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会议和活动〕
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现场会议(中国)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D, Leprosy & Tinea Capitis Prevention & Treatment on the Spot (China) 1959年2月25日至3月3日,卫生部与内务部在江西省宁都县联合召开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现场会议。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副部长贺彪、内务部司长熊天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等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及民政厅局的负责同志、各地皮肤性病防治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中西医学专家共483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中国皮肤性病防治战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盛会。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推广宁都县将性病、麻风、头癣三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开展取得的成功经验,并讨论拟订1959年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的奋斗目标。会议由李德全部长致开幕词并在会议结束时做了总结发言。
宁都县长期以来曾流行着性病、麻风与头癣,对当地人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发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基本消灭性病和积极防治麻风的要求,1958年9月该县领导决定大力开展性病、麻风、头癣的防治工作,并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江西省皮肤性病研究所协作,组成联合研究组,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试点,逐步推广。经过三个多月的现场实践,在全县范围基本消灭了性病与头癣,控制了麻风的流行,并在发现病人的方法、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结合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不少的经验。会议期间,宁都县专题介绍了该县消灭性病、头癣、丝虫病、钩虫病、疽疾和控制麻风的做法与成效,联合研究组介绍了研究工作与现场防治相结合的体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许多专家对性病、麻风、头癣的诊断、预防、治疗等技术性问题提出了建议。这次会议对性病、麻风、头癣防治工作总结的主要经验是:统一部署,深入病区、结合生产,发动群众、综合防治,中西结合、土洋并举,多种疾病、一套班子,医教预防、一齐下手,重点突破、推广经验。会议对1959年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性病和基本控制麻风的传染,并积极开展对头癣的防治工作,为实现1959年工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服务。这次会议受到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对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病、麻风、头癣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叶干运)
全国性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中国)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nereal Diseases Control (China) 20世纪80年代初,早已基本消灭的性病在中国一些地区再度出现,并开始蔓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受卫生部的委托,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病防治工作座谈会。第一次座谈会于1983年9月6~12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叶干运主持。各地代表介绍了当地性病发病情况,指出性病呈流行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会议对性病的病种、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社会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认为当前性病防治机构很不健全,中青年医务人员缺乏性病诊疗知识,十分不利于性病防治工作。建议在医学院校中增设性病课程,并对各级医务人员普及性病防治知识。会上,叶干运、田世瑞做了“性病诊疗近况”的专题报告。性病防治专家陈锡唐和许多代表还做了典型病例报告,交流了性病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这次座谈会是性病在中国再度流行以来首次召开的有全国影响的专业会议。第二次座谈会于1985年5月16~20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民族委员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州市人民政府、新华日报社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40人。会议的目的是交流性病流行情况,拟订对策,提出防治措施。会议由徐文严、叶干运主持。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司长王健做了主题发言,指出从现在起就必须重视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性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可以公开,让群众了解防治知识。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卫生部决定全国性病防治研究工作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牵头,各地要加强联系与协作,共同把性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开展起来。李洪迥、吴阶平、王光超、尹明标等专家分别对梅毒、淋病、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流行与防治做了专题报告。各地代表汇报了近年来性病再度流行的情况,交流了开展防治工作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会议认为:性病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组织有关部门,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新闻媒体应取消对性病的保密限制,以利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要建立健全性病防治机构,培训技术骨干,形成防治队伍,并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会议对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草拟的《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进行了讨论与修订,并上报卫生部审批。会议通过的《全国性病监测方案》也被卫生部采纳,并在若干代表性的地区试行。
