和异常染色体的携带者,后患无穷。严重的大气污染可降低日光紫外线强度,可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

吸烟对子代健康影响 吸烟可形成局部范围高浓度空气污染。吸烟不仅对本身健康有影响,也危害许多“被迫”吸烟者及下一代。男方吸烟不仅影响精子数目减少,活力下降及精子形态异常增加,以至引起生殖机能的障碍,而且严重的婴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随父亲吸烟消耗量增加而增加。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加,氧量降低,加以烟硷引起胎盘血管痉挛,使胎儿缺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自然流产,小体重儿,围产期死亡率高以及先天畸形率增加。吸烟孕妇所生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为不吸烟者子代的3倍。

农药 农药大都具有生殖和胚胎毒性,也是环境污染面积最大、人类接触机会最多的环境污染物。有毒化学农药在体内超过常量的聚集,在对成年人尚未引起中毒时,则对其生殖功能已产生影响,导致卵子或精子畸形数目增加,活力降低。农药也可通过胎盘对发育中的胚胎或胎儿产生致畸的作用。

职业 职业因素是环境生育保健中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工业生产环境存在着比生活环境浓度高得多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铅、汞、镉、砷等重金属,苯、汽油、二硫化碳、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以及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此外,有些职业是处于特殊的物理因素环境中,如高温或低温、高压或低压、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高频电磁场、微波、噪声、震动等。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或物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可以影响到男女双方的生殖机能,精子或卵子变质、数目减少,染色体畸变等;或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而进入胎儿或乳体内,导致发育不良或畸形。如接触铅的女工,容易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骨骼、大脑发育不全,胎儿智力低下以及贫血。母亲职业为护士,易有唇腭裂的婴儿;为印刷工人者易有腹疝、腹裂畸形;建筑女工容易分娩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畸形婴儿;从事交通运输的女工易有唇腭裂儿;接触放射线的男女工人其婴儿产生发育迟缓、小头症、智力低下、小眼球症、白内障等畸形的机会比不接触放射线者多。

居住环境质量 包括家庭住宅类型、生活燃料、取暖设备等。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平房、生活或取暖用煤的住户,分娩残疾儿的频率较高。妊娠早期是处于取暖季节尤其是家庭生活燃料为煤者,其胚胎发育受到影响的显著高于非取暖季节或家庭生活燃料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者。致畸的类型以无脑儿、唇腭裂发生率为高。

家庭饲养动物 家庭中是否饲养动物,数目及种类(狗、猫、鸡、鸟、兔等)均与婴儿畸形发生率有着明显关系。若饲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子女畸形率或子女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饲养一种动物或不养动物者,前者为后者的2~3倍。

宫内环境与生育保健 宫内环境为胚胎在母体内直接的外界环境,也是微环境。胚胎在母体良好的微环境中,得以正常成长,出生为健康的婴儿。而胚胎在不良的微环境中,则可能致畸(图2),甚至死亡。

alt

图2 人胚胎发育中各器官系统致畸的敏感性


孕妇营养与胎儿发育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需要有足够的热量与营养素供给。其唯一供应途径是来自母体,如妊娠期间摄取营养素不当,会妨碍胎儿身体发育、脑发育、不同程度的器官畸形或缺陷,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死产。据统计在出生营养不良的儿童中,30%伴有神经和智力障碍。在出生时为低体重儿中,伴有残疾的为正常体重儿的8倍。因此孕期的营养是胎儿致残的一个重要因素。孕妇每天需要热量2400~2800卡、蛋白质60~85克、钙1.5克、铁15~18毫克、维生素A 5000~6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1.7~2.1毫克、维生素B22.5毫克、维生素C 100毫克、维生素D 400~800国际单位,以及一些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铜等。孕妇除需注意营养丰富外,还要求饮食平衡,营养素多样化,不可偏食;在妊娠后期胎儿和母体组织生长特别快,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素及热量,要多吃动物性蛋白,每天保证一斤绿色蔬菜,以便供给维生素和无机盐,对胎儿生长和产后哺乳都有促进作用。

母体疾病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除遗传病外,尚有一些疾病在妊娠妇女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递给胎儿,使婴儿先天受感染。也有一些母体疾病可导致胎盘血管病变,影响胎儿正常发育,造成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畸形,或巨大儿等。如母亲患糖尿病,其子代易患新生儿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先天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孕妇数倍或10倍;孕期母体感染水痘,其胎儿大脑皮质萎缩和小脑发育不全,表现为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孕早期母亲受巨细胞病毒感染,其婴儿表现黄疸、紫癜、肝脾大,常出生后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可出现耳聋、失明、智力障碍等;胎儿在母体内感受到风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畸形、白内障、耳聋及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婴儿感染到乙肝病毒,则有患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等危险。胎儿感染了弓形体病则表现脑积水、视力减退以及精神运动障碍。

