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墨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所处时代虽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墨家完善而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现代教育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墨子这种教育救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欲想富裕国家,必先发展教育。

墨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墨子所处时代虽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墨家完善而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现代教育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教育目的上,墨家的“教育救世”主张体现了教育在改造国民性格上的作用;在教学的内容上,墨家把科学技术纳入教学的范围,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借鉴的基础;在教育的方法上,墨家所提倡的强学强教、专攻一科、量力而为、学以致用等方法丰富了当代教育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发展现代教育时应该吸取墨学精华,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育救世

墨子十分强调对劳动人民的教育,墨子认为处在社会下层的民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他们蒙昧无知、不懂实行“天下大义”的重要性,社会就不会快速地发展,因而墨家把用教育来实现“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通过教育培养出大批为义的“兼士”来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理想。

为了推行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主张,墨子把教育作为手段,他本人和自己的弟子们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理想,墨子就把上说下教看做是自己对社会实施教育的方法,他不辞辛苦地劝告勉励人们“行义”的重要性和人“为义”的责任。

墨家之所以坚持教育可以救世的主张,是因为墨家的人相信,人的本性是可以被后天的生活环境所改变的。墨子在《所染》一篇中对此做了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人的本性就像一束白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这是因为染料的颜色不同而致。人的本性在本原状态时也没有善恶的分别,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交友的影响而有善恶之别,因为周围环境的好坏而有价值取向、道德操守上的高下。因此,墨子主张人应该审慎交友,以贤人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应该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活环境,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如果社会上的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形成有利于人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国家也就得到了治理。

墨子这种教育救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欲想富裕国家,必先发展教育。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出各种类别的人才,教育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凡是那些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往往是富裕而强大的。教育的救世作用是无需讳言的,在充满了竞争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不断地发展强大,就必须重视教育的作用。

平民教育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在教育形式中还占有统治地位,学习成为贵族的特权,下层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上层阶级就是依靠教育来维护世袭的统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地位,出现了诸子百家各学派本质上属于私学的教学形式,这就为平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墨家的教育倾向于一般平民。墨子在《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种“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平等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而如何实现“民无终贱”的理想呢,墨家给出的方法是实行平民教育。

量力性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学必量力”教学原则的教育家。墨子曾以弟子学射为例子,阐述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认为教师施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从学生在自然天性,根据学生在才智、能力、知识基础、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不同,量其力而教之,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但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墨子主张,那些在言辞上有优势的学生,应该学习谈辩的技巧,在动手和实践方面能力出众的学生,可以去学习实际的技巧。并主张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程度,来随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

墨子这些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不但在当时具有独创性,也为后世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使教育取得理想的成果。(www.xing528.com)

分科、技能教育

先秦时代,像墨家这样教学内容如此丰富的学派很少,墨家的教育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墨家对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科,包括农学纺织学、手工学、机械学、建筑学商业学、军事学等诸多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墨子主张学生专攻一科,墨子认识到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因而墨子认为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专攻一科,这样往往容易取得成功。

从墨子对教学内容的分科我们就可以看出,墨子十分强调技能教育,这和墨家所处的阶层有关,墨家弟子大都是社会先下层的民众,他们仅仅依靠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是无法解决生计问题的,而通过技能教育,他们能够掌握一种谋生的手段。在生存的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够实行“兼爱天下”的政治理想。

墨子分科教育的方法,在今天也有借鉴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有各种专业的人才来从事新出现的分工。而同时,技能型也面临着短缺的局面,因而现代教育要想更稳健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考虑到分科和技能教育。

注重实践

墨子主张“即述且作”。墨子说:“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主张在继承古代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应该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就是“述且作”的实践精神。

墨家主张学生要言行一致、学以致用,墨子曾把行为看做是学习的“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墨子也主张“合其志功而观焉”,认为考察一个人的言行,既要看他主观的动机“志”,也要看实际的结果“功”,而得到“功”的途径就是实践。

在墨家看来,如果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行动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实践,那么知识就是空洞的理论、无用的教条。因此墨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而他本人也是躬行实践的代表。墨子极力反对只言空话、注重说话修辞效果,而不去具体实行的人,“务言而缓行”的人,即使言辞再怎么动人,也没有人会相信他,更不会有所成就。

墨家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教育的某些弊端给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现代的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实行,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甚至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改革措施,而实践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动施教

墨子把教育看做是救世的事业,认为教育是在行“天下之大义”,老师的施教活动是“义”,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学强教,尤其是老师,更应该主动施教。墨子认为老师不应该“拱己以待”等待学生的求教,而应该做到“不叩亦鸣”。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墨家认为教与学都应该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如果缺乏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那么即使他拥有再多知识也不能让学生全部学到,因此老师应以教人为己任,为实行教育这种天下之“大义”,主动,积极施教。墨子甚至把不积极主动施教看做是老师的过失,是造成社会混乱的原因之一。

在当代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具有这种“强教”的精神,把传授知识看做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在“行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积极性得到发挥,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整个社会教育也会得到有力的推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