(叶干运)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展览 Exhibition of VD & AIDS Control 1989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由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健康报社、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性病防治中心和北京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联合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展览。举办这次展览的背景是鉴于80年代以来性病在中国再度流行,病种有所增多,蔓延范围日益扩大,而且艾滋病患者也已出现,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上述7个单位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联合举办了这次展览。展览的目的在于向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普及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展览的形式以图片、文字、录像为主(见图),内容包括性病、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流行现况、临床症状、预防方法、防治措施以及性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子女、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危害性,强调了洁身自爱和防止性乱。展览期间还邀请了叶干运、曾毅、尤振华等专家进行咨询服务。这次展览是中国在首都首次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科学普及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观众以中青年为多,约达10000人次。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副部长何界生等领导同志以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安部、北京市、新闻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戴诺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莫瑞等先后参观了展览。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展览大厅
这次展览配合了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声势较大,许多报刊进行了报道。在北京的展览结束后还去一些省市进行了巡回展出,对全国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健康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叶干运)
全国性病防治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中国) Conferen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D in China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筹办,中华医学会牵头,联合20多个学会,其中有微生物、心理、中西医结合、药理、预防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及旅游等学(协)会,并有部分省、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参加的一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会议。会议于1991年4月8~12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与会代表共247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22篇,有220篇在大会及分组会上交流。
大会交流的论文主要有3个方面,经过讨论取得以下共识:①性病的流行病学。会议认为,当前中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势态相当严峻。据推算,目前全国性病患者已逾百万之多,而且发病趋势正在蔓延。首要的病种是淋病。尖锐湿疣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增长速度也较快。性病病人大部分处于性活跃年龄。②性病的社会学。主要的传染源是娼妓与嫖客,也必须重视家庭结构不稳定导致的弊病,以及婚外恋、婚前性行为等性乱行为的危害性。因此,性病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人们在性观念与性道德上的规范也有了一定变化,一些人追求享受,不少人处于性盲状态等,以上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造成了性病流行的现状。③性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大会交流的论文中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宝贵的防治经验。如“体外基因扩增直接检测艾滋病毒基因”、“梅毒螺旋体超微结构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艾滋病的检测与对尖锐湿疣的治疗均有很大的进步。会议中对性病的监测范围,衣原体、支原体、加特纳菌等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都提出了十分有见地的意见。
会议认为,为了遏制住性病的流行势头,建议成立全国性病防治行政领导机构,开展宣传教育,尽早制定出防治性病的法规细则。
(陈锡唐)
1992年上海性学研讨会 1992 Shanghai Conference for Sexology 中国第一次召开的国际性学研讨会,1992年9月12~1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举行。主办单位是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协办单位是亚洲性学联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承办单位是上海性社会学研究中心,上海性教育研究会承担了论文审查的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性与健康”,共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学者参加,在会上宣读了70多篇学术论文,并对性医学、性教育、性心理、性社会学、性文化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这次会议举办了3个展览:①德国E. J. 黑伯乐教授主持的“性学的诞生”展览。②中国的刘达临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③上海性社会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近10年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性学书刊展览。会议参加者对这些展览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对这次会议表示极大的满意。许多海外学者说这次会议“是个巨大的成功”,“这是我们所参加过的最好的一次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实质上也是第二届亚洲性学大会。会间,香港的吴敏伦博士宣告了亚洲性学联会的正式建立。(www.xing528.com)
(刘达临)
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 Exhibition on Sex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1992年9月在上海国际性学会议上对中外300多名性学家首次内部展出。研究古代性文化可从探访有关的古迹、研究性学古籍和研究性文物等几方面入手。上海大学的刘达临教授在长期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的过程中搜集了800件性文物,这些东西长期以来被视为“黄色淫秽物品”而遭大量毁坏,现在把这些能说明历史和文化的东西挖掘出来加以研究是有意义的。这些性文物可分为性崇拜、婚姻制度、宫廷生活、妇女所受的性压迫、房中术、性文艺、宗教与性、性医学等若干部分。首次展出后,得到了一致好评。1993年10月,在上海做公开展出,观众十分踊跃。1994年3~7月分别在沈阳、无锡、大连公开展出,都受到了欢迎。以后,这个展览转向海外。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在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做了四次公开展出,1995年6~7月在柏林公开展出,1995年8月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12届世界性学大会上做内部展出,都获得了成功,海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这一展览为当代人的一些性观念和性习俗找到了历史源泉,并为许多相关学科(如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医学、宗教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帮助。这一展览以大量实物证明了:性绝不是什么神秘的污秽的东西,中国人的祖先在这方面并不是愚昧而保守的,只是到了宋代中叶以后,性禁锢、性封闭才日益加剧;历史上存在性压迫,主要表现为对妇女的压迫;性是压制不住、消灭不了的,压制的结果往往是加强,甚至是病态的加强;中国有丰富而悠久的文化,其中也包括性文化,这是人们应该研究与汲取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些展览的基础上,刘达临教授于1995年10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