母亲用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基本上所有药物都可以不同的形式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主要的是药物的性质、剂量、用药持续时间和用药时的胎龄。一般来说,用药时胎龄愈小、剂量愈大和持续时间愈长,致畸的机会也愈大,否则反之。在残疾儿中因系药物引起的占5%~6%,这些不当用药主要发生在妊娠的3~8周。比较明确的有害药物有: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和先天性耳聋;磺胺类药影响胎儿智力;阿斯匹林类药可致骨骼畸形;巴比妥类镇静剂可致四肢畸形、唇腭裂;性激素药可使胎儿性别异常、缺肢等。因此孕妇用药宜慎重,不可滥用。

母亲饮酒对胎儿的影响 酒精可迅速通过胎盘分布在胎儿水分较多的部位。虽然孕妇与胎儿血中酒精浓度近似,但由于胎儿肝脏缺少对酒精代谢的一种酶,故排泄慢且胎儿水分多,因此易于蓄积,造成胎儿酒精综合症,表现为小头、特殊面容、小眼裂、智力低下和心脏畸形等。

母亲情绪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孕妇的情绪稳定对胎儿的健康将起着良好作用。如果心理状况不佳、忧伤、惊恐,能使大脑皮层与内脏的平衡关系失调,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可使孕妇动脉收缩、子宫活动性降低、血流量减少、胎儿供养不足,严重者可致胎盘早期剥离,造成死胎或畸胎。因此,要使胎儿能顺利地健康成长,孕妇必须保持情绪稳定。

环境生育保健的防范措施 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严格遵循环境保护法,认真执行空气、水质、“三废”排放及食品卫生、建筑设计等卫生标准。各行各业都积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建清新、舒适、美好的环境,才能减少残疾儿。

加强孕期保健与卫生 孕期除一般保健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及早发现和重点监护高危孕妇;了解各种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正确并及早治疗病理妊娠;加强孕期营养并戒烟酒;孕期用药需慎重;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孕早期应对常见的病毒感染进行监测,若发现母亲原发感染应及早终止妊娠;孕期避免接触辐射、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必要时做产前(宫内)诊断。

社区防范措施 对原生环境因素的防范主要是在缺碘地区,坚持施行食盐加碘,对患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孕妇,应及早予以口服碘剂,以防胎儿甲状腺发育不全,并应多吃海带等含碘量高的食物。高氟区改用低氟水源或利用天然降水。对次生环境因素的防范,应建立化学物质致残的检出和消除体制;加强对农药生产、运输的管理;制订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卫生标准;加强对孕妇的劳动保护及对某些病毒易感青年妇女的保护。

(崔应琦)


生育保健咨询 reproductive health counseling  应用临床医学和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诊断和解答患者及其亲属提出的有关医学和遗传学方面的问题,在考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利弊后,给予婚姻、生育、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以尽可能降低病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这对促进家庭幸福、民族健康、国家兴旺有重要意义。咨询工作者,不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热情关怀患者,才能不负此任。

咨询对象 咨询对象不仅是有遗传病史或具有某些不利因素的人,而且也包括广大健康生育年龄的男女。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咨询:曾生育过先天性畸形儿、先天性疾病儿或家族中有遗传病患者,本人或家族中有智力低下者,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死产史者,夫妇近亲结婚,夫妇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病,35岁以上的孕妇;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接触过致畸物质,孕期较长时间用不良药物等。

咨询步骤 一般经3个步骤:①确定是否为遗传病。以家谱调查为主,结合临床表现,染色体分析和生化、基因等检查结果,做出诊断。②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推算“风险率”。人类遗传病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特点和规律,依此可较正确地推算“风险率”。③提出对策和方法,这是咨询的主要任务。向患者或其家属就有关该病遗传方面的知识进行细致地解说,并就如何治疗或预防提出建议,以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其婚姻和生育等问题。

咨询内容 婚前咨询 是生育保健的基础。通过咨询了解咨询男女双方的生理条件是否适合结婚。如一方患遗传病,且风险率超过10%,病情较严重,应劝其绝育后再结婚;患传染病者应在治疗后或隔离期解除后再考虑婚期;有生殖器畸形且能矫治者,应在婚前治疗;男女双方为直系血亲或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或患重度智力低下,应劝阻结婚,并说明道理。

孕前咨询 孕前咨询的目的是指导夫妇双方如何选择身体健康状态最佳,环境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怀孕。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女方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炎、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待疾病控制,身体能胜任妊娠或不具传染性时再受孕。②长期接触对胎儿有毒性的物质。如长期服用避孕药者,应停用半年后再受孕;从事接触有害因素的职业者,至少孕前3个月应改换工作环境。③妊娠间隔。人流或自然流产后至少间隔半年再孕。足月分娩后如需生二胎,则至少应休息1年。④有烟酒嗜好者。应在妊娠前至少3个月戒烟酒。⑤其他:年龄过大或过小,生活居住条件等因素都应考虑。以上情况如孕前不做处理,孕期可能造成高危妊娠,对生育极为不利。

孕期咨询 应从早孕开始,必要时孕中期进行产前诊断,发现异常应及时中止妊娠。一般正常孕妇自早孕开始接受生育保健咨询可预防严重妊娠并发症,有利于母婴健康。咨询中最常见问题:①孕期患病。妊娠妇女合并其他疾病对本人及胎儿均有一定影响甚至危害,故应在妊娠头3个月积极治疗并控制疾病。但在治疗的同时,有些药物对子代有影响,此时应采用“舍子保母”的原则。②孕期避免接触化学毒品、农药、化肥等。③高温可能致畸,孕期洗澡水不宜过热,时间不宜太长,用电褥者温度不宜太高。④孕期服药问题。不是所有药物孕期均不能服,应权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利弊关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⑤孕期营养。合理的孕期营养是胎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应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勿挑食或偏食。妊娠期不鼓励节食,体重不足的妇女易生低体重儿。长期素食者应向营养专家咨询,以保证有合理营养。⑥孕期保健。孕期3个月可开始进行,定期检查至分娩。孕期避免剧烈运动。⑦对高危妊娠者提供产前诊断知识与方法。

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的咨询 除详问夫妇双方病史、接触史以及家族史外,应有全面体检,注意有无妇产科疾患(子宫发育异常、宫颈功能不全等)和内科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必要时应进行一些特殊检验,如血型、各种免疫抗体、染色体等。应指出早期流产中约半数为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结果,是偶发事件,应解除精神负担。对有妇科、内科疾病或血型不合者,应分别进行检查治疗及产前诊断。

有生育畸形儿史夫妇的咨询 对已生的畸形儿进行确诊;分析发生的原因是遗传病还是环境因素所致。针对病因解答问题,提供可能的预防措施。如生过神经管缺陷儿者,本次孕前及孕后3个月应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孕中期B超可检查神经管缺陷及四肢、内脏畸形。胎儿超声心动电流图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绒毛或羊水细胞可检测胎儿染色体疾病。

夫妇或家族中有遗传病患者或有遗传病患儿史夫妇的咨询 根据家中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以及家系图,分析此病的遗传方式,进一步推算出本人后代及其亲属后代再发的风险,如再发风险大于10%,病情重而又不能做产前诊断者,应劝其不再生育。如能做产前诊断的疾病,风险虽大于10%,仍可妊娠,但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者则保留,异常者则应终止妊娠。

(崔应琦)

妊娠与性 pregnancy and sex  妊娠期间的性问题是妇女在特殊生理状况下的性问题,它主要讨论妊娠期间的性生活及性对妊娠的可能影响。人类由于性的结合而导致妊娠,在这一特殊阶段,妇女对性的要求有其不同特点。一般认为妊娠妇女的性要求较受孕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种变化在妊娠最初3个月和最后3个月尤为明显。这种变化在心理方面的原因是担心性生活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也存在生理上的原因,如在妊娠后期妇女身体的变化已不适宜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如何处理妊娠与性的关系?从医学角度看在妊娠期间,性生活是允许的,夫妻双方都不必有过多的心理压力。但也应认识到性高潮可引起子宫收缩,对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来讲,这种性高潮的子宫收缩可能会再次引起发生流产。所以对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和已有先兆流产征兆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性刺激和性高潮。在妊娠晚期性生活应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其原因也是性高潮可引起子宫收缩,从而诱发早产。此外在晚孕期子宫颈肥大松软,腺体增加,性交时易触碰子宫颈而引起出血,也可能造成胎膜早破,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在妊娠期的性问题上夫妇双方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特别是男方更要充分认识到妇女在妊娠时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从精神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合理安排妊娠期间的正常性生活。

妇女在产后全身各种脏器和生殖器官都进入恢复阶段,一般需要6~7个月才能恢复到妊娠前的身体状态。所以在产褥期应避免性刺激,充分保证妇女的休息和营养,预防产褥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见妊娠期性生活、哺乳期性生活。

(董兆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