(刘达临)
1993年中国—北美性学会议 1993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Conference for Sexology 在中国大陆第二次召开的性学国际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牵头,1993年10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有中国200多名性学工作者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6名学者参加。
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中国和北美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行性学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性学研究,促进相互合作。会议讨论的问题是性科学与社会问题、性学研究、性教育、性医学及生物学、性治疗等。会议交流深入而广泛。例如:美国学者在会上介绍了美国性教育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性知识、性价值观与性技巧。他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性的行为规范的教育,而进行性技巧教育存在某种危险性,应持谨慎态度。这个会议在北京结束后,北美代表团还先后去了成都和上海参观并参加学术活动。
(王效道)
94’全国性健康教育展览会 94' National Sexuality Education Exhibition 94’全国(北京展区)性健康教育展览会,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和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共9个部级单位联合主办,于1994年9月25日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始举办,11月15日圆满结束。历时50天(正式接待观众展出44天),接待观众约7万多人次。展览除在北京设主展区外,还在十几个省、自治区、市以同样内容设分展区和巡展。这次展览是1949年以来,以性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一次大型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国务委员彭珮云、原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为本次展览题了词。
展览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条战线均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艾滋病敲开了国门,早已消灭的性病又死灰复燃,离婚率上升……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性健康知识。
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性放纵和社会上的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的抵御能力,减少性罪错和性紊乱的发生,防止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人们的性科学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广大群众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展览内容 这次展览的图片展板、咨询、录像、幻灯、多媒体及电脑咨询专家系统和有关性保健用品展销等6种形式融为一体,以展板内容为主。展板共111块,图片400多幅。
展板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既贯彻了性科学知识与性道德和有关性法制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又避免了只讲性知识而导致“以教授黄”偏离轨道的问题,同时防止了只讲性道德和法制,使人们又陷入“性禁锢”的泥潭。展板内容在性敏感问题上划清了科学与淫秽、健康与黄色的界限。这次展览的内容是目前国内比较全面、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的较好教材。
展出效果 ①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需要。仅在北京展出期间,就接待7万余人(次)参观,有1104人向专家详细咨询性问题。观众能主动来参观,说明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生活的需要;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坐在专家面前咨询有关性问题,反映出群众的“迫切”程度。如按70000与1000之比推算,平均每7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需要性咨询。②把科学的扫黄武器交给群众,打破性神秘。有位观众参观后说:“过去,中国在性问题上比较封闭,人们长期处于性神秘状态。这个展览用科学知识打破了性神秘,这对夫妻生活,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你们开了个好头。”很多观众认为应设性教育场所,还建议将展览的内容在学校中作为一门课讲授,并认为展览是把扫黄的武器交给了群众,对扫黄很有帮助。③专家咨询解除困惑。展出期间,有30多位专家教授为咨询者免费答疑,挽救了频于破裂的家庭。例如一位男士结婚三年未与妻子同过房,自认阳痿;一位女士结婚两年未过性生活,原因怕痛。这两个家庭频于破裂。两人分别向专家咨询后,解除了疑虑,满意地离去。
(马晓年)
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从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世界同艾滋病斗争日。它是在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的“全球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卫生部长高级会议”所倡导的社会宽容及更加广泛地交流艾滋病信息的精神下提出和设立的。在每年的12月1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地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交流活动(见图),使各国人民能清醒地意识到艾滋病流行的严重性和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支持和参与各自国家制定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规划,不断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使他们不至因恐慌和歧视失去应得的帮助。历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如下:1988年为“全球共讨,征服有期”;1989年致力于宣传青年人在控制艾滋病传播中的重要性,口号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互相关心”;1990年的主题是“妇女与艾滋病”;1991年的口号是“分担挑战”;1992年则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控制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了“社区参与”;1993、1994年分别为:“时不我待”、“艾滋病与家庭”;1995年的口号是“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告诫人们,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有平等地受教育、旅行、工作、居住、享有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的权利,易感人群不应因艾滋病问题受到歧视。
(张孔来 王 英)
1996年12月1日中国北京举办的艾滋病知识